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17
書迷正在閱讀:親愛的小助教、就多了那兩點、飄下來吧(H)、強jian(H)、風月江湖(H)、背德的快感(H)、危險!急〃彎〃(H)、夜深沉、[綜英美]紅鐵罐的黑魔王、[HP]You’re my cake(TRHP)
舶來品,可比杭州一帶的還要好。 所以錢家改從親家那邊入手。 閩國與梁國本就不禁商貿,可以說,幾國關系中,只有閩國與各國關系都不錯,閩國的商人可走遍每一個國家,包括之前的南漢。 沒有哪一個國家會拒絕閩國來往,因為他們都不怕閩國,而且閩人帶來的商品都不錯。 陳固的牽線也不過是讓兩國的民間交流更頻繁了些罷了。 而更讓陳家驚喜的是,姬先生還收了陳固做學生。 陳家不說,其他姻親故舊也都把自家的孩子拉到陳固面前,讓他把人帶去蘇州,說不定他們也運氣好,能叫姬先生看上呢? 動靜鬧得太大,讓在長樂府為相的陳見也知道了。 他將陳固叫來仔細地問了問蘇州的情況及收徒的過程,沉默了許久后道:“既然是要去蘇州學習,那便要長住,將你媳婦留在家里也不像話,你帶了她一并去吧?!?/br> 頓了頓后又道:“你父母一輩子也沒出過泉州,趁著他們身體還硬朗,不如帶他們出去走走,聽聞蘇州氣候適宜,你帶他們去住一段時日吧,也可照顧你媳婦生產?!?/br> 陳固驚詫的抬頭看陳見,猶豫道:“伯父,此去侄兒還能回來嗎?” 陳見就笑,“泉州是你的家鄉,你就是不想回來,我也是要叫你回來的?!?/br> 陳固就松了一口氣,起身行禮道:“先生放心,學生知道怎么做的?!?/br> 陳見不僅是他的伯父,也是他的先生。 說起來,論起血緣,他們只是遠房親戚,還是師徒更近些,他去蘇州讀書本就是奉的陳見的命令,一是為了做學問,二是為了閱書樓。 沒想到最后不僅娶了個媳婦回來,還拜了姬元做老師。 陳見叮囑道:“若論教書育人,我拍馬也不及姬先生,你既拜了他為師,那便好好與他學?!?/br> 陳固應下。 陳見就嘆道:“你才情俱有,可惜志不在仕途,我也從不勉強你,但泉州養你育你,將來你總要為它做些什么才能回報一二,也不枉來這世間走這一遭?!?/br> “先生,學生都懂的?!标惞躺袂閳砸愕溃骸皩W生會盡力周旋的?!?/br> 陳見看了他的神情便哈哈大笑,搖頭道:“兩國大事豈是你一無名小卒能左右的?你以為我要你做什么?” 陳見笑道:“你只要好好的與姬先生學習,但凡學了他兩分的育人本事,待以后安定了,你就回泉州來,教出更多的人才來,便算不枉我教導了你一番了?!?/br> 陳固愕然,然后眼眶便是一紅。 他還以為伯父是要他去為陳氏牽線,所以讓他帶著父母妻兒離開,這樣將來事發,他的家人至少不會被牽連,卻原來還是他多想,心也太窄了些。 “伯父……” “你還是叫我先生吧,”陳見搖手笑道:“那樣更好聽些?!?/br> 陳固便后退一步,躬身行禮道:“先生,學生必不負您所托?!?/br> 陳見點了點頭,嘆氣道:“去吧,去吧?!?/br> 他這滿腹的心事也不知該和誰說,于梁國那邊,他雖有了些心思,奈何沒有門路啊。 陳見苦于沒有門路,姬元卻已經找到了門路,不然他也不會這把年紀了還收徒。 他一直記得自己答應林清婉的事,他不知道她在給錢家和陳家牽那條姻緣線時是否知道陳固的身份。 但顯然,這個身份將來會幫他大忙。 閩國,皇帝是姓吳,可閩國的朝政卻是陳見握在手中,百姓也更信服陳見。 只要陳見愿意,那歸降之事便成了七成。 而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去達成那七成,只要陳見愿意了,他就能站在閩國的朝堂上,爭取剩下的三成。 梁國這邊還不知道姬元已經開始謀劃,崔正從蘇州回來后,梁帝才知道林清婉還求了姬元這件事,一時更感動了。 又在朝堂上發表了一下感嘆,看著曾經林清婉站立的位置落淚。 不知內情的群臣:……陛下越來越多愁善感了,這可怎么辦??? 第536章 開始 平熙六年,林清婉走后的第五年,資水和沅水發生洪災,梁國和蜀國都被波及,其中蜀國災情更重。 五月洪水爆發,卻一直到七月災情都未曾得到有效控制,不少蜀民通過互市流入梁國。 因資水和沅水一帶皆是楚國舊地,百姓多有親,兩國無法阻止,再一月,梁國賑濟的糧草在資水一帶被劫,細查之下,竟是蜀國士兵冒充流民進梁,糾結災民所至。 梁帝大怒,下令項善將犯者捉拿斬首,以儆效尤。 但人已經跑回蜀國,怎能是項善說捉拿就捉拿的? 于是兩國發生沖突,梁軍悍然入蜀,維持了六年的梁蜀盟約被打破。 項善,林信和鐘如英分兵三路,同時進攻蜀國,東北軍在幽云一帶戒嚴,崔正和盧真則作為后備,以援前線。 梁軍來勢洶洶,蜀國沒想到他們說打就打,一點準備也沒有,最要命的是,沅水一帶的楚地因為他們救災不力,民怨甚重,梁軍才到,當地百姓就先投靠了梁軍,有的還結群,主動打傷守城的士兵,打開城門放梁軍進城。 項善和林信見狀,上告朝廷后,由姚時帶著項敏杜斯等人前來救災。 這幾人如今都在朝為官,他們本就有名,尤其是項敏,他是楚人,他說的話可比蜀國那邊官員說的話管用多了。 項善本來就是楚帝的全民英雄,他此時再帶兵,蜀國其他地方暫且不說,被他們占去的楚國的一半卻是很容易就能攻克下來。 梁國一直堅持把項善放在荊南道的作用總算是顯現出來了。 當初項善投降后對他的安排,朝中一直僵持不下。 大部分朝臣都覺得項善是降將,在楚地有如此威望,再將他放在楚地實在是太危險。 只怕到那時荊南道的百姓只知項善,而不知梁帝了。 是林清婉,姚時和魯尚書等人堅持讓項善留在楚地,并且還領著他原先那支軍隊。 這幾年,楚地雖然和睦,但他們也的確更信服項善,而不是梁帝。 好在梁帝雖心里有些介意,卻很想得開,一直記著林清婉說過的那番話,“楚地百姓不記得陛下,但只要項善記得陛下就行了。且楚地只有一個項善,他如今年事已高,少則十年,多則十五年,他也該退下了。到時沒了項善,可不就記得陛下了?” 林清婉當時篤定的笑道:“陛下比項善年輕,這就是您的優勢,不信,您且看著?!?/br> 項家最優秀的后輩如今都在京中為官,沒人去軍中接項善的手,如今楚地的百姓是只記得項善,然而十年,二十年后呢? 就好比東北軍。 當年它還是林家軍時,東北,不,應該是整個梁國,有誰知道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