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1
書迷正在閱讀:我的金主宛若一個智障、撿來的小朋友總是偷看我、綜劍三之彭格列十代目與琴始皇、喜歡上食譜上的一道菜怎么辦、系統一直在坑我、小太監,說好的受呢?、穿越獸世:要命的雙男主、相逢紅塵內、天下·長安、你慢慢說
許愛的萌芽在宇宙的其他地方也存在,我們應該到處鼓勵她的萌發和成長。 “為此我們可以冒險?!?/br> 對,可以冒險。 “我有一個夢,也許有一天,燦爛的陽光能照進黑暗森林?!?/br> 這時,這里的太陽卻在落下去,現在只在遠山上露出頂端的一點,像山頂上鑲嵌著的一塊光燦燦的寶石。孩子已經跑遠,同草地一起沐浴在金色的晚霞之中。 太陽快落下去了,你們的孩子居然不害怕? “當然不害怕,她知道明天太陽還會升起來的?!?/br> (全書完) 第二部完成 業余作者寫長篇,都是一次冒險,不知道這段時間里有什么意外會打斷寫作進程,這些意外,小的如額外的工作任務,大的如地球毀滅。以前自己寫長篇的過程都很順,那些意外好像約好了都在剛寫完時集中出現,但這次,卻都出現在寫作正當中。一部長篇扔下一段時間再拾起來是一個痛苦的過程,而不斷地扔下和拾起就很恐怖了,第二部就是這樣寫完的。本來計劃四個月的工作用了九個月。 在創作過程中,最令我困惑的是個人在歷史中的作用。個人在科學進程中的作用比較容易把握,自然規律就擺在那兒,如果牛頓發現不了,后來的驢頓或馬頓總能發現。但社會學不一樣,人類歷史不一樣,就像一個人的人生,用中的描述:“變幻莫測,一切都是概率和機遇,就象在一條小溪中漂著的一根小樹枝,讓一塊小石頭絆住了,或讓一個小旋渦圈住了……” 所以,歷史巨人的真正作用一直是個謎,再引用第二部中的說法:“……你真的相信個人對歷史的作用?” “這個嘛,我覺得是個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的問題,除非時間重新開始,讓我們殺掉幾個偉人,再看看歷史將怎么走。當然不排除一種可能:那些大人物筑起的堤壩和挖出的河道真的決定了歷史的走向?!?/br> “但還有一種可能:你所說的大人物們不過是在歷史長河中游泳的運動員,他們創造了世界紀錄,贏得了喝彩和名譽,并因此名垂青史,但與長河的流向無關……” 其實,從社會低層到金字塔頂端描繪一個世界的立體全景是所有主流文學和科幻作者的終生夢想,但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非常人所能及,托爾斯泰和巴爾扎克畢竟不多,所以,科幻總是不約而同從個人和巨人角度描述幻想的歷史,從到莫不如此。 但我們也許可以把科幻中的巨人看作一種象征,具體到第二部中的主人公,他可能象征著這樣一群人,他們既不敬畏頭頂的星空,也不在乎心中的道德,但卻因此而排除了思想的羈絆抓住了宇宙的真相,并把這種認識毅然決然地用做生存的武器。 生存是一道鐵壁,用中的話說:這墻向上無限高,向下無限深,向左無限遠,向右無限遠。 我只能承認:我在意生存,我信奉好死真不如賴活著,有愛的死不如沒愛的生。這說法從個人角度看很低鄙,從文明整體看就是另一回事;在地球大氣層中讓人鄙視,但放到太空中也是另一回事。 寫一部長篇就是一個人生,我這九個月的人生又過完了,開始的時候是春節,天很冷,現在天又冷下來了,也許,宇宙也是這么輪回的,只是時間尺度大了幾億億倍而已。 有一個感受:科幻作者真的很幸運,科幻真的能使人年輕。 書名: 作者:劉慈欣 紀年對照表 危機紀元 公元201X年-2208年 威懾紀元 公元2208年-2270年 威懾后 公元2270年-2272年 廣播紀元 公元2272年-2332年 掩體紀元 公元2333年-2400年 銀河紀元 公元2273年-不明 DX3906星系黒域紀元 公元2687年-公元18906416年647號宇宙時間線 公元18906416年啟動心事浩渺連廣宇【文/嚴鋒 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雜志主編】多年以后,我還會記得看完的那個秋夜,我走出家門,在小區里盤桓。鉛灰色的上海夜空幾乎看不到幾顆星星,但是我的心中卻仿佛有無限的星光在涌動。這是一種奇異的感受,我的視覺、聽覺和思維好像都被放大、重組和牽引,指向一個浩渺的所在。 即使沒有光污染,身在北半球中緯度的我也不可能看到半人馬座。但是在之后肩卻覺得自己與那看不見的星系中子虛烏有的三星有了一種近乎真實的聯系。 從一開始,劉慈欣就被人視為中國的硬科幻代表。要知道,這是一樁吃力不討好的活兒,在當今這個微小化、朋克化和奇幻化的世界科幻文壇,相當不與時俱進。但大劉仿佛是下定決心要為中國科幻補課一般,執著地用堅實的物理法則和潮水一般的細節為我們打造全新的世界。這些世界卓然成形,栩栩如生地向我們猛撲過來。 是一部多重旋律的作品:此岸、彼岸與紅岸,過去、現在與未來交織成中國文學中罕見的復調,故事的核心竟然是我們熟悉又陌生的文革。當主流文學漸漸遠離了這個沉重的話題,大劉憤然以太空史詩的方式重返歷史的現場,用光年的尺度來重新衡量那永遠的傷痕,在超越性的視野上審視苦難、救贖與背叛。這一既幻想又現實還科學的中國版,瘋狂而冷靜,沉重而壯闊,絕望而超脫。 文革僅僅是的起點,我個人認為,書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以虛擬游戲的方式展示的三體世界歷史。三體星系由于擁有三顆太陽,其不規則運動使得三體文明的生存條件極為嚴酷。為了應對變幻莫測的自然環境,他們隨時可以將自己體內的水分完全排出,變成干燥的纖維狀物體,以躲過完全不適合生存的惡劣氣候。對于這個極為奇幻的想象世界,大劉充分發揮了他在硬科學上的特長,賦予這個世界完全真實可信的物理特性和演化發展規律。作為一個電腦工程師,大劉甚至設計了一個三體程序,來模擬宇宙文明間的相互關系。 這是一個游戲,游戲背后是一個遙遠星際文明二百次毀滅與重生的傳奇,游戲中的人物卻是孔子、墨子、秦始皇、伽利略、葛力高利教皇、牛頓、愛因斯坦……古今中外各路人馬走馬燈似的上場。這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