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11
子,就衡哥那樣的水準,人家連收都不收,送什么禮都沒用!崔燮給他們信里半個字不提京中繁華,從來都只有“勸學”二字,叫他們別怕辛苦,每天坐車回遷安城里跟林先生讀書,課后作業和大哥留的文章一樣都不能少,隔幾天就得給他送一份來。兩個小學生在鄉下苦熬日月。本擬一年孝期過了就能回京,結果沒熬到回京的日子,父親就下了獄,從獄里出來又發配到邊關榆林納米,又是半年未歸。他們大哥在翰林院做官走不開,兩個小的只好在遷安侍奉祖母,每天顛簸著進城讀書,只盼父親早歸,放他們還京。直熬到九月初六,京里的錦衣衛風氣都刮到遷安了,崔榷才終于有了消息。卻是病體纏綿,雙腿軟弱難行,身邊還跟了個仙風道骨的方士,說是會治病的,一刻也離不得那方式。崔燮派去迎他的仆人往京城崔府遞了信,卻不能把這個欽命發回原籍的老爺也帶回府里,只得雇了車、帶了藥,浩浩蕩蕩地送他還鄉。崔老爺這一病可不尋常。他在詔獄里本就被寒濕之氣侵了體,到邊關那幾十板子又打得皮開rou綻,傷了筋骨??烧摼酿B傷醫治的時候,他們身上又偏偏沒銀子了,只好一路靠當賣東西,忍饑捱餓地回來,腿上的傷始終沒長好,皮rou都干損了,走路也無力。去時五十天尚嫌長的路程,回來竟走了三個多月,到家時人人都瘦了十來斤,崔老爺更是骨酥腰軟,站都站不起來了。崔家去迎他們的家人去了一批又一批,竟有幾撥人馬和他們對面相遇都沒認出來的,生生又把崔老爺獲救的日子拖了好些天。虧得中間他們運氣好,遇上了個正到處云游的道士,給了崔老爺一枚金丹,治得他面色紅潤,人也有精神了。那人還給崔老爺講前生今世,因果業報,說他命中有一道坎,只須修身養性幾年,以養福德,跨過了便能憑子孫功業得個封贈。這道士橫跨道佛兩家,口才絕佳,將積修功德、羽化飛升之事講得仿若伸手可及,講得崔老爺深信不疑,不顧自己連飯都吃不上的窘況,要留他在家里供奉。等到崔家人終于認出他們一行,那道士已混成了老爺身邊須臾離不得的師父,跟著他們到了遷安。崔燮看著信里那道士的做派、話語,下意識就覺得他是謝瑛安插到崔榷身邊的臥底,目光不禁轉向兩條街外的謝府。但因有家人立在眼前,人卻不方便過去,只能吩咐他們:“老爺身邊既有高士,咱們家也不可怠慢了。撥些銀子給他裁衣裳,買吃食,叫他跟老爺住在一起,兩位公子撥到遠些的院子里。那邊剩下的人也不必急著回來,服侍老夫人、老爺、替我盯著兩位公子讀書要緊?!?/br>還有……家里都養上道士了,今年清竹堂得印幾本道經賣了。第243章錦衣衛大雜劇演得熱熱鬧鬧,轟動京城,幾位作者也都是事業聲名兩得意,平生快事無過于此。雖說劇本都是披著馬甲寫的,一時半會兒誰也不能脫,可看著滿京流傳的論、書、記、評文章,作者們心里少不得還是有幾分暗喜的。而那戲演到一半時,又有喜上加喜——翰林院的修好了,于八月廿四日進呈天子。修實錄可是翰林官最實在的政績,凡參與編纂之人,修完了都要有所升遷。吏部便擬進監修實錄的編篡官們各一階官職:如劉首輔從謹身殿大學士遷至華蓋殿大學士;徐學士加武英殿大學士兼戶尚;李東陽這樣仍在侍講學士職上,不夠資歷升遷,便只兼了太常寺少卿,多領一份俸祿。而崔燮這個從六品修撰恰好得了前輩剛空出來的侍講職位,短短四年多便升到了正六品。二十歲的正六品京官,還是翰林院這樣清貴的衙門,比他爹被罷職之前最高的從四品參議都值錢多了。少年英銳,前途無量,連劉首輔看著奏表上他的名字都有招他當女婿的沖動。只是想想親家萬首輔,想想被人彈劾得狗血淋頭的尹三輔,首輔還是按捺住了心思,在吏部奏折后寫了個“宜照準”的藍批。天子看了新進呈的實錄,也喜歡翰林們編得用心詳實,便準了吏部奏請,還各賞了白金三十兩、文錦三表里、羅衣一襲、御制新書一套。翰林院這樣的清水衙門,平常一個月也就拿得著兩石本色祿米,折色的寶鈔在京畿這邊尚不如白紙值錢,還經??壑话l。這一筆賞賜加在一起近四十兩銀子,真算得上意外之喜。更叫眾人欣喜的是,呈進上之后他們就不用再加班,這銀子發下來也有工夫、有地方花銷了。自從先皇宮車晏駕,他們翰林院這些人就跟套了磨的驢一樣,成日抬頭是史料,低頭是文章,哪里還有才子詞人的風流本色?好容易修完了,新皇又不要修什么,從今以后,他們就又是無人拘束的名士了!眾翰林白天遲到早退,晚上飲酒看戲,瀟灑非常,盡力揮霍著每一天清閑日子——再過不久皇后就要生產,不論生兒生女他們都要擬詔、進賀表,不盡享現下的安閑日子,往后就又沒得享了。果然,堪堪得了一個月閑暇,皇后便于九月二十四日誕下皇長子,弘治天子終于后繼有人,大明國本亦穩固了。皇子降下,自是神人胥慶、遐邇同歡,大臣們擔心皇后專寵,影響皇家開枝散葉的心也稍微定了定。特別是謝遷謝狀元,聽聞皇后一索得男,生了皇長子,喜得簡直合他自己家生了兒子差不多。當初在弘治元年,天子該選妃時,正是他上表力諫,勸天子守滿一年孝期再談大選??伤麄兲熳幼源蚰且换乇粍褡×?,以后就再不肯選妃,寧可守著張皇后一個人。不少人背地都把皇上專寵張后,膝下空虛的錯處按在他頭上,鬧得他倒像是個邀君獨寵還生不出孩子的妖妃似的。如今元子誕生,天家血脈有繼,他也終于揚眉吐氣,激動得連擬了幾份賀表,寫得風神婉妙、字字入人心脾,力壓翰林院一眾大家,叫掌院徐學士挑去呈進給圣上了。不過,雖有謝學士搶著擬賀表,滿院上下仍是連加了兩天班——太子誕生除了依例要擬旨詔告天下、進賀表,當今天子還特地發下經牌命朝中大臣作贊表,祈請神仙降福于皇室與大明江山。弘治天子就這么一位皇后,成親五年也才生了這一個兒子,難免緊張過度,和他父親一樣想起了求神拜佛。然而對臣子們來說,加班可以忍,皇上信佛道不能忍!好容易熬過了成化年滿朝的仙師佛子,弘治朝還想再來一回么?徐溥、劉健兩位學士剛寫了經牌贊,又見天子要給神仙上封號,頓時勾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