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72
說到這兒寶茹又話風一轉,道:“說到京城,原本有一件沒想過的事情該拿出來說了!咱們家以后‘甘味園’點心要供到宮里去,那就自然不能從湖州發貨了——那樣送過去的都是一些耐得住存放的,實在不好。新鮮的點心該是每日一送才對。為了這個,咱家該在京城開一家‘甘味園’的鋪子了。最好是作坊也一起辦起來,也方便往北方各省發貨么!” 這個事情可不是拍腦袋想主意,其中有太多細節要細細商榷了。但是從大方向上來說,姚員外和鄭卓都是認同的。畢竟寶茹說的也都是事實,這不是想不想的問題,而是事情必須要這么做。 然后一家人就這個事情的細節又商量了一番,還是姚員外一錘定音道:“這件事實在是重要的很,不只是要去京城打通人脈,還要料理鋪子和作坊的事情。事情多而且要緊,不是一般伙計能干托付的?;蛘咭院罂梢宰尰镉嫶蚶?,但是一開始還是應該讓家人去掌管?!?/br> 姚員外的意思已經十分明顯了,按著他的話,全家只有鄭卓能做這件事——姚員外年事已高家里人可不敢讓他出遠門,況且以后這些關系也是要年輕一輩來維系的,他如今去混了個臉熟,實在不是最好的選擇。 至于寶茹就更不要說了,雖然寶茹自覺自己比這個時代的男子不會差,但是這世界不是你’覺得‘就能行的。若真是讓她去,不說家里人會不會放心,只說事情會變格外艱難就是不爭的事實了——寶茹向來是一個實用主義者,她不會想要在這個事情上拼命,就為了證明‘誰說女子不如男’。 所以最終事情還是要落在鄭卓身上——話說,就是不去考慮姚員外和寶茹身上的劣勢,鄭卓也是個好選擇了。他本人十分老實穩重,做生意又是務實的性子。雖然不見得能言善道,但是在生意場上也是很有眼色的,這一去托付給他,沒有什么不放心的。 鄭卓受了這樣的任務自然是責無旁貸,畢竟家里只有他能去做這個。唯一的遺憾是本來才剛剛不做跑商了,打算安心在湖州做生意,也好陪伴寶茹和安哥兒。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竟然家里有了這樣的喜事,連帶著他之前的打算也泡湯了。不用南下,但是又要北上。 鄭卓北上京城的事情這就決定下來了,至于他要做的事情如何做,就是接下來商量的了。沒有一時半會兒決定,這幾日三人一直一起完善計劃,直到最后要啟程了才確認下來。 當然了,這幾日也不是只做這個——還要與鄭卓打理行囊,安排幫手呢!姚員外先是從伙計里選出兩個格外能干的,至于鄭卓也從‘甘味園’的伙計里挑了兩個格外懂行的。另外還安排了家里兩個小廝春義、春信兩個跟隨照料他。 至于寶茹則是帶著丫鬟們只管給他料理行囊,好在這時之前幾年做熟了的,如今也沒什么不同——還是有不同的。這一回要多多地帶一些銀錢,同時也要多帶一些華麗體面的行頭。 寶茹拿了一大疊銀票道:“這是昌盛號的銀票,在京城也能取出來,到時候你憑著印信和暗碼就能兌出銀子。這一回出去,無論是聯系人脈,還是辦作坊和開鋪子,花錢都是如流水一般。好在這一回家里大賺了一筆,拿出這些也是十分輕松。至于這些行頭,你也知道,場面上的人物都是先敬羅衣后敬人。一顆富貴心,兩只勢力眼,不做這打扮,到時候多出不知多少麻煩!” 寶茹每說一句話鄭卓都是認認真真聽著的,最后他是帶著家里人的囑托、擔憂和期待上路的。一路上如何不用過多贅述,沿運河北上,只有一件比以前船上好些,那就是顛簸少了好多。 經歷過海上的鄭卓坐著這樣的客船簡直如履平地,倒是兩個說是來照料他的小廝十分暈船,上了船后就沒什么作用了。好在鄭卓本就不是要小廝服侍的,自己動手反而自在。 船上無事,鄭卓除了偶爾客船靠岸的時候看些北邊不同的風土人情外,就是在船艙里與幾個伙計商量到了京城如何活動——吳家已經答應幫忙。吳正心專門寫了一封信讓鄭卓帶著,到了京城找到‘日昌隆’的分號自然有人接應。 客船在運河沿路經過,等到鄭卓已經看膩了北地風光的時候,總算到了。棄舟登岸,自有車馬行的人上前拉生意。鄭卓也是出門在外行商好些年的人了,眼光毒辣??吹贸瞿男┦钦浬馊?,哪些又是要避開的——倒不是說有什么危險,不過被欺負是外地人勒索一番是極有可能的。 鄭卓找了可靠馬車,然后就讓往京城里去。等到到了京城,這時候就是沉穩如鄭卓也忍不住掀開門簾子,就是為了看一眼這天子腳下,皇城內外。 這一下也確實沒讓鄭卓失望,這皇城修筑得雄偉莊嚴。那車夫見這些外地客人十分有興趣便侃道:“公子這是第一回來咱們京城吧?可不知咱們這兒是個什么樣子,咱們這京城啊,是外有九門,皇城四門,三街六市,熱鬧非凡!” 之后那車夫就絮叨起這京城有什么名勝古跡來,不只是名勝古跡,就連哪一處街市什么貨物最好最多他竟也是門兒清的樣子。直到把鄭卓等人送到了客店,他還是一副沒說個盡興的樣子。 待給這車夫結算車資,鄭卓幾人就在客店先安頓下來。下一步就是去‘日昌隆’奉上吳正心給的信件,這家‘日昌隆’分號的掌柜看了信件以后自然是格外重視的,當下就拱手道:“失敬失敬!原來是鄭老板!” 既然曉得了來意掌柜的就把鄭卓引入內室,畢竟這些事情商談起來還是要有一個安靜地方的。 那掌柜的也是開門見山,直接道:“鄭老板的事情我已經知曉了,我直說——鄭老板如今先不提開鋪子作坊的事情。只說這上下打點,鄭老板要看三處。一個是宮里,一個是戶部,再一個就是行會里?!?/br> “宮里最先要打點好的是內務府,最先就是走他們眼底過,一次就得喂的足足的,不然以后多的是麻煩。至于其余的,譬如跑腿的、看門的、廚房的等等,一開始包一個紅包就是了——他們自然曉得鄭老板是上道的,至于之后他們各自截留好處分潤是自有主張,鄭老板只記得把利潤留出來就是了,倒不用再費神?!?/br> “至于戶部。分管皇商的是戶部左侍郎,所以重中之重就是這一位及他手下的幾位員外郎了。不過右侍郎和尚書大人也必須有例禮,甚至于上上下下也要打通——其中慣例多少我倒是能打聽到,總不會誤了鄭老板的事兒?!?/br> “至于行會,都是一幫地頭蛇,牛鬼蛇神難對付的很,不過鄭老板也不必多想。咱們也不是任他們揉搓的,明日咱們先去浙江會館拜訪,說來咱們都是浙江的,已經扎根的浙江同鄉不會不幫扶一把——甚至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