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78
不過你也有份首倡之功,今年寫賀表時該提一句。還有紅薯——畝產六百余斤的糧食,足可算作祥瑞了?!?/br>崔燮忙謙虛了兩句,又問他:“明年元宵節,費兄要去何處游樂?”費家有兩位叔伯在京,費宏和妻兒肯定要跟著叔父們一同過節,想出京也出不去,頂多是元宵那幾天出去看看花燈、陪妻女出去走百病而已。崔燮便道:“那正月十九應當無事了。恰好我知要在黃家花園辦一回評文會,須有名士點評,還望費兄相助?!?/br>他手下的新作者們自從番薯文會上聽他教育了一回,趕稿態度都端正了不少,一個月不到就爭著交了稿子。他本想都印成書之后賣一波,再辦個三國大選那樣的票選,后來看了這幾篇文,又改了主意。六篇文章,都是按同一本大綱寫的,可落筆時的切入點和展開方式完全不同。他怕把這六本書賣出去,讀者各憑喜好買回去了,將來按著最高票的選后續,沒被選中的那幾本和選中版的情節開展不一樣,就要有讀者買的書就和后面的銜接不上,白費了銀子。若只是錢的問題還好辦,他可以回購落選版本的,可萬一讀者們真愛上了沒選中的,鬧著非要后續呢?他不可能讓每個作者各寫一部??!所以這書索性也不印,他自己帶著人畫成和活人大小一致的圖,就像西洋景似地一張張地放映,讓說書的在旁配樂念詞,當是個慢版的無聲電影,不也成么?——其實要是幻燈片會更新鮮些,可惜有些技術困難還沒解決,只能走傳統方法了。他們家的匠人長年印等身大海報、招貼畫,經驗都相當豐富。他打出線稿,崔啟按著他的習慣上色,這些人就在整張的白布上用鉛筆打格,按著格子一塊塊描畫,再經由有經驗的老匠人校正,涂布出來,就是不怎么走形的大圖。反正畫是貼在墻上,隔幾步地再排桌椅,讓觀者坐得遠些,略有瑕疵也看不出來。他索性又叫人做了個電影屏幕似的框子,叫畫匠們比著框子一格一格地畫。白布也不用剪裁,反而縫成一卷,左右縫在竹竿上,中間穿上軸心,弄成風箏線軸一樣可以轉動的軸筒,放映時左右有人轉動,就能配合情節改變畫面內容。這樣只是畫畫麻煩些,卻不用請人編戲、排戲,又能完全展示出各位才子的文字功底,省心省事。為著趕出足夠的圖畫,崔啟又去老家帶了一批新培養出來的畫匠回來,加班加點折騰到年根底下,六份實際上只有不到二十格畫面的土電影總算準備出來了。六位才子寫出的文稿字數都在三百上下,一兩句話配一張圖,恰好夠寫出一個錦衣衛平倭歸來,得天子獎賞慰勞的小高·潮??粗鴫蛲纯?,又叫讀者們猜不出下一部是什么,也防著別家書商搶在他們前面寫新故事。如今市面上滿都是盜版錦衣衛連環畫,要不是他們的質量最好,價格又低,故事也連載多年,別人實在打不過他們,早就盜版沖擊出市場了。所以文稿一定要抓得嚴,不能由著作者們任性哪。崔燮輕輕嘆了口氣,取過一摞清供箋,給李老師、楊大佬、王狀元、梁狀元這些初代作者們寫信,請他們以前輩身份點評一下新作者們寫出的開頭。看了文稿直接評也行,或者到現場看看他的土電影,在那里現寫也行。給作者們寫完了,又給費宏、劉春、涂瑞、程楷、郭鏞、湯寧等同年寫信,請他們再來做一次裁判老師。新出才子們要比文,自然得叫更早入朝、資歷更壓得住茬的前輩當場點評嘛。費解元當初已經答應了,劉探花和涂傳臚也卻不開他的面子,程楷更是喜歡這種才子聚集的文會,俱都答應了。郭、湯二人本就都曾經跟他一起辦過五美大會、三國第一人大會,是有經驗的前輩老師,更不會推辭。再加他和王守仁兩個狀元——就這陣容,哪怕前后七子加上四大才子一塊兒造反,也能妥妥地壓制??!=============弘治十四年正月十九,官員學子們都在抓緊享受著最后兩天假日的時候,京城南關外最有名的黃家花園又一次掛滿了居安齋精心印制的彩圖、彩燈。這回掛的仍是錦衣衛——從謝鎮撫到十四千戶,都有等身大掛畫立在園子內外,背后卻不再是大家熟悉的船舷和風浪,而是茵茵草場或茫?;哪?。進場后便掛著一幅極大的橫幅,上書“錦衣衛之塞上風云初稿點評會”,底下擺著六幅小的宣傳畫,畫上都是一樣的大漠荒煙,一樣破圖欲出的謝鎮撫,只是畫面左側題的字不同。圖上題的各是一首以畫為題的詩,詩下寫著作者的名字,卻不再是讀者們熟悉的抱石齋主、水西先生、龍山隱士等人,而是一個個沒聽過的新名字。前海公子,這什么人?白鏡先生,這又是誰?慕唐生,這也未曾見過……一位位曾在上揚名的作者,到了寫正版錦衣衛時,也向他們的前輩致敬,要披個馬甲了。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狀態不大好,過度一下吧☆、第285章錦衣衛要換人寫了?錦衣衛為何要換人?換了人寫稿子,這錦衣衛還是他們愛看的錦衣衛嗎,會不會就像少年錦衣衛那樣,頂著錦衣衛的名字寫別的故事?可圖上畫的人應該還是謝鎮撫……游園的客人們連兩旁道邊冒著香氣的小吃攤都顧不得多看一眼,直往園里擠,要找居安齋的計掌柜問個明白。游客洶洶而來,險些把花園門擠破了。計掌柜叫幾名老客商堵住,費盡口舌解釋了半天,好容易勸開眾人,忙派伙計拿著鐵皮喇叭到各院里宣講。這本的底稿是水西先生寫的,眾位原作者共□□訂,是原作者續了前兩部寫的真本。只不過第一代的作者年紀漸長,家事外務俱多,不能像年輕時那么穩定的供稿了,居安齋為了保證連環畫期期不斷,故要招新人依底本改稿,改的自然也要讓大家愛看——要不今天他們怎么辦這選稿大會呢?就是為著讀者們能親自評判、親手挑出最喜歡的文字,將來就以那才子風格為準。他們店確然是誠實無欺,不然換了人還頂著這筆名,仿著原先作者的文風寫,又有幾人能看出不同?計掌柜順勢吹了自家一波,把換作者這樣險些激起讀者鬧事的大變,吹成店家為客人好而特地搞出來的換代活動。他還順便暗示了一下:新作者的筆名雖然寂寂無名,但人都是當今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