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78
書迷正在閱讀:親愛的小助教、就多了那兩點、飄下來吧(H)、強jian(H)、風月江湖(H)、背德的快感(H)、危險!急〃彎〃(H)、夜深沉、[綜英美]紅鐵罐的黑魔王、[HP]You’re my cake(TRHP)
喬沖急切的想知道家里出了什么事,所以對王宴的寬待尤其感激。 王宴笑瞇瞇的摸了摸嘴唇上的小胡子,開心的道:“看,假以時日,爺又收服一人?!?/br> 長隨連連應是。 而此時,喬沖的爹青叔剛從林家別院里出來,他是來給別院送曬干的野蘑菇的。 今年雨水好,稻子長得好,而小麥也快收割了,他是來領補貼的鐮刀的,村民們感激姑奶奶,便把家里摘的蘑菇曬干了托他送來,好歹是一點心意。 雖然沒見到姑奶奶,可林管家把他送的東西都收下了,青叔特別的高興。 在書房里的林清婉也很高興,她拿著信笑道:“陛下已經答應讓林信接手趙捷的那支軍隊了?!?/br> 易寒臉上也閃過喜意,躬身揖道:“恭喜姑奶奶?!?/br> 林清婉忍不住笑:“同喜,同喜,這是件大喜事,告訴廚房,今天我們要好好的吃一頓?!?/br> 她頓了頓后道:“將族長請來,四皇子來此后還沒喝過酒,今晚就請他們喝酒。這次多虧了四殿下,不然還沒這么順利呢?!?/br> “也不知道趙捷會不會自盡,”易寒突然道:“他要是不死,信少爺接手江陵的布防只怕會很艱難?!?/br> 林清婉喜意稍減,但想了想又釋然道:“少年人嘛,多些磨練總是好的,艱難便艱難吧,林氏總是會幫他的?!?/br> “那倒是,信少爺能掌兵權總是好事?!币缀D身正要下去,一頓后問道:“這事可要告訴族長?” “先不說,等皇帝下了圣旨再說,”林清婉道:“現在事情還沒公開,我們說開了不好?!?/br> 易寒明白,便轉身退下了。 林清婉拍了拍手中的信,將它放在盒子里鎖好,這才提筆給任尚書寫回信。 早在幾日前皇帝就在頭疼江陵新守將的人選了,朝中幾位大臣一直爭論不休,皇帝他也拿不定主意到底要把這部分兵權交給誰。 知道此時他才發現,似乎除了幾大家族之外,他所能用的將才還是太少了。 林清婉早在趙捷逃到楚國時就在想了,將來這江陵的兵權要交給誰? 交給誰都不如交給林家人讓人安心啊,可林家里在軍中只有林信一個還算得用,可惜他太年輕,資歷也太淺,只怕不能服眾。 可是哪怕不能服眾,林清婉還是寫了折子推薦林信,順便還拉攏了近在眼前的四皇子和遠在京城的任尚書幫忙。 第361章 落定 林信才從軍幾年而已,趙捷升遷算快的了,但也熬了近十年才在盧真手下有些話語權。 推舉他,不說朝臣不服氣,就是皇帝都有些猶豫。 然而他也有天然的優勢,林清婉毫不避諱的將這些優勢羅列給皇帝看,一點也不因為他是自個的侄子就避嫌。 這方坦蕩的大方倒讓皇帝非常的欣賞,然后開始認真思考起她的提議來。 林清婉說,林信于軍事上有才,從小便熟讀兵書,雖于詩書上差些,卻也不是草莽。 第二,家學淵源,遠的不說,就說近的,林家兩員大將,她曾祖林禮和祖父林穎,大梁有幾人比得過他們? 尤其是她祖父,大梁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將。而從林信這三年立的軍功來看,他繼承了家祖的這種天賦。 其三,林家會忠于陛下,林信也會一直忠于陛下。 其實最有分量的還是這第三點。 大梁實際上共有五支大軍,拱衛皇宮的禁衛軍不說了,那是直接掌握在皇帝手里的。 但這些人也只能保護皇宮而已,三軍也就五萬人,不可能派出去作戰。 而另外四軍,東北軍最強,也是皇帝掌控,其余崔家軍守衛中原門戶,盧家軍大本營在靈州,鐘家軍則在洪州,這些年來皇帝一直讓人培養將才,可結果很不如人意。 年年有戰事,人才損耗非常大,現在還活著的將才是不少,然而適合撥到江陵的沒有幾個。 不是皇帝看不上,就是跟幾大家族有牽連,或是脾氣性格不適合江陵。 這一次王宴算是入了皇帝的心,他覺得這一次四皇子的眼光不錯,王宴的確適合江陵這樣的混亂地帶,可這樣一來,他就得找一個能與他抗衡,或者說能與他合作得來的將領。 不然,人派到江陵,他們為首的兩個長官卻內斗,或是干脆就是王宴一言堂怎么辦? 所以他將合適的將領扒了一遍,發現他要么把蘇章調過去,要么就只能從盧鐘崔三家軍底下調人了。 可蘇章在東北軍里是正三品的副將,他怎么可能去接手趙捷那四品的將官? 而且也太大材小用了。 可要從三家里調人他又不愿意,他雖然從未插手三家兵權,可并不代表他愿意看著他們坐大,好容易才從盧真手上擼下一支軍隊來,他哪舍得又還回去? 這時皇帝也忍不住苦惱,要是王宴不那么聰明和強勢就好了。 所以這時林清婉的提議雖有些冒險,但皇帝還是考慮了。 林信比王宴可要年輕太多了,可蘇章給他的評價卻是成熟穩重,可堪大用。 用蘇章的話說,林信缺乏的只是經驗,他本人性格沉穩冷靜,話不多,可主意正,能聽得進意見,卻很少為人左右。 以蘇章來看,只要給他機會,將來必為一員大將。 可皇帝看著這些評價,腦海中卻不由浮現林穎的形象。 心中的天平搖晃得更厲害了。 且用林家的人,其忠誠度總是不用太過擔心的。 實在是林家的信譽太好了,從林禮,林穎,再到林江和林清婉,哪怕是林智,當年雖怨恨皇室,卻也從未做過有損國家的事。 而就在皇帝猶豫時,朝中又在為新將的事吵起來了,鐘如英對江陵這部分兵權不感興趣,可也不阻攔手底下的參將去爭取。 盧家因為牽涉其中,不好表現得太多,只虛虛的提幾句,崔家也很努力的想要接過這部分兵權。 還有好多大臣也瞄準了這個兵權,因為大家都知道,江陵已經打下,未來這部分軍隊雖依然屬于靈州,卻算是半獨立出來了。 將來只怕陛下還會分出單獨的番號出來,這樣一來,掌握這部分兵權,將來再與楚國打仗時趁機擴大兵馬,那守將升為二品,與崔盧鐘三家平起平坐也不是夢。 所以凡有心思的都卯足了勁兒去追。 梁帝哪能不知道他們的心思? 一時氣得吹胡子瞪眼,又不由去思索林清婉的話了,好歹她是明確表了忠心的,以后林氏會效忠他,絕不會搞私軍。 對于這一點,皇帝還是偏信的,因為當年林氏連林家軍都舍得給他。 這么一考量,加上四皇子推薦,工部尚書也為林家說話,在新一次朝會中,皇帝便提了林信的名字,并以堅決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