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6
禱著待鋪子開張時,千萬要財源廣進,莫要東家賠了本。 許安樂將園子買下之后,請了蓋房子的工匠過來,將園子分為三塊挖了地窖,按照她的要求做出了能加熱的土炕,土墻上也留了能加溫的地方。 工匠施工時,許安樂就在旁邊細心指點著,生怕一個弄不好,暖房建成之后不能保溫。 挖地窖這活兒做起來不復雜,許安樂要求又比較粗糙,不到五天功夫就弄好了。 舒安歌結算了工錢,至于培養花木蔬菜這種事兒,她交給了自己雇來的長工。 她不怕旁人將這技術學去,建暖房和種花種菜都是繁瑣活兒,工人們就算了,也不知其中玄機來。 替許安樂修建地窖的人,沒有她的指點,也未必能原模原樣的建出同樣的地窖來。 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古往今來皆能通用。 許安樂讓人收了牛馬糞肥沃土壤,冬天花木苗不太好買,她托著桂圓他們留意,這才從看診的病患家中買來了一些花苗。 蔬菜種子倒是容易找,許安樂買了一些生長周期短、百姓愛吃的種子,兩個暖房全拿來種菜了。 暖房這邊初步步入正軌,第一批油紙傘也做了出來。 陳平順做出第一把油紙傘時,激動萬分讓女兒特地將許安樂請去查看。 傘上剛淋了桐油還沒曬干,模樣有些笨拙,不如許安樂印象中那么精巧,但陳平順握著傘柄,幾乎激動的說不出話來了。 她將油紙傘拿在手中好生端詳之后,向陳平順提出了一些改進建議,后來的油紙傘工藝不斷提高,讓許安樂十分滿意。 第一批傘大約有五十把,桐油干透之后,許安樂與陳平順一起,帶著人一桶桶的逐個兒往傘上潑水,確保油紙傘的閉合性已經避水性都合格,以免百姓買了傘回去,結果一場雨下來就壞了。 作者有話要說: 喵,估算了一下,大約還有幾萬字完本,謝謝大家的支持,爭取在月底前結束,然后就可以寫幻言那本了 第55章 055 雜貨鋪開張 在經過了充分的準備之后, 許記百姓雜貨鋪終于熱熱鬧鬧的開張了。 為了讓雜貨鋪開張第一天,人氣能高起來,許安樂用了非常樸素的營銷方法。 她和燕兒以及廚娘一起, 熬制了許多飴糖,為了吸引小孩子, 許安樂特地在飴糖中加了果汁。 原本半透明的飴糖,在加了不同顏色的果汁之后, 顏色變得更加漂亮不說, 味道也更可口了。 這個年代,老百姓里文盲太多了,發宣傳單的意義不大,但小孩子到處跑,讓他們做宣傳再適合不過了。 許安樂和燕兒他們,在雜貨鋪開張前五天, 帶著五顏六色的糖果, 在岐州城中幾條繁華的街道, 以及聚居百姓多的地方召集孩童發起了糖果。 她們沒有將糖果發給孩子,而是編了一首介紹許記百姓雜貨鋪的童謠, 讓孩子們唱, 只有會唱童謠的孩子才能領糖。 為了編出朗朗上口的童謠, 許安樂也是窮盡了洪荒之力,將店鋪名字還有所在街道,以及店內所售貨物,全都編了進去。 單是這些, 許安樂還擔心無法引起潛在顧客的興趣,于是又將自制紙手提袋,作為背的最快最好孩子們的獎勵。 考慮到不同顧客層次,許安樂針對讀書人推出了優惠活動,近店購物送紙張。 幾個優惠活動多管齊下,許安樂雜貨鋪開張那天,迎來了不少客人。 開張那天,許安樂只放了鞭炮,沒有請舞龍舞獅的隊伍過來鬧耍一番。但請了兩個街頭賣藝的夫妻,讓他們在離店鋪不遠的街中心處,用油紙傘進道具進行各種表演。 傘對于老百姓來說一點兒也不新鮮,但用紙做的傘,那可以就是大新鮮了。 許安樂讓兩人表演雜耍上,將水潑到傘面上,然后像大家展示完好無損的傘,然后就開始了例行廣告——她的靈感其實是從那種帶著各種膠水兒還有皮帶下城鄉賣的小生意人身上學來的。 老百姓們對油紙傘很感興趣,但最擔心的還是刮風下雨或者下雪時,傘用不了幾次會破掉。 為了讓顧客們放心,許安樂特地做出了承諾,只要不是認為破壞,油紙傘賣出半年后自然損壞,許記百姓雜貨鋪愿意免費置換。 一把綢子做的羅傘,便宜些的少說也得兩三百文錢,但一把油紙傘才賣八十文。 相比起笨重的斗笠和蓑衣,油紙傘攜帶起來十分輕便,所以被童謠還有雜耍人吸引過來的百姓,在店里轉了一圈兒后,大多數都買了一把油紙傘。 許安樂按照之前的營銷計劃贈送了紙制手提袋,還給大家示范了各種用法,有很多人提出要單買袋子,還有人想買更大型號的袋子。 大家對店鋪里其它東西不感興趣,反而一門心思的買各種紙提袋,許安樂哭笑不得之余,耐心的表示以后店里會考慮專門做一些不同型號的手提袋賣。 雜貨鋪開張第一天,算不上生意火爆,但好歹也順順利利的,沒出什么幺蛾子,從開張到黃昏打烊,斷斷續續的都有客人過來。 這一天,許安樂帶著燕兒還有雇傭的伙計,一直在店里忙著,連喝口茶水的時間都沒有。 店里貨架是許安樂特地找人做的,不像很多店鋪那樣,直接弄個一人高的大柜臺,將貨物都放在最里面。 店里有貨物擺放區,也有展示區,既避免進店的人隨意碰觸弄污貨物,預防盜竊,也不妨礙顧客進一步了解貨物。 許安樂特地在店里開辟一塊地方,給燕兒賣手工繡品,她做的荷包和手帕非常精巧,進店的大嬸兒和小姑娘都很喜歡。 除了油紙傘和繡品,雜貨店里還兼賣著針頭線腦以及筆墨紙硯,雜七雜八的什么貨物都賣了一些。 除了油紙傘外,其它貨物跟別的店里貨物相差不大,以后許安樂會推出更多的新鮮貨物。 別家店里沒的,她們要有,別家店里有的,她們要做的更好。 許安樂目標很明確,有朝一日,將許記雜貨鋪開遍大江南北,成為老百姓日常生活離不了的店鋪。 在鋪子里站了一天,打烊之后,許安樂決定帶著忙碌了一天的大家伙兒,一起到酒樓里吃頓好的去。 為了答謝桂圓和秦歸的賀禮,許安樂還特地請了他們一起到酒樓上吃飯。 桂圓在仁心堂中坐診沒有隨他們一起去酒樓,秦歸倒是過來了,但他精神明顯有些恍惚,連挾菜都不小心掉下去了。 一席人熱熱鬧鬧的在雅間里吃了菜,許安樂暢想著雜貨鋪未來的發展,話也多了起來。 秦歸望著眉飛色舞的許安樂,食不知味,想說些什么,又不知該從何說起。 許記百姓雜貨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