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65
算最強的。 皇商中經營糧食最厲害的是湖州黃家,朝中幾次需要平抑糧價,都是靠他大量拋售糧食,而且他聲譽很好,但凡造橋修路、賑濟災民,從不落于人后,民間都稱黃家當家的族長黃本厚為“黃大善人”,不是他聲望太高,也不會輕而易舉就拿下皇商之位。 但劉凌這時候卻不能召他來詢問這件事。 王七自從當上皇商,又知道jiejie還在人世之后就常駐京中,家中生意已經漸漸交給底下的管事去打理,只有大事才“出山”,得聞皇帝召見,急忙入宮覲見,一番通傳之后,得知了劉凌召他來的來意,王七也是吃了一驚。 “蝗災不曾一開始就被人撲滅,有糧商在后面指使?”王七仔細想了想,躊躇道:“陛下,但凡經營糧食生意的,對各地糧價和農田情況最為了解。陛下不要以為糧商賺錢只靠囤積居奇,商人要掌握糧價,就必須知道哪里風調雨順可能會豐收,哪里出了什么天災人禍可能會歉收,在豐收之地收購,在歉收之地出售,才是他們尋常賺錢的法門。畢竟我代國這么多年來沒有什么大的災禍,囤積居奇只有亂時才會奏效?!?/br> “那朕想的就沒錯?!?/br> 劉凌寒著臉:“梁州來的密折,當地有青州的流民百姓曾說過,蝗災未起之時就曾有外面的糧商借著來收糧賣臉的名義在他們的田中四處查探什么,但是他們那時田地遭逢大旱,早已經沒有收成,被人翻了個便也沒想到什么?!?/br> “之后青州蝗災突起,立刻就有什么‘無為教’的道人奔走宣揚,說是上天要降厄給世人,所以先是地動,旱災、戰亂,后有天狗食日,如今有蝗災,這都是上天注定好的,直到上天平息怒火,便會風調雨順,在此之前,世人需要逆來順受,接應天意,如果繼續抵抗天意,更大的災厄還會降下,不如現在欣然接受?!?/br> 劉凌越說越是氣惱。 “他們還聲稱如果殺死了蝗蟲,瘟疫和洪水就會將代國毀滅干凈,這話一傳揚開來,蝗蟲出現時,許多人不敢動那些剛爬出地下的小蟲,眼睜睜看著它們長成飛蝗,鋪天蓋地?!?/br> 王七對北方的蝗災自然再清楚不過,她已經估摸著恐怕要“放血”援助朝廷了,可饒是如此,聽到蝗災一半是天災一半是人禍,王七還是戰栗不已。 大凡商人,雖然會囤積居奇、或是比別人更加先知先覺,卻不會坐視災禍做大,因為商人囤積居奇的目的是更高價格的賣出東西,如果人都死光了,就算你有東西也沒有人能買,最好是大部分人受災,卻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但是狠毒成這樣,就不是常人能夠想象的了,勾結jian、邪之人更是讓人齒冷。 “陛下可知是哪些糧商曾去青州賣糧?” 王七忍不住還是開了口。 她替劉凌經營皇莊和皇倉,是不必從民間收糧的,倒是每年拋售出不少皇倉的陳糧平抑物價。 “這便是朕不明白的地方。朕聽聞你和他家有些交情,所以才召你來問?!?/br> 劉凌面色難看。 “當時青州大旱,方家作亂,流民餓死,竟有食、人之事發生。只是因為正在打仗,商人都不愿意去青州,那里幾乎沒有糧商踏足,朕竟不知道那時候還有糧食入了青州,不知道是資敵,還是另有所謀……” 王七聽到劉凌說“和他家有些交錢”時,心中就有些不安。 “可青州流民中有幾個遭災的商人卻認得那些人?!?/br> 劉凌果真說出了王七最擔心之事。 “是湖州黃家的人?!?/br> ☆、第235章 構陷?有鬼? 皇商之制曾一度被廢掉過,而且沒有皇商在的幾十年間,民間也沒有出現過什么問題,劉未不相信商人,商人的地位也就一直不是很高。 到了劉凌之時,商人們終于看到了出頭的希望,幾乎是傾家蕩產的賠本賺吆喝,但凡平抑物價、經營皇產、資助糧草,從不落于人后,劉凌的內庫幾乎從沒有cao心過,可上次盤點內帑,比起成帝之時,已經翻了三倍。 這湖州黃家,是南方地區最大的糧商,平日里聲譽極好,劉凌也見過黃家那位當家人黃本厚,長得老實巴交,個子也不高,看起來像是農人多過商人。據當地官員所述,這位黃家的當家人也確實最愛泡在田地里,當地有不少農具,都是他改進后送給當地農民使用的。 即使在那么多商賈之中,他也算是特別出眾的,青州兵禍,黃家一人就出了八萬石糧食賑濟災民,這八萬石糧食頂的上周圍幾州開倉之糧的總數,劉凌那時候甚至想賜個虛職給他,若不是戴勇和莊駿兩位宰相都不同意,恐怕黃家現在已經入了官身了。 所以湖州黃家被牽扯進這件事情里,劉凌的臉色才會如此難看。 皇商之制是他頂著壓力好不容易重新恢復的,這時候出了錯,罰重了,全天下的商人不免又要灰心,日后再有賑濟百姓、勞軍撫民的事情,怕是沒有多少商人敢再伸這個頭; 可要罰輕了,又如何對得起那么多可能因為蝗災家破人亡的百姓? 王七也是和劉凌想到同樣的事情才心中不安。 “黃家曾派人去看過地里的情況,不見得就是和那無為教有關?!彼遄昧艘粫?,“青州那地界那么亂,流民里混入幾個方家余孽也未可知,說不定有可能是有心之人的jian計,想要讓陛下自亂陣腳,攪起內斗?!?/br> “即便不是方家余孽,也有可能是其他人的構陷之舉?!?/br> 王七中肯地勸諫。 劉凌一怔。 “陛下可能不知道,商人和商人之間也有同行相忌一說,黃家四代經營糧行,又都從未劣跡,湖州、錢塘一代,農戶皆以身為黃家佃戶為榮,像這樣的商人,一旦領了皇商,根本不可能有其他糧商能夠抗衡。而黃家錢多勢大,黃本厚一心想要將家人抬入官身,已經不吝惜錢財了,但凡有災禍出現,何處糧價暴漲,他一拋出家中存糧,那處糧商就要跟著一起降價,否則日后就不要做這門生意了……” 得罪了最大的糧商,還想做糧食生意,無疑是癡人說夢。 “他家糧多,這么做是為了得到圣眷,自是無所謂自身的損失,可很多糧商是要養家糊口做生意的,他們心中也懼怕黃家不管不顧只為名聲和功勞,卻斷了他們的財路,時日一久,黃本厚已經擋了不少人的路,結了不少同行的仇?!?/br> “商人之間的爭斗,大多是不見血的,而且由于商人地位低微、能動用的只有錢財,大部分時候用的都是借刀殺人的借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