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66
們奏疏中“因戲用人”的說法,為他們賞罰公正的天子正了名。這奏章一出,漸又有跟風上本,批評那些彈劾錦衣衛的人是訕君賣直,只抓著一出戲做文章,不知陛下本就是唯才是用。北鎮撫司中人訪得消息都震驚了,互問這是誰找來的人?;柫艘蝗?,倒有不少承認找人的,卻還沒有找著御史的,都只折騰來幾個部院的文官,也還是預備上疏,尚未真上折子。嗯……難道他們錦衣衛的形象真好到有御史贊揚了?或是誰不經意間救了那位副都御史兼前按察使的家人?看來這巡城沒白巡,實實在在見好處??!錦衣衛們將這功勞扣到自己頭上,越發激起了巡城熱情。而真正命人上疏夸贊天子慧眼得人,并隱誨地踩劉珝一腳“賣直”的功臣萬閣老則深藏身與名,繼續回去寫他用某藥洗鳥之后雄姿勃發、夜御二妾的軟廣告了。崔燮那邊也很快收著了這個好消息。自然是他的老師,在翰林院組織編寫了,親手把謝瑛寫成宋時名臣名拯一般的青天人物的李東陽學士,晚上給他補課時說的。李學士對這件事的感情也很矛盾。天子提拔謝瑛一是的確是有可勸之處,不該開這個因戲幸進的口子,叫那些貪名戀功之人效仿,可是,可是……那部院本是他主持,楊廷和主筆,差不多全院上下一塊兒編成的。謝千戶這個人物的經歷雖經他們改了改,大體都是照著他干過的事還原的,除了主婚,并無什么虛假處。那些御史上書批判謝瑛因戲得官,豈不就像是在批評他們這些寫戲的人故意歪曲事實以幫他求官?雖然他們是有涵養的翰林,遇事自省,不會出去把戲本子砸在御史頭上,叫他們看看這是翰林寫的東西,里面沒有一句吹捧不實的言詞,可心里也積累了許多不滿。如今謝瑛辦了漂亮的案子,又終于有陜西道副都御史等人出來說了明白話,他們在翰林院里才覺著心氣兒舒開了。這世上還是有明白人的!他們只不過是依著事實寫戲,怎么就能cao縱選免了?難不成為了怕叫皇上看見,用了那人,他們往后就不能在戲里寫那些勸人為善的故事了?今日不許在戲里寫,明日是不是就不許在文章里寫了?李老師那顆多情善感的文人心激烈躍動,給崔燮講詩經時一轉平日言必“伊川”“明道”“濂溪”的風格,大講“圣人盡心,而君子盡情”之語。講到序中的“發乎情,止乎禮”,也不只教崔燮要“約其情以合中”了,而是直抒胸臆,言“其裕于情者,裕于理也”,“有無理之情,無無情之理也”。險些從宋明以來理學所提暢的,節制“性”“情”而刻意求“貞”的“性情論”,直接跳到清代王船山的“裕情說”。崔燮也是滿腔激情,毫無障礙的接受了李老師的學說。發乎情,止乎禮,這個“止”不是也要先“不失其發”?他今天聽朝廷變動聽得一腔激情,忍不住想吹捧謝大人,那就聽老師的話先吹了再說?崔燮懷里像揣了火塊兒似的熱,轉天散學后先往錦衣衛衙門口轉了一圈,看了那個在門口站枷的于秀?;氐郊姨焐€不晚,便緊著讓人找來了開茶鋪的劉·前莊頭·管事,叫他安排看茶棚的人說說談倫這案子,最好能叫在他們家茶棚說話本、唱曲兒的藝人編成話本傳唱。寫雜劇和排演的時間太長,他們得抓緊于秀站枷的這兩個多月,拿他當例子,取得最好的宣傳效果!這個話本不要求太突出謝瑛的功績,而是把談倫往青天的方向塑造,一定要把他遭于秀陷害,叫錦衣衛抓入詔獄后悲憤又絕望,以為自己會被屈打成招的心情塑造得詳詳細細的。得把前朝歷史上被冤枉入獄的名臣都拉出來跟談右侍對比著,講得老百姓跟著流淚才行。然后,轉折來了。他進入錦衣衛詔獄后,不僅沒有受刑,還感受到了主審謝試鎮撫及下面吏員人等無微不至的關照。他在路上擦傷撞傷的,錦衣衛還替他用“酒精”擦洗傷口,嚴實包裹,叫他早早痊愈。——尤其要說清楚,謝試鎮撫,就是戲里傳唱的那位,百姓們都認得的謝千戶。謝大人理得詔獄規規矩矩,談右侍只在獄中錄了幾回口供,住的也是掃得干干凈凈、四面拉簾的獨立房間。因謝試鎮撫使仰慕他這樣的賢臣,不忍正人君子蒙冤,連夜上奏天子,陳他的冤情。圣天子英察善斷,當即降恩準了他官復原職,仍管山廠,又將誣陷他的于秀枷號于錦衣衛衙門外,以儆世人。百姓們若聽著不信,錦衣衛門外站枷的人就是證據。若是信了這個,就能接著信談倫是清官,就能信謝瑛是個好鎮撫使,皇上是因為他斷明了案子才叫談倫官復原職的。有硬盤里那么多為證,這種在忠臣抱冤受屈,聽者為之憤慨無計的時候出場,輕易解開謎案,拿下兇手,還忠臣清白的外掛式人物才最受廣大人民喜愛。他安排人傳講這故事猶覺著不足,又叫計掌柜請人編寫的院本。這個故事的主角仍然是封云,王窈娘還能出來打打醬油,謝瑛只在破案最艱難、最無頭續的關頭出來輕推一下,指點他們放干塘水找到丟失的人頭就行。但因這部戲是叫樂工編的,編劇水準與前劇實在差太多。崔燮讀了院本,實在舍不得讓它和并列,傷了前者的聲譽,影響日后出續集,便想了個暗渡陳倉的法子。他叫崔啟把這本子帶回鄉,就用家里那些沒訓練出來的新匠人印,主角形象照描上一部戲的。也不用描得太好,印得太像,改換另一家書齋的牌記,只當是有鄉下小書局羨慕他們第一部戲排的好,院本賣的好,仿了他們的盜版就是了。他們早先出的在市面上都有許多仿冒、盜印的,至今世面上還流通著某些七才子、十才子、十二才子評的三國,來個續謝公案的也不新鮮。自己仿自己的版,多少年后可能還會叫收錄院本的收藏家當作一套收藏,讓這部柳營無頭案重歸本家呢。——順便也叫崔啟回家看看他父親,省得父子倆總不得團圓。謝瑛初入鎮撫司,每天早晚點卯,也不能像當千戶時那樣cao訓罷就回家,連初一十五都得正常上班。兩人不能常見面,他能干的也就是背地夸夸謝瑛,不能再像從前那樣當面安慰了。崔燮安排盡了能安排的事務,猶覺得空出的時間太多,沒地方可去,沒人可見。他只能在墻上掛了個“距鄉試還有三百若干天”的大牌子,白天上學陪考,散學習后不是去李東陽家就是自己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