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1
煉,以氣馭文。聽說王大人喜歡法度周密的時文,所以場上作文時更重精煉字句,以經傳文字入文?!?/br>劉瓚暗嘆科場風氣不堪,如今連這么一個小學生就知道揣摩考官的喜好了。不過他跟張同知也都是揣摩過來的,這種損人損己的話就不要說出口了。他沉默不語,崔燮就又接著背完了那一正一反、一明一暗的四扇八股比偶,最后則是以一句“蓋歲時之出無不為民如此,此所謂君樂民而民亦樂其君者乎”的稱頌為大結。雖然加意雕琢過詞句,處處用典,但因文中多有實意,文章倒也不顯得浮華俗艷。只是這種為了迎合考官而拋棄自己風格的態度不可取,得趁他長歪之前扳回來!劉瓚點評道:“你做古文更生動,時文略顯拘束了。這府試也罷了,往后鄉試、會試的考官都是臨考前才指定的,那幾天工夫還不夠你讀完考官的文章的,又如何依其喜好修改文法?索性以后就依你的習慣寫,你那文章法度皆在,氣脈貫通,雖然文句質樸了些,但也算得上古樸潔凈,會讀文章的人自然懂得賞識?!?/br>崔燮挺直腰背,低頭受教,又背了那篇,破為“圣人之止至善,故能cao禮樂征伐?!?/br>這一篇也寫得中規中矩,謹守繩墨,但立意高遠,潔凈雅正,也是篇不錯的文章。劉御史之前該勸誡的也勸了,到這里就不再挑他的毛病,只點評了幾句好處,撿著一些典故講給謝千戶。第二場的論只是小論,取士時也不太看重這題,只要寫得流暢,有自己的心思,用典無誤就夠了。劉御史也不在這上耽擱時間,而是催著崔燮背出自己最后那篇策問。這場策問考的正是救災。正月初的京師大地震,永平府境內諸縣多多少少都有些災情。知府王問就知道這回府試中有不少學童受了震災影響,考前復習條件不好,故而在這策問這一道放了水,考生只要稍稍留心一下本縣情況,文章中就有物可寫。崔燮是在遷安縣親身參與過救災的,就不只寫了自己從后世看來的,更是依著戚縣令的行事,寫了如何上書朝廷請求賑災銀子,請求開倉放糧;本縣又如何組織里甲百姓救治傷者,推倒危房;向大戶籌募善款,發放粟粥、棉衣;施醫舍藥,防止疫??;讓無家可歸者暫住到養濟院和觀宇等地……還有大災度過后的重建工作:以工代賑,重修倒塌房屋、道路;縣里出面將糧種和農具借貸給百姓,以免耽誤春耕;當地牧首上書請求朝廷優免新年的力役與夏稅秋糧、馬草俵馬等輸貢,與民休息。這篇寫得比之前治水那篇更詳實,句子也經過反復雕琢,一氣呵成。劉御史這回沉默地聽完了全篇,點評的時候聲音也有些發沉:“京城與永平、宣大一線都受了震災,這文章你事先肯定是有準備的?!?/br>崔燮身形挺得筆直,沉穩地答道:“是,今年有這樣的大震災,學生以為必定會考到,所以事先便自己擬題做了幾篇?!?/br>劉瓚點了點頭:“這一篇比那篇水利的策問更好。是言之有物,朝廷可用的對策。我原先疑心那篇策問是遷安縣預先透了題目,叫你找人做的,如今看了你府試的文章,倒不用疑心了。他站起身來,走到崔燮面前,按著他的肩膀說:“這篇策問與你的經義是一般的筆法,若是找人代擬,也擬不肖這個口氣。若是那場透了題,也不會反而不如這篇周密。是我錯疑你了?!?/br>崔燮想站起來,劉御史的手按得倒還真挺用力的,非要攔著他不可。他試了幾回起不來,索性坦然坐著,拱手答道:“這也是人之常情。學生剛到遷安時,連篇文章也作不出來,這是謝大人也知道的事,如今竟就考進了府試,學生自己都疑心那成績來得不夠實在?!?/br>劉瓚臉上這才掛了幾分笑意,重重拍著他的肩膀說:“哪里有什么不實在的,你就該這個成績!慢說一個府試,戴兄來此主持院試時,若不取你做生員,我回京都是要跟他要個說法的!”崔燮的心踏踏實實地擱回了心里,笑容忍不住地透到面上,垂首答道:“多謝大人賞譽,學生回去也會安心讀書,爭取早日有報效朝廷之力?!?/br>神童??!神童!戚縣令說得不錯,他這天資真是難得??上缒暝趺吹R了學問呢,不然以這樣才讀一年書就足以高高地取中生員的才力,要是在家就能安心讀書,豈不也是個李東陽那樣名聞天下的神童了?作者有話要說: 其實我也不知道那篇文章究竟哪里好,但他一定是好,就是好,因為它的作者是崇禎年間的狀元劉子壯第64章劉御史還在可惜神童,謝瑛卻站起身來,走到他身側問:“大人可考校完了?”這一聲并不算高,卻恰好打斷了劉瓚的滿腹慨嘆。他把手從崔燮肩上拉下來,回頭看了謝瑛一眼:“是,該問的案子也問了,該考的文章也考了。依本官看來,戚縣令確實清白,崔燮亦是忠義可夸,謝千戶可還有什么要問的?”謝瑛道:“劉大人問的清清楚楚,本官沒什么可問的了。只有一件事,想要請張同知著人安排一下——”同知張桂立刻站起來,恭恭敬敬地答道:“大人請吩咐!”謝瑛溫和地說:“張大人何須這么拘謹,本官也不會把你怎么樣。我們錦衣衛也是講理的去處,只不過我們北鎮撫司是辦皇差的地方,外人不知究底,以為錦衣衛動轍就要拿人、拷問。實則那些忠義報國的百姓,清廉能干的官員,我們錦衣衛也是敬佩的,遇到那些人受了冤枉,還要替他們平反呢?!?/br>張同知的汗都要下來了,低著頭只管唯唯應聲,一句話不敢答。謝瑛自己辯白了幾句,又嘆了口氣,對張桂說:“同知大人這樣與本官相處過的人尚且戰戰栗栗,外面那些百姓聽說錦衣衛接走了崔公子,又是監察御史問事,豈不都要嚇壞了?”張同知這才知道他的意思,連忙說:“下官這就安排人去安撫他的家人朋友?!?/br>劉瓚也說:“千戶想得周到,本官一心只想著問案,倒忘了這事。你們錦衣衛……”還真是不如不去。光接一個來府衙里也就嚇唬一家,再到客棧去看看,那群考生都要跟著受驚了。到時候院試可都怎么辦呢?他也轉身向張同知拱了拱手:“那就勞煩同知派人去跟崔公子同鄉解釋一下了。方才查考他背文章也花了不少工夫,我看著外面天色不早了,也該……”“也該留他下來吃些東西了?!敝x瑛十分自然地接話:“科場里吃不好歇不好的,好容易考完三場,卻又被咱們叫來查問,想必這學生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