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7
的, 被所有人拋棄了,若不是當初有燕子jiejie一旁鼓勵, 自己本身也不服輸, 只怕自己早就崩潰了。 日子久了, 鄉下反而是她的家, 至于海城, 不過是個出生地罷了。 她已經很努力的告訴自己,不要去計較親情方面的得失,不要去想自己是不是被拋棄,正如蘇軾定風波那首詞一樣,此心安處是吾鄉, 努力的適應下鄉的生活。 可是如今又是怎么回事呢,她爸反而對她比以前好了,她都不知道她爸這樣做是為了補償,還是為了更好的壓榨她。 她現在跟本無法正常的,簡簡單單的去享受她爸對她的好。 劉老實除了金錢上彌補自己閨女,感情上也不斷的關心自家女兒。因著劉芳曉不大愿意跟他說話,基本上他問十句,閨女才會回答個一句,而且基本上是嗯,或者奧。 不得其法,劉老實只能找女婿蔣愛國問話,一來問問閨女這些年在外頭過的如何,二來呢,也是想觀察觀察這個女婿到底怎么樣。 紅紅對閨女是不大好,但是有一點劉老實也是贊成的,就閨女的品貌在海城怎么樣也能找到個好男人的,不一定非得留在鄉下。如今國家也放開了,他這邊動動關系,閨女的戶籍還是能再調回來的。 總歸,劉老實雖然也不大瞧的上蔣愛國鄉下人的身份,但他比薛紅紅藏的深,總歸面上是瞧不出來他是怎么想的。 就蔣愛國這邊感覺,劉老實就是普通一老頭,話里話外是自己當年錯了,如今臨老了想閨女了,想要彌補。雖不曉得真假,不過就目前看來,的確是有心彌補。 不過現在如何不論,以前的確是過分了些。 既然劉老實想要知道自己閨女在鄉下的生活,蔣愛國自然一絲不落的告訴他。別的不說,只說劉芳曉剛到鄉下,說她吃不慣飯菜,聽不懂方言,不會使用鋤頭鐮刀,割稻子把手給割了,下秧苗的時候被螞蟥吸血,再不就是大夏天做農活熱的臉蛻皮,人都暈過去了。 這些都是實情,剛開始的時候,劉芳曉就是個嬌滴滴的城市小閨女,種種不適應,光水土不服就把肚子給弄壞了,愣是拉肚子好久。 蔣愛國就這么按著時間順序往下講,講的越細致,劉老實這心里越難受。自家閨女打小就沒下過地,他們住在海城市里,他跟淑芬的工資都還算可以,至少吃喝不愁,并不是那么辛苦,跟別人比不上,但至少不要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忙活。 聽著蔣愛國的敘述,劉老實腦海里全是閨女小小的身影淹沒在莊稼中間。 “都是我的錯啊。哎!”劉老實長嘆一聲道。 “后來呢,后來你們是怎么認識的?” ”曉曉就是下放到我們村子的,日子久了,自然就認識了。我當時一眼就瞅上曉曉,追了好久才追上的。后來政策松動,我們村上的知青都走光了,可擔心死我了,害怕曉曉也跟著走。好在曉曉沒走,不然我哪里能有這么好的媳婦?!笆Y愛國接著說道。 這追媳婦的過程自然是不用說的,真讓蔣愛國說,他還真記不大清楚了,畢竟是兩輩子的記憶了。 蔣愛國這邊感謝劉老實沒幫著閨女簽戶口,只聽的劉老實難受的要死,他這女婿別的毛病還沒看出來,但是有一點,說話太戳人心窩子了,一點兒人情世故都不通。 “是啊,也是你們的緣分,后來呢?”劉老實艱難的吞了口唾沫,緩了個口氣,繼續問道。 “后來我和曉曉就成婚啦。孩子也有兩個了?!笔Y愛國繼續回道。咦,好像到現在他們兩口子都沒跟長輩說孩子的事兒呢。 “孩子,你們都有孩子了,也對,84年成婚的,是該有孩子了?!眲⒗蠈嵰宦犑Y愛國說自己閨女都給他生外孫子外孫女了,一下子沒反映過來,嚇了一跳,但再仔細一算,都三年了,是該有孩子了。 “現在不是計劃生育么,你們那兒抓的松?所以生的兩個?三年不到的時間生兩個孩子,這也太頻繁了,對身子不好啊?!眲⒗蠈嵃欀碱^道。 閨女這一胎肯定是個女娃娃了,不然不會要二胎的,也是,有了兒子才算有根。 “那倒不是,是曉曉厲害,一下子生了個雙胞胎,湊成了個好字?,F在全國上下抓計劃生育都嚴的很,我們哪敢啊?!笔Y愛國接著又道,“兩孩子,一個平安,一個喜樂,去年才生的,還小的很,不然就帶過來給爸爸看看了?!?/br> “是的,路遠天冷的,孩子還是在家里的好,等我這腰好了,我就去看看你們,看看我的大外孫子外孫女?!眲⒗蠈嵭χf道。 兩人圍著蔣家的基本情況又說了一會兒話,劉老實也大概曉得蔣愛國家情況了,比一般莊稼漢好點,畢竟女婿兄弟兩個自己做點小生意,既然不靠田地吃飯,總歸是輕松點兒的。家里人口也簡單,刨開外嫁的meimei,女婿也就兄弟一個,而且還分家了,這樣各自過各自的日子,也挺好的。 “那你爸媽身體還好的歪,不像我這不好那不好的吧?!?/br> “我爸媽身體都好,成天幫著帶孩子了?!笔Y愛國倒不覺得劉老實問的仔細會煩或者啥的,正因為他問的仔細,蔣愛國心里才高興。 問的多了,才算真的關心自家閨女,不然嘴上稍微問候兩句,一點細節都不聽,那一看也就是裝裝樣子罷了。 蔣愛國跟劉老實說的痛快,劉芳曉則去樓下逛了逛,當初還是有幾個小伙伴的,雖然基本上都成婚了,但嫁的都不遠,曉得劉芳曉回來了,特意過來看看她。 所以幾個人在一樓朱紅家里面說著話。 多年未見,小伙伴們都變了樣,她們也沒說什么自己過的如何,好與壞都是自己的事兒,她們坐在一起討論的更多的是小時候的回憶。 她們曾經在那個樹下踢過毽子,曾經在朱紅家門口跳過長繩,還曾在屋子后頭玩過泥巴,辦過家家。小時候的日子簡單而單純。 童年美好的回憶是劉芳曉對海城唯一的眷戀。 幾個姑娘們一邊回憶,一邊笑著,這個時候的劉芳曉仿佛回到了小時候。 不過小伙伴們大多成家了,大伙兒雖然不舍,但是說了會兒話就離開了,離開前跟劉芳曉交換了通信地址,日后姐妹們也能寫寫信,相互問候問候。 樓下的朱紅沒有離開,她也在讀大學,還未成家,所以現在還住在自己家里,她們兩人也是之前關系最鐵的,一年出生,一個地方讀書,上下課手牽手回家的好朋友。 劉芳曉下鄉的時候,朱紅哭的最傷心,還將自己最喜歡的口琴送給了劉芳曉,希望她不要忘了自己這個好朋友。 多年未見,不過并不影響她們之前的友情。 “曉曉,這么些年,你好么?”朱紅拉著劉芳曉的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