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24
你,老子以后也不指望著你們幾兄弟給我們養老送終,今個兒就把你的戶籍分出去,你出去自立門戶吧,以后與我宋勇再無半點關系?!?/br> 村里人聽了,又覺得宋勇說得這話也忒狠了些,怎么能不指望著孩子養老送終呢,就算不養老,也得兒子送終不是,否則到時連下葬的人都沒有,死后連個燒紙錢的人都沒有,何等的凄涼。 宋二郎聽到這話卻冷笑出聲,“想都別想,我要自立門戶,你的田地也得分我一半不可?!?/br> “什么?分你一半,你還要不要臉,這么些年,你離家出走,不管不顧,這些田地都是我一手積攢起來的,是我用命換回來的,你有臉皮說分一半?” 最后大家便在宋勇的院子里擺了凳子,族里又來了兩位族老,與宋志平三人連番勸解。 族老們建議,宋二郎要繼承宋勇的家財也行,但得給二老養老送終,只是在二老還沒有過世前,這地契全都由宋勇掌管,宋二郎幫著一同做事。 宋二郎不同意,說以后要是宋三郎回來了怎么辦,將來指不定又把田地給了宋三郎,所以無論如何,這地契他得先分一半在手,戶籍也分開,但他在族老們面前起誓,一定會為二老養老送終,且做到了這一點后,剩下的田地將來還是宋二郎的。 宋勇沒有辦法,這么僵持著,眼看局面又要一發不可收拾了,宋勇想著將來真沒有一個兒子愿意為他養老送終的也是挺凄涼的,但想著還有一半田地在手,這次就當一個人情送給二兒子,有個好臉色,籠絡一下。 族里人聽了卻是覺得這個宋二郎也不是省油的燈,連自家爹娘都要算計,若真是孝子,又豈會分走爹娘一半的田產,但這些話幾人不好講,盡量勸和吧,于是個個看向宋勇,要他表態。 宋勇最后一咬牙,同意了,反正宋二郎也沒有屋子,便在宋勇院子里住下了,這一點上,兒子的戶籍雖然分了出去,卻還是住在同一個屋檐下的,將來兩人若有個好歹,至少也有個人照看著,倒是又欣慰。 手續辦妥,宋二郎春風得意,轉眼有了田地,又有了屋子,他的好日子就要來了。 事后,宋二郎從宋勇手中撈到了五兩銀子,給了宋大郎二兩銀子做為這幾個月的養病費用。 宋大郎接了,黃秋桂卻私下里不高興,說她合計著爹娘家里得有十兩銀子,就算分一半也有五兩了,怎么宋二郎只給了二兩銀子?也太小氣了,若不是他們大房,他還有活命的機會。 宋大郎想想也對,黃秋桂乘機建議道:“我上次回娘家,黃家村里有個,寡居多年的,人不及三十來歲的樣子,與宋二郎年紀相差不多,倒是可以介紹給二郎做個伴,但這謀人錢……” 宋大郎立即懂了,“倒也成,不過得看看那是不是個過日子的正經人,別禍害了二郎?!碑吘惯€是親兄弟,算計歸算計,但這方面他還是很注意的。 黃秋桂卻道:“那鐵定是個正經人,我娘說那個人還挺好的,身邊也沒有孩子,正適合二郎呢?!?/br> 這事兒同宋二郎一說,宋二郎就動了心思,于是提了兩只蹄子就跟著黃秋桂上了門。 黃家村守寡多年的李氏與宋二郎看對了眼,這李氏雖是半老徐娘,卻是風韻猶存,雖比不得那些小姑娘年輕,但人卻挺會打扮的,身上還有一點兒粉脂味兒,宋二郎聞到這味,臉就紅了,李氏長相也是不錯的。 于是兩人就定下了日子,沒幾日就過了門。 宋勇想著宋二郎成了家,將來再生下孩子,心就穩下來了,以后一家人和和睦睦的,日子也好過下去。 過了四個月的樣子,那李氏就懷上了孩子,明叔過來把脈,恭喜了宋二郎一翻,宋二郎一個高興,使了二十文錢給明叔,使了銀子他高興,到中年了還能得一妻得一子。 上次黃秋桂幫著他介紹做了媒,于是他給了五百文的媒人錢,顯然黃秋桂是不太高興的,嫌銀子少,不過在這方圓幾村,這銀子算多了的。 余下的二兩多銀子,宋二郎全部交給了李氏手中,如今田氏半瘋狀態,家里就由李氏掌家,李勇打短工賺了工錢,每月交一定的伙食費給這個二兒媳婦。 日子瞧著是有盼頭了,宋二郎在外面做起短工來也是勤勤懇懇的,時不時的還傻笑,可是有一次在碼頭上給人缷貨的時候,正好遇上黃家村的苦力,那苦力見宋二郎那傻笑的樣子,嗤之以鼻,私底下同別的苦力說起了李氏的事,說李氏原先在黃家村總是打扮的花枝招展的,與黃家村的不少男人有過勾當,這事兒黃家村早就傳開了。 第395章回京 那話很快傳到了宋二郎的耳中,他大怒,當天的苦力活也不干了,銀子也沒有領,就直接回了村里頭,正好這天宋大郎在田地里勞作沒有去鎮上做苦力,自然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兒。 宋二郎進了宋大郎的院子,只看到了黃秋桂在家洗衣做飯帶孩子。 于是宋二郎劈頭蓋臉的就問起了黃秋桂,宋二郎甚至懷疑李氏肚子的孩子會不會不是自己的,怎么說才來四個月,孩子就懷了三個月,這么巧的事,他一發即中了? 村子里頭,不知多少姑娘嫁進來,一年以后才能懷上的是大部分,還有少部分還得溫養過兩三年才能懷上,怎么遇到寡婦李氏,懷孩子就這么簡單起來。 黃秋桂把孩子護在身后,與宋二郎理論,勸他不要聽黃家村的人瞎說,大家看他過好了,故意這么說來著。 被黃秋桂好一陣勸的,宋二郎算是平了火氣,覺得黃秋桂說得也有道理,于是息了怒火回去了。 這事兒瞧著是過去了,畢竟宋二郎中年娶得老婆得了孩子,這份喜悅大過那些憂慮,他也只想好好過日子。 秋收后,里正與各村商量了下,在冬季來臨前,把通往鎮上的路給修一修,免得將來下了雪,路踏了,大家伙不能進城。 每家每戶出一位壯丁,宋青宛卻是使了銀子。 那日黃秋桂給宋大郎送飯,正好路修到了一半的時候,村里的勞動力不方便回家吃飯,就只能靠家中的婦人送飯了,那會兒大家伙都去了,只有宋二郎吃的是冷硬饅頭,著實是李氏有孕在身,不方便走這么遠的路來。 工地上暫時停下來吃飯,黃秋桂和宋大郎來到一處避靜處,黃秋桂乘左右無人,拉著宋大郎耳語,她說道:“大郎,不得了,我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