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
張地圖時,身子一歪,差點忘了屁股下坐著的那個小矮凳已經拜他所賜,從四條腿變成了三條腿!若非他武功高強,此刻非結結實實地摔個屁股蹲兒不可!他卻顧不上這些,只起身來到炕前,先將羽絨睡袋展開鋪平,再將那張在他看來價值連城的地圖放上面徐徐展開,生怕稍微用大了力,以致使它稍有破損。這張地圖,總體呈五顏六色狀,就如小喬所說,粗線圈起來的那部分,看起來很像是一只昂首挺立的雄雞。雄雞的尾巴下方高高隆起,顏色是絳紅色,最外圍有一段鋸齒形的凸點,一行小字寫著:喜馬拉雅山脈。他用指腹輕輕從上面劃過,那里如今卻并非大周國土,左上的部分為吐蕃,右下的部分為大理,他曾去那里游歷過,山高水險,天闊云低。雄雞的背部,如今是回鶻和西夏的地盤。葉無傾最后才將視線定格在雄雞的脖頸處。“燕云……十六洲……”地圖的左上方清晰地標出了諸如比例尺數值、各種線代表的含義、各種圈圈點點分別又是代表了什么意思。雄雞的首都是用一個紅五角星標識出來的。葉無傾無聲地勾了勾嘴角,他用右手食指在那里輕輕地點了點。北京。北京啊。與他義父曾駐扎的河間府遙遙相對。卻早已并非周土。第16章周律有云:私繪、私藏疆域輿圖,有重罪,殺頭棄市,夷三族。是以絕大部分周人,終其一生,也不會知道自己身處的國家到底是個什么樣子的。頂多在縣志、鄉志中,可以找到繪制的十分粗陋的局部地形圖,這些地形圖的繪制方法一般是派幾個人下鄉,將沿途所見用線條草草勾勒出來,以山脈、河流為依托,不講究東南西北,目的就是讓新到任的縣令可以對自己的轄地有個大概的認識。這樣的地圖,只能說是聊勝于無。真正能囊括全國的“精修版”輿圖,在朝堂之上都是密之又密的戰略物資,三品以下都沒資格看一眼!打仗的時候,全憑這個調兵遣將了。葉無傾之所以能在看到這本立體地圖時,第一時間就把各國的大致分界線找出來,他這些年跑遍了天南地北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就是小喬給的這本地圖實在太精致了,立體地圖就好比一個沙盤,看圖人站的是上帝視角,將全天下盡收眼底,跳出來后自然福至心靈、內外通暢。“這樣的地圖,究竟是怎么繪制出來的?”葉無傾百思不得其解。他回過神來后,便呼出一口濁氣,掏出帕子擦了擦自己濕淋淋的手心,等著小喬的回音。但陶碗中冒出來的第一個物件,卻并非那個紫色封皮的小本本,而是……一只藍色帶花紋的球?這只圓球上下斜通著一根小圓棍,小圓棍兩頭連著一個半圓弧,半圓弧最下方又連著一個小巧精致的圓形底座,將圓形底座平放在炕沿上,那圓球就穩當當地立了起來,稍微施點力,圓球便以小圓棍為軸心,嘩啦啦轉動起來。葉無傾一開始還覺得莫名其妙,但很快他就在圓球上發現了一塊熟悉的輪廓,連忙將還在轉動的圓球定住。“這、這是!”紫色封皮小本本無聲地出現在陶碗之中,他迫不及待地將它翻開,小喬那龍飛鳳舞的字體映入眼簾:“【敲黑板】又到了我們最愛的科普時間了!沒錯!小傾,相信你的眼睛!我們所處的世界,根本就不是天圓地方??!而是一個不斷轉動的球!那就是地球!地球自己轉一圈,就是一天!繞著太陽轉一圈,就是一年!你可以將我們的祖國放到地球上看,世界多么大??!”葉無傾將視線聚焦在那只比巴掌大不了多少的圓球上。那一片蔚藍,原來全都是海。包括大周在內的許多疆土,連在一起,也只是海上的幾塊斑……這種整個世界觀都顛覆了的感覺……不知道愣神了多久,又一個不同花色的紫色封皮小本本從陶碗中冒出來,他心里五味雜陳地將它拿出來翻開——“現在回答你的那個問題,我們的地圖是怎么繪制出來的~大地是一顆球你現在已經知道了,這顆球天天轉、三百六十度的轉,我們還能不掉下去,就是因為萬有引力!要是沒有引力,我們就可以飛天啦~然后國家就研制出了衛星,用火箭把衛星射到天上去,讓衛星繞著地球轉。用衛星拍照,繪制出來的地圖,可想而知會有多么精確了吧~”……喬一橋真是爽爆了!他活了多少年,就當了多少年的學渣,向來都只有乖乖聽訓的命。尤其高三那會兒,他每天端坐在課堂中,其他同學們紛紛忽閃著智慧的大眼睛,老師講個啥,大家就一起“哦~”,全踏馬一臉的真理盡在寡人掌握之中??!只有喬一橋!轉著蚊香眼,深覺這世道怎么就這么艱難……那些鬼畫符一樣的公式、奧妙天書一般的定理,都踏馬是誰想出來的??!讓他每天都想以頭搶地,剖腹自盡!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他翻身了哈哈哈哈哈哈!來自古代的迷弟葉無傾,就是他的最佳捧哏~以他這豐富的知識量,隨便拋點什么東西過去,小傾就得瞠目結舌,恨不能抱著他的粗腿喊爸爸!爽!跟大夏天仰脖喝了一瓶冰汽水兒一樣,從頭發爽到后腳跟~他都等不及葉無傾再回信,便又取了一本紫色封皮小本本——沒錯,紫色生肖系列,他一口氣買了一打!根本不愁使!“對了,小傾你還沒回答我呢,你到底是在哪兒落的草???能指出個大概范圍不?”等了一小會兒,其中的一個紫皮小本本就傳回來了:“應該是在河北與山東交界的地方……”“那你離我很近??!怪不得你的口音跟普通話很近似呢~”喬一橋搜了搜地圖,心情頗好地寫道,“那當地人的主食是不是小麥?你們平日里吃大米嗎?”“大米比較少見,北人的確是多吃面食,不過我所處的地方多山,當地人生活寒苦,小麥比較貴,所以最多吃的還是豆子和高粱?!?/br>豆子和高粱,喬一橋都挺熟的。當然,你讓他去地里看還沒收割的豆子跟高粱,他還真不一定能認得出來。高粱可以磨成粉做煎餅啥的,也可以直接煮粥,還能用來熬糖、釀酒。豆子可以點豆腐,磨豆漿,釀醬油,做豆豉,豆芽豆皮腐竹甚至豆奶粉……可謂全身都是寶。他上網搜了一下高粱和豆子的生長環境,果然比小麥要求低,耐干旱耐鹽堿,隨便種在任何薄地里,最多產量低點,總能有所收獲。估計就是因為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