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77
有內侍對天子說了句:“崔燮是李東陽弟子,隨東陽讀書日久,恐取士時有偏倚,宜作回避?!?/br>成化天子卻親口說:“太祖時定制,只避宗族、姻親,不使他避?!?/br>李東陽聽了這話,便覺精神一振,不禁微笑起來,拱手道:“下官為朝廷選才,焉敢循私,取才學不足之人為舉子?”他們考官鎖在考場里出不來,崔燮自然不知道他險些考不成試的事。他聽說老師當上考官也跟著高興了一陣,又怕自己應該回避,還拿著李老師的帖子到他師弟楊一清楊舍人門上,求問楊舍人自己要不要主動提請回避。楊一清自然知道宮里的事,便笑著安慰了他一句:“你只管安心準備,許不許考是朝廷的事,用不著你一個小小監生多想。若真要回避,自有人告知你,便不告知,你到唱名、搜檢那一關也被刷下來了,沒刷你的你就安心考?!?/br>楊師叔之言甚是有理。崔燮也把心放進肚子里,回去收拾東西準備應試。原先應童試時,一應都事務他都曾親自張羅過,這回卻沒怎么用他費心。崔老爺當年曾一路考進殿試,家人替他備過考籃,崔良棟早早就問了幾個伺候過考試的老家人,給崔燮準備了長耳考籃??蓟@里面放著筆、墨、硯、抹布、防水的油布考簾、小板凳……進場和領卷子都靠一張順天府印制的考票,這個是他自己收著,以備進門檢查,不敢放進籃里。八月初九日三更晨起,崔燮就依著近一個多月模擬考養出的生物鐘睜開眼,洗漱更衣,精神奕奕地起了身,騎著馬、帶著家人到貢院門口排隊。唱名的時候果然有他的名字,崔燮心里那口氣徹底松了,隨著隊伍排進考場。秋初時分,天氣還不算涼,雖叫搜檢官攔在門外脫衣露體,檢查身上有無文身私記,倒也沒覺著冷。搜檢過一遍后,他在門口重新穿好衣裳鞋襪、挽緊頭發,跟著隊伍進了龍門,對著桌上和自己考票上的序號找到位置,走進了狹小的考號。那間號房倒是個能見光的好地方,只是號房里也不知多久沒打掃過,半空結著蜘蛛網,地面也滿是塵埃,兩塊木板摸一下就能印出手印。初亮的天光照在考號里,就能看見一片白霧隨光而舞,叫人喘不過氣來。崔燮拉出板子,舉到空中搓爛了懸掛的蛛網,又拿到門外磕了磕,用干布用力擦干凈。漫天灰塵嗆得他直咳嗽,別的考生也沒比他好到哪兒去,個個都灰頭土臉的,有的索性連擦也不擦地坐進去,拿衣裳刮盡板子上的浮土。崔燮卻比不了那些高手,還是盡力把能看見的臟土都收拾了,又找巡場人買了兩杯熱水,洇透了手帕,擦凈手臉,才坐進考號里。雖然李老師也在考場里,可他是內闈官,連簾子也出不了,師生兩人沒機會見面、交流,考卷也是八房同考官先判,什么時候能落到主考李老師手里,就看緣份吧。第162章黎明時分,幾位御史提調、監臨官巡視了一遍考場,將每個考號外分派一名府軍衛軍士監守,勒令考生不得再隨意起坐走動,首場鄉試才算正式開考。早前交到順天府禮房的卷子發下來,里面各夾了一張印好的試題紙,紙上整整齊齊印著二十三道題:三道四書題,二十道五經題,考生們按著自己本經從這些題里挑出要做的四道。若有五經學全了的才士,或者也可將二十道五經題都做了——只要有本事都答了,不論答的好壞,也能搏個“學問該博”之名,板上釘釘要取中的。崔燮當然沒那個精神和學力。以他老師、前輩們傳下來的經驗,場中七篇作文,所重惟在首篇,到后面考官的精力不足,也不會細看,直接上寫過的熟文,乃至從前看過的場屋文字也無妨??脊俦闶钦J出來了也不會怪你剿襲,反而不能不取,因為那是經別的考官考核過的,水準足以取中。若是別的考官做主考,他倒也可以抄上一抄,但李老師做了主考官,他身為弟子,與李老師名譽相牽,更不能有一絲錯處。這場鄉試足有兩千三百余人參加,解額卻只有一百三十五人,考試一結束立刻會有落第秀才到順天府擊鼓告李東陽循私錄取——他若抄了別人的習文,落第的考生知道了,都得攻擊考官取士不公,取了他這無才之輩;若是用自己的舊文,有心人更可能會以此陷害李東陽提前透題給他……程敏政再過十來年就會倒在這上頭,他怎么敢冒這個險!崔燮深吸一口氣,把七道試題從頭到尾看了一遍,找出題目出處,便掩住卷紙,靜心默寫出第一道四書題:“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br>這一題出自,原文在釋“誠其意”一章。閑居,獨處也。厭然,消沮閉藏之貌。朱子曰:誠其意者,自修之始也。君子之自修,便是誠其中而形其外,以其不自欺而慎其獨也。君子如此,小人卻做不到“慎獨”一點,在獨居時便會放縱本心而肆意為惡。小人并非不懂得善惡之辯,不知要行善去惡,只是為善難而縱惡易,唯有在見到君子之后會自慚其行,掩其惡事,詐為善行,將自己偽裝成善人。然而十目所視,十手所指,這些掩飾如何能蒙蔽得過君子呢?譬如當今的萬貴妃,自太子年長、地位穩固之后也裝出個溫婉嫻淑的賢妃款兒,放開讓天子生了那么多兒子;譬如當初的汪太監,打著整治貪污、為國征戰的名號大肆殺戮凌虐清流,在邊關殺良冒功;譬如萬閣老,度著汪直失寵時上了一封請關西廠的奏疏,儼然也是個忠直謀國的老臣;再譬如某些御史言官,為了沽名賣直,上表勸阻天子降恩于某錦衣衛千戶,不許他調升試鎮撫使……像他這樣聰明善見的君子,一眼就看穿了那些小人的本質!考卷上當然不能直指時事,但崔燮一筆就先把君子、小人劃分開,站在真正君子的高度上,居高臨下痛批那些佯作君子,暗中卻行盡jian惡之事的小人:“以自欺者欺君子,小人之意偽矣!”破題依著自己的心意破,承題卻還得照應,或者說照抄一下原題,稍稍改動,寫作了“夫小人,非昧善不善,乃閑居則肆其為,見君子則用其揜著,自欺不已甚哉!”承題中“揜著”二字,便是將原題中“揜其不善,而著其善”縮寫一下。小人見君子將掩其惡而著其善,這豈不是自欺?這句“自欺”又照應了破題中的“以自欺者欺君子,”破、承兩句自相應照,又與題目相承,渾然無跡,他自己寫著就覺得痛快淋漓,胸中還有無數文句奔涌著要從筆下傾倒出來,確實是個好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