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
代,婦女能頂半邊天,咱就得尊重愛護女同胞?!笔Y愛國理所當然道。 眾人對著蔣愛國一通夸,然后就開始說說當初學校哪個哪個想讀書沒讀成,哪個哪個為了讀書,犧牲啥啥的。 蔣愛國見這三個學生讀書不專心,連忙悄悄走開了,這要是給張大姐瞧了,影響多不好。 果不其然,不一會兒張老師從屋子里走了出來,咳嗽幾聲,板著臉,也沒說話訓斥,但饒是如此,也讓這三個學生縮了縮脖子,乖乖看書,不敢多話了。 蔣愛國見了張老師這氣質,也悄悄吞了吞口水,縮了縮脖子坐回自己位子上,不敢多話了。 屋外頭靜了下來,屋里頭劉芳曉奮筆疾書,她語文,政治,英語成績都不錯,數理化做的就有些吃力了。張大姐就是沒看試卷也大約能猜到劉芳曉屬于偏科嚴重的那類學生。就是不曉得不好的那幾門有多不好。 最后張大姐一改試卷,心里大松口氣,劉芳曉文科是沒啥大問題,正常發揮就成,數理化的確需要好好補補,不過從試卷來看,她基礎還算可以,或者說公式背的牢,但是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同一個題型,她就是對一半錯一半。 只要她踏踏實實學習,再努力一年,差不多能考上個學校。 張大姐心里想法一閃而過,但是嘴里說的都是劉芳曉得不足之處,需要努力的地方。就是她語文成績好,但張大姐仍是指出她不足的地方,讓她繼續努力。接著又說她物理化必須得下苦功夫,人家都說了,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劉芳曉現在的水平,連這個小鎮子都走不出去。不過又安慰她只要努力,肯定有收獲。讓劉芳曉日后開始往死里學習,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不吃苦中苦,怎么能成功。 劉芳曉聽了連連點頭,她是知道自己不足的,故而很是虛心聽從張老師的話,也問了張老師學習的方法,張老師見劉芳曉認真努力,很是滿意。 這年代的老師,就喜歡聽話吃苦的學生。 要按張大姐的說法來講,現在的學生真算享福的,還不曉得努力,這哪成,必須得嚴厲的督促他們。 大致曉得劉芳曉得基本情況后,張大姐也就不繼續講考試的內容了,去了堂屋,跟蔣愛國說了基本情況,而后又道,“愛國兄弟,大妹子這情況,還是有很大把握考上的。但是就算把握大,從今個開始也必須努力。他們三個都是鎮上的,離的不遠,早上7點鐘就到我這里來背語文,政治和英語,一直背到9點鐘,9點到11點學習數學,他們三都是自己回家吃飯。下午一點到三點,學習物理,三點到五點學習化學,然后回家吃個晚飯,6點到晚上11點,就是做題目了。所以這每天的時間有點長,考慮到你們住的遠,可以不來背早課,晚上不在我這兒自學做題,來的路上讓弟妹邊走邊背書,回去的時候呢,也一路背書回去,等到了家里再做卷子,第二天我再幫她看看哪里不對,給大妹子講講題目。這樣,中午讓大妹子在我這兒吃飯,差不多半個小時吃飯,多余的時間講前天的題目。晚上的時候呢,也晚一個小時回去,我再給她講講題。,你覺得這樣成么?” 張老師主要還是擔心劉芳曉回去是不是要做農活或者家務啥的。但是既然要參加高考,這家務農活肯定是沒時間做了。既然要在她這兒補習,該說的肯定還是要說的,不然到時候蔣愛國或者他家里有啥想法,鬧起來了就不好看了。 蔣愛國聽張大姐這么說,就知道這真是位負責任的好老師,“張老師,這時間沒問題,就是中午在您這兒吃飯,會不會不方便。這樣吧,您告訴我多少錢,我這邊也好出點伙食費,您看成么?” “算了,要啥伙食費,不過是添雙筷子的事兒?!比螒{蔣愛國怎么說,劉芳曉怎么求,張大姐都是不肯要伙食費,求很了,直接氣的要攆兩人走。 蔣愛國跟劉芳曉沒辦法,想著明日就拖袋子大米過來給張老師。 蔣愛國還多想了一層,劉芳曉這來來回回往家跑著實辛苦,他得看看這鎮上有沒有出租的房子,實在不行,他們就先租在鎮上。到時候到了鎮上,吃飯之類的問題也能解決了。 張老師是個好人,但是張老師也是一大家子人,兒子媳婦孫子的,補習都不要錢了,這要是還在這吃飯,他真是有些不好意思。 事情談妥了,見蔣愛國是全力支持劉芳曉讀書的,張老師心里很是滿意,不過這會兒還早,才四點鐘,故而張老師讓劉芳曉今日就開始聽課。至于蔣愛國,張老師的意思就是,他想干啥就干啥,反正劉芳曉今個開始就是六點鐘下課。 蔣愛國又再三感謝張老師幾句,就背著自己的大包裹出去賣木匠小玩具了。他之前掙了兩百塊,分家一百塊,總共三百塊。租房子的錢肯定是夠的,但是要花錢的地方也不少。9月份曉曉上高中的學費,伙食費,縣城租房子的房費,家里父母的養老錢,等到10月份,大侄子就要出來了,還得出禮錢。緊接著過年,meimei成婚,樣樣都得花錢。 蔣愛國上輩子是個萬事不管的主兒,這輩子為了圓媳婦的高考夢想,他是里里外外一把抓,著實有些頭昏腦脹的。 不過不管咋算,還是缺錢。 第10章 菜場這里人流較多,特別是下晚邊買菜做飯的時候,大人都會帶著孩子過來。蔣愛國也沒叫喊,直接把那小車子推的跑來跑去,再不就搖那小雞啄米玩具。讓過往的小孩子稀罕的不肯走,又哭又鬧的非要買?;旧洗笕撕苌儆胁豢系?,一會兒功夫就賣了不少,蔣愛國還讓人多買些,說走親訪友給人家小孩子最合適不過了。 有那親戚家孩子要過生日的,想想也對,也買了兩個。等到六點的時候,這東西差不多都賣光了,遺憾的是沒人找他做木匠活計。 去張大姐家接了劉芳曉,然后兩人也沒直接回去,蔣愛國剛在菜市場的時候還跟人打聽了租房子的事兒,就想著帶自家媳婦過去看看,合心意的話,今天就給租下來。 劉芳曉見蔣愛國要租房子,立馬道,“愛國,這剛分家,咱就在外面租房子,不大合適吧。而且我這日后還要讀書,租房子過日子,這,這村上人背地里還不曉得怎么說咱呢。就是爸媽,我怕也不高興。而且張大姐也說了,我可以不用去那么早,9點鐘到就可以了,路上邊走路邊背書一樣的?!?/br> 劉芳曉是真的舍不得這個錢。 蔣愛國不這么認為,在他看來,這錢該花的就得花。二十一世紀小孩子都曉得,這花出去的錢,才是自己的錢。 “曉曉,這房子咱還是得租,不僅僅為了你,也為了我自己。我如今在鎮上擺攤,來回跑也不方便。而且萬一能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