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56
驚,帶著各種表情和深意的目光都朝著劉凌面上射來,恨不得能在上面看出一朵花。 大皇子成了肅王,二皇子成了秦王,莫非皇帝是要趁熱打鐵,直接立儲不成? 也有像宗正寺卿呂鵬程那樣的,隱忍下急切的目光,只顧著看著劉未正在翕動的嘴唇。 似乎這樣一看,就能讀出他剩下來的話似的。 然而讓所有的朝臣驚訝的是,劉未并沒有直接立儲,而是話鋒一轉,繼續說道: “肅王和秦王都離開宮中之后,東宮僅剩三皇子劉凌一人,未免孤單。劉凌尚小,不宜封王,著令他遷入東宮的明德殿內,除六部的歷練外,由百官輪流教導學業,課業由朕和宰相及六部主官共同制定內容?!?/br> “劉凌,你接旨吧?!?/br> 劉未似乎也并不能下定決心,逼著劉凌趕快接旨。 “兒臣接……” 劉凌心中并非沒有野心,正準備趁熱打鐵接下旨意…… “陛下,不可!” 一位御史臺的老臣顧不得此時會不會觸怒皇帝,急忙奔上前來奏議: “陛下,明德殿乃是太子接見群臣和處理宮務的地方,三皇子不過只是一名皇子而已,如何能住在明德殿中?如果陛下想要讓三皇子入主明德殿,不如直接立下儲君便是!臣等絕無異議!” 這老臣一聲呼喊,許多大臣紛紛回過神來,七嘴八舌的附議。 進了明德殿,等于半只腳已經踏上御座了,現在皇帝擺明了是想要留下三皇子好好培養,卻不肯立儲,莫非還在忌憚有了太子,自己的權利會被分弱? 能夠下手鏟除方黨的皇帝,又怎么會對自己這么不自信呢? 難道還有什么其他原因? 此時方孝庭及其方黨的黨羽早被金甲衛捆了下去,能留在朝堂中的都是自認沒在皇帝那里留下“秋后問斬”印象的官員,有些居然還敢在這個風頭上和皇帝抗議這種事情。 劉未見有這么多官員居然會幫著劉凌說話,想要推他一把,心中有百般滋味,臉上卻一點表情也沒顯,只默默記住了帶頭發聲的幾個官員的名字。 對于一位皇帝來說,即使那個是自己屬意的儲君,看見這種百官迫不及待擁立儲君的畫面,心中總是會有一些糾結的。 這些官員里有大半是在上元節那天得到劉凌幫助留下命來的,也有一直就和方黨不對付爭斗了大半輩子的。 見到方黨倒霉,他們就高興了。方黨下去了,他們就有更好的上升空間了,而只要不是方孝庭的曾外孫繼位,那就是再好不過了——這些大臣推動的理由也很簡單,簡單到劉未都沒辦法失落。 他扯了扯嘴角,輕笑著搖頭: “朕心意已決,眾位愛卿不用勸朕。至于立儲之事,朕自有打算……” 他眼神似有似無地從劉凌身上收回來。 “劉凌,速速接旨!” 劉凌抿了抿唇,在眾人如電光一般射過來的眼神中,躬下了身子。 這是真正的“恩旨”,其中蘊藏的深意,足以讓一個劉凌這么大的少年動容。 “兒臣,接旨!” 對于東城的居民們來說,今早發生的事情可以讓他們拿來當談資當一輩子。 天未亮時候的東城,是一天之中最嘈雜的時候,這里有十座官坊,里面住著的都是在京官們的官邸,每到上朝之前,騎馬的大人們就會在馬夫和隨扈的陪伴下朝著內城而去,此時若有心等在路邊,甚至能夠和這些位高權重的大人們說上幾句話,混個臉熟。 對于西城和南城的百姓來說,東城的“大人們”都是高高在上的人物,可在東城的居民看來,不過就是一群苦逼到天沒亮就要去上朝的大臣們罷了。 但今日這群大臣們去上朝之后,東城連接三個方向的門,竟然被悄悄的封閉起來了。 起先發現情況不對的是更夫們,但這些人都是人精,當發現城門中守著一批京兆府的差吏之后,他們什么話都不說地掉頭就走,權當沒看到。 至于后來一群粗壯的力士們扛來了梯子,就更加視若罔聞了。 這些力士們背著的梯子足有幾丈高,上面摻著灰泥和其他防火之物的涂料漿液甚至沒有干透,一望便知是臨時從哪里征用來的,所過之處,地上和墻上不經意間就會留下一些劃痕。 在這些力士之后,是腳步匆匆的禁衛軍們。這些禁衛軍腰間別著箭袋,手中持著長弓,身上的甲胄盡除,應當是為了防止甲胄上的金屬片互相摩擦發出來的聲音會驚動別人。 饒是如此,這么多人在街上走動,還是驚動了許多早起的人家,譬如說家中主人剛剛去上朝的。 在京中的老人,很多都還記得當年那場宮變。宮變之后,勤王的將領和地方官員領兵進了京,住著平民的南城安然無恙,可東城和內城卻殺成一片,整個東城都散發著一股血腥味,幾個月不散。 如今又見禁衛軍進入東城,許多人家立刻掩上了門戶,惴惴不安地回報家中其他的主人,大部分人家都摸不清頭腦,只顧著自掃門前雪,也有耳目靈便一點的,派了家人出去打探,但打探的就這么一去不回,任誰都知道情況不好,心中更是七上八下。 沒一會兒,這些人家聽到方家那邊傳來了用木頭撞門的聲音,俱知道是方家出事了,一時間幾家喜幾家愁,有些和方家過從甚密的,甚至已經開始籌備著收拾細軟,將自家孩子送出去了。 料想當年蕭、王幾家出事,恐怕也是同一番景象。 但方家能和蕭家比嗎?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兵部尚書親自帶隊,領了禁衛軍將領、京兆府差吏并熟悉情況的幾個耳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圍困了方家,一小半人馬撞門,另外四支隊伍分別從東、西、南和角門方向爬墻而入,直接跳入方家,根本不給方家人反映的時間。 他們和之前血洗蕭家、薛家的亂軍不同,主要目的是為了拿住所有的方家成員,審訊出方家背后所有隱藏的棋子和布局,所以并不以殺人為目的,而是抓了七八個粗使的下人,再和熟悉方家的耳目一起,直奔方家各個院落。 由于這些人來的太快,方家家中大部分管事、方孝庭的幾個子嗣和侄子都被抓住了,可等他們搜遍全府,卻唯獨不見了方家幾個直系子嗣的影子。其中就包括國丈方順德、方宜君,以及他們的家眷。 “報!我們在方孝庭的書房里找到了一面墻是空的,卻找不到打開機關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