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22
書迷正在閱讀:親愛的小助教、就多了那兩點、飄下來吧(H)、強jian(H)、風月江湖(H)、背德的快感(H)、危險!急〃彎〃(H)、夜深沉、[綜英美]紅鐵罐的黑魔王、[HP]You’re my cake(TRHP)
林清婉就瞥了他們一眼道:“若能拖住遼軍,養他一時又如何?” 工部尚書道:“就怕遼人不會答應?!?/br> 其實通商也不是不可,三百年前,大唐還算強盛時就一直與各藩屬開有互市。 只不過后來叛亂迭起,互市才關閉,而等到戰亂四起時,更是直接斷了與那邊的商業往來。 所以林清婉一提起時他們才反應不過來,還以為她是要跟遼借兵呢。 “就是答應也會獅子大開口,”戶部左侍郎蹙眉道:“林郡主,國庫要負責對楚戰事,只怕拿不出多少東西了?!?/br> 林清婉就問,“那遼軍若同時南下,戶部也不給東北軍糧草嗎?” 四皇子就忍不住輕咳一聲,戶部左侍郎抿了抿嘴,不再說話。 打仗所需的物資只會比交易所耗的更多,而且也說了是交易,那肯定是有付出便有收貨。 林清婉這才扭頭對皇帝道:“若真能與溫迪罕談妥,那自然不必國庫出錢,我大梁商人難道還拿不出一些糧食和鹽巴嗎?只要互市開放,到時只怕商人們爭相與往?!?/br> “而商人們所擔憂的不過是安全問題,到時候可派東北軍在一旁護持,而我們只需收很少的一部分稅收即可?!?/br> 兵部尚書就忍不住咳嗽,“還要收稅?” “當然要收稅,”林清婉正色道:“將士們沿途保護他們不也要耗費糧草嗎?” 戶部左侍郎連連點頭,“不錯,現在是特殊時期,稅收不可過重,但將來若穩定下來,互市若還要再開,這部分稅收可要調節?!?/br> 他可是知道的,向各國出口的商人向來是最賺錢的。 崔正見他們談得火熱,就抽了抽嘴角道:“遼可還未答應與我們合作?!彼袁F在說再多也無用。 大家就默默地看向梁帝,所以您能派刺客殺了遼可汗嗎? 第393章 誰去 梁帝沉吟道:“我們在遼倒是有些人手,但想要接近遼可汗只怕不容易?!?/br> 不是不容易,而是幾乎不可能,就如同遼的細作近不了梁帝身的道理一樣,梁的細作想要近遼可汗的身也很難。 除非…… 梁帝抬頭看向底下的大臣,“除非你們能先說服溫迪罕,若有他相助,卻還可以?!?/br> 眾臣沉默,崔正思索半響后道:“倒可以一試,雖不知能否成功,好歹是個機會?!?/br> 兵部尚書也沒意見,大家吵到這兒總算是勉強達成了共識。 “洪州那邊也得下令,讓鐘如英不可太過急進,”閔尚書幾乎是瞬間就考慮了全局,沉著臉道:“我們只當什么都不知道,等著楚使來交涉,到時再拖延一下時間,只要遼這邊能停戰,我們便出兵,若不能,就將鐘如英召回,暫時平息與楚的紛爭?!?/br> “兩頭討好,就怕一頭也得不了好?!庇写蟪减久嫉溃骸斑€不如洪州那邊暫時休戰,等遼那邊坐定再說?!?/br> “不可,那樣西蜀收兵不打了怎么辦?”兵部尚書和崔正同聲阻攔。 林清婉也道:“我大梁又不是怯弱小國,難道還怕他們問責?而且消息傳遞緩慢,我們處理事情總需要時限,哪怕我們拖延時間,只要時間在合理范圍之內,諒他們也不敢怎樣?!?/br> 崔正點頭,“所以我們得提前選好人來應付楚使?!?/br> 大家看了眼四皇子,還沒等崔正搖頭,林清婉就已經道:“四皇子不合適?!?/br> “不錯,”任尚書道:“若是四皇子出面,只怕楚使會逼著他立時做出決斷,得選個官大但話語權不夠的人出面?!?/br> 梁帝便伸出手指敲了敲桌面道:“時辰不早了,愛卿們先下去用飯吧,飯后我們再談?!?/br> 大家這才發現早過了午時,肚子的確有些饑餓,紛紛起身行禮告退。 皇帝就點了崔正,兵部閔尚書和工部任尚書留下一起用飯,四皇子和林清婉自然也被留下了。 五人跟著皇帝去了后面的休息室,梁帝在主座上坐下,笑看向林清婉,“你是如英搬來的救兵?” 林清婉就微微欠身道:“真是什么都瞞不過陛下?!?/br> 皇帝就嘆息,“上次你急行入京為的就是她,沒想到再來還是為她?!?/br> 林清婉自己都沒想到,她低下頭道:“是我們讓陛下擔憂了?!?/br> 梁帝揮了揮手道:“都是為了這個大梁,朕怎會怪你們?” 事情剛出時,所有人都說鐘如英是為報私仇,在她的折子未到時,皇帝也是這樣認為的。 可看了折子,沒人會再覺得鐘如英是為私仇。 是啊,大梁現在的境況看著還不錯,其實卻是危機四伏。 等膳食送上來,皇帝這才揮了揮手,屋里的宮人盡皆退下,只留了一個劉公公在身側。 林清婉他們就知道,重頭戲來了。 剛才在前殿,明明對遼的事更急迫,但大家還是先說起了洪州之事,就是因為對于溫迪罕的事屬于機密,越少人知道其中詳情越安全。 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參與此事的。 作為提議人,林清婉才能坐在這里,而四皇子是大梁未來的繼承人之一,他自然是可以在此的。 崔正和兵部尚書更不必說,而任尚書在此則是因為他曾做過理藩院尚書,且還跟著已逝的李尚書去遼國談判過。 那會兒林穎還在,他將遼軍打退后兩國進行過和談,那會兒任尚書才及冠沒多久,作為一個書記跟著去的,專門記錄兩國和談的文書。 當年去過大遼的人,如今活著的也就一個任尚書了。 而在他當工部尚書前,他做的就是理藩院尚書,對遼的情況也最熟悉。 果然,飯還沒吃飯,皇帝就開始問起任尚書遼的情況。 遼可汗術虎的年紀比梁帝還要小些,可他和梁帝不一樣,梁帝幾乎一輩子都在皇宮里渡過,雖然窮,卻從沒少吃少喝過,且因為自己注重養生,又有御醫在,所以他保養得很不錯。 可術虎卻是一直在南征北戰中,他是當年遼內亂后的勝利者,可勝利者也要將作亂的部落一一打服,所以他年紀雖比梁帝還小幾歲,可身體卻遠比不上梁帝。 早幾年前就傳出他病危的消息了,可他那口氣一直挺著,就是不松。 他兒子很多,任尚書知道的便有十二個,能活到成年的目前只有五個,而能讓任尚書記住的也就只有三個而已。 一個是幹勒,一個是幹準,還有一個就是溫迪罕。 幹勒和幹準同父同母,他們的母親是大王妃,遼人不講究什么嫡長,論的是實力,自己的實力和母族的實力。 所以他們兄弟倆一直是王位的有力競爭者,彼此就相爭不斷。 而溫迪罕正好相反,他是憑借自身的實力讓任尚書記住他的,他的出身不怎么好。 他的母親是遼可汗南征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