分卷閱讀22
李往之笑意更甚,挨著徐青山的手在旁人看不見的地方扭了扭。徐青山已經沒心思去理會李往之的小動作,內心的浪潮還在滾滾的翻涌著。李往之說瞎話也就算了。姑媽啊,你怎么也跟著一塊呢?當天夜里,姑媽留宿在了徐青山的家,李往之和徐青山名正言順的擠在一個屋子里。初夏的夜來的晚,姑媽在家折騰床鋪,徐青山只好帶著李往之去學堂后院閑聊。李樹的枝葉茂密,風一吹打,發出簌簌的摩擦聲。徐青山和李往之對坐,桌上還擺出一戶小酒。直到他倆將壺傾盡,姑媽才將人喚歸。李往之牽起他的手走在村中的小路上,就像平常的眷侶一般。而直到這時徐青山才真的意識到,似乎,自己的生活里真的要加個人進來了。沒過幾天李大夫常駐徐家村的消息就傳遍了整個村子,而他居在徐先生家中的事也成了全體村人公知的一件事。之后,便是李往之的接風宴,或者換個頭目,是李往之與徐青山同居于一家的慶賀之宴。擺宴之前,徐青山的大伯母拿了好多大紅紙剪出來的喜字給徐青山。“青山啊,你看看剪的怎么樣,六對也不知道夠不夠,我去數一數啊?!贝蟛甘稚夏弥沧?,一邊說一邊去數徐青山家中要貼字的地方?!按箝T小門堂屋內屋……”“不是,我說你剪這個做什么……”徐青山看著伯母拿著喜字在門板上比劃著,心里咯噔一下。這大紅雙喜字可都是成親時候才用的。“當然是貼啊?!贝蟛甘抢硭斎坏?。“可這是婚娶成親才貼的啊?!毙烨嗌郊m正。大伯母沒反應過來,順口就道:“對啊,不就是成親嘛……哎呀,青山啊,這百無禁忌的,反正都是喜事嘛,一樣的一樣的?!闭f到一半的伯母算是反應過來,將徐青山往大門外一推。“你先去忙別的,這里就交給我了?!敝蟠箝T一關,就將正主隔離在了門外。徐青山只得無語,去尋學堂里的李往之。接風宴的前晚,堂屋點上了兩根紅燭。徐青山坐在堂屋中央,看著左右兩邊的門板上大刺刺的艷紅喜字,生出了曾在夢境中的恍惚之感。李往之從屋子踱步走出,來到他的身側,溫言細語督促他進屋歇息。他一步一步走向前,走至門前,回首矚目。李往之正要吹熄紅燭。他出聲阻下,得來李往之的無語的眼神詢問。“別吹,就讓它燃著好了?!?/br>李往之聽完笑了,在跳動的燭光里宛如春風,李往之走上前拉住了自己的手,一同進了屋。花燭夜話,對影成雙。這場景在年少時也曾夢寐幾許,卻不曾得嘗。可歲月溫柔,終能吹化寒霜。徐青山只覺的萬幸,萬幸的是李往之又回到了這里。夜才開始,堂屋的一雙紅燭直至蠟盡,都未曾熄滅。作者有話要說:☆、二十八擺宴的那天,徐青山的姑媽在酒席上哭的肝腸寸斷,村人不明所以,還以為是她家中出了什么事,三姑六婆的拉著她勸,要她想開一點。結果,徐青山的姑媽哭的更加的兇狠,抓著李往之的手,淚眼朦朧的看著李往之半天,最終吐出句:“你要好好看著我家侄兒啊,我就把他交給你了?!?/br>李往之:“……”徐青山:“……”村人:“……”姑媽說完才反應過來,立刻又道:“看我說的什么啊,沒病沒災就是福氣,李大夫啊,我是讓你多看著我家青山的身子?!?/br>李往之忙道:“自然自然,姑媽且放心就是?!?/br>話止于此,眾人皆是松了口氣,然后該吃的吃,該喝的喝,只有徐青山一人面色復雜。他總覺的,這場景似曾相識,卻又怎么都想不起來,到底出自何處。直到,李往之和他一起度過了三個春夏秋冬。深秋時,李往之提出學堂還少個名字,然后提筆一揮,徐青山的學堂就掛出了一塊“青山書塾”的簡匾。學堂的匾掛上的那天,學堂里有不少人來慶賀,李往之站在大門口笑臉相迎,儼然正主,而后他居于其次,再次受人恭賀。倒不是李往之喧賓奪主的行為讓徐青山不痛快了,恰恰相反的,是徐青山忽然明白了自己為什么中意了李往之。他做了稍稍回想就會發現,無論何時何地,李往之似乎都是擋在他的前面的那個人,是除了已故的雙親和長輩之外唯一一個替他出頭的人。徐青山做了那么多年的阿姆哥和先生,替人排憂解難,傾聽心聲,可就是唯獨自己沒有那么一個人肯為他解憂。但是沒有卻并不代表徐青山就不期望能有一個人為他站在身前,填補他缺失的那份溫情。接下來就是些雞毛蒜皮的事了。這要從他和李往之平日的相處說起。雖說他和李往之在各個方面都甚是和諧,可兩人也不是一直都那么好,偶爾的,也有相互鬧脾氣的時候。徐青山生氣的原因大多都是因為李往之鬧他鬧的狠了,臉皮太薄,又不肯拉下臉來與之相抗。只能甩著臉離家……去學堂度日,以示他真的動了氣。而通常呢,只要李往之乖乖的對他服個軟,態度誠懇的認了錯也就過去了,十分的好哄。對此,徐青山并不覺得是因為自己太好拿捏,而是因為他姑媽特地的和他囑咐過。過日子呢,有時候就要睜只眼閉著眼,棒子和糖都要給,但是不能給他太多糖,以免對方得寸進尺,做什么事都沒了底線。當然,棒子也不能太狠,畢竟是長長久久的在一起,總是鬧會傷了感情。徐青山聽著覺得很有道理,而且做出來的效果也是十分不錯。于是事后和他姑媽一起聊家常的時候,隨口提了幾句,讓他姑媽一臉的得意。“那是,你也不想想我這是積累了多少年的經驗,聽我的,準沒錯!”徐青山表示的確甘拜下風,只是不知道為什么,他總覺的他姑媽的語氣總覺的有那么一點不對頭。“慢著,姑媽,我怎么覺得你這話和小燕說的差不多呢?”小燕是姑媽家的女兒,七年前就嫁的外鎮,婆家這里辦了場酒席,徐青山被叫去寫請帖,陪著表妹聽了整整三天她姑媽的馭夫經,什么從小窺大,細節決定成敗,還有什么和公婆的相處之道,林林總總的,事事都能引據經典,條條都有至真大理,簡直讓徐青山內心撼動的差點要拜他姑媽為師。只不過,現下聽起來,卻是那么的不對勁。徐青山想起那日姑媽的語氣,竟是和小燕出嫁時她娘的語氣一模一樣。終于意識到自己那么久以來糾結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