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46
里有些是舉家出來共襄盛舉的,家中長者有當場被人推進人群里踩死的,也有脫險回家后一病不起眼見著不行的,還有受傷的、受了驚嚇的,太醫院這段時間忙到日夜不休,全是為了這些老大人、老誥命們奔波。 吏部和太常寺遞上了一本在燈節中痛失父親或母親的官員姓名,劉未草草一看,差點沒又一口血噴到折子上。 雖說無人可用時可以“奪情”,可同時奪這么多人的情,哪朝哪代也沒有出現過,真要這么做了,“丁憂守孝”就真成笑話了。 可如果真的同時損失這么多京官,就得臨時在地方上征召官員回京填補,上下人員一動,又給了吏部許多可乘之機。唯一高興的就只有來年考恩科的士子們,對他們來說,明年不但不會“有官無缺”,恐怕要缺多人少了。 一時間,劉未是七處冒火,八處冒煙,京兆尹從出事第二天起被至少彈劾了十幾次,全靠劉未以“現在無人可用”壓了下來。 好在其他人都不傻,京兆尹現在是最忙亂的時候,從百姓到官員都對他沒有好臉色,更沒人覬覦他這個位置自討苦吃,御史臺和其他官員彈劾他,大多是有官員在那場動亂里吃了虧,想要在他身上泄憤而已,可平心而論,那種情況,馮登青能做到最快速度滅火,已經是很有能力了。 另一邊,劉凌以一種簡直讓人刮目相看的方式登上了代國的舞臺。關于他的一切,都被無數人津津樂道。 士子們說他登樓時向眾人行師禮,是禮賢下士;武將們說他能在三個刺客手中逃出生天,有勇有謀;官員們說他臨危不懼,調動兵卒,膽識過人;百姓們則夸夸其談他的長相、威武,他身邊跟著的宮女如何身手了得…… 若不是劉凌如今只有十三歲,恐怕等他一納妃的時候,各家女兒們都要擠破頭。這一場應對實在是太漂亮,相比之下,之前主持冬祭的劉祁就顯得中規中矩,沒有什么出彩之處了。 因為官員出缺,吏部開始忙碌起來,而作為吏部主官的方孝庭卻報病在家,許多事務無法處理,隨著一個又一個的官員上奏請求方孝庭重新回到朝堂,劉未就算差點咬碎一口牙齒,也只能準了方孝庭重新任職。 當看到方孝庭得到詔令后的第二天,就和沒事人一樣開始上朝時,無論是劉未,還是劉凌、劉祁,心中都百味雜陳。 京中那么多人都出了事,方家卻因為方孝庭報病全都沒有去觀燈,滿朝文武之中,只有寥寥可數的幾個人沒收到波及,這其中就有方家。 想到三皇子若有意外,二皇子就板上釘釘的儲君,眾人心中都有些了然,只是找不到證據,方黨又一手遮天,加之這次禍事中出事的也不乏方黨眾人,也就沒有人敢置喙。 只是方黨和皇帝之間的氛圍越來越劍拔弩張,連帶著二皇子也在其中受到了牽連,許多痛失親人或在那場爭斗中受到劉凌照顧的官員,開始漸漸往劉凌身后站隊了。 *** 下了朝,劉祁追上已經走遠了的曾外祖父,滿臉猶豫。 “怎么?殿下找老臣有事?” 方孝庭依舊還是那副沉穩有度的樣子。 “是……”劉祁躊躇了片刻,這才掙扎著問出口:“上元節那天……那天……是不是阿公您……” 方孝庭瞇了瞇眼,笑著裝傻。 “殿下在說什么?老臣可聽不懂?!?/br> “不是,您這樣說,讓我有些為難?!?/br> 劉祁有些煩躁地皺了皺眉頭。 “我想有個答案,哪怕是不是也好!” “殿下多慮了,其實又和您有什么關系呢?” 方孝庭模棱兩可地回答,突然顧左右而言他。 “咳咳,殿下覺得那些點心,可還合口味?” 他在這個時候居然還在問他點心合不合口味! 他居然在問他點心的事情! 劉祁瞠目結舌。 ☆、第121章 誣陷?意外? 皇帝這么容易就妥協了,不但劉凌吃驚萬分,就連方孝庭都有些意外。 他甚至已經做好了皇帝血洗滿門的準備,開始讓小兒子一點點轉移自己的資產,甚至將家中有資質的第三代都送了出去,就是防止自家如同當年的蕭家、薛家一般,頃刻之間灰飛煙滅。 但他在內心里,是不相信劉未敢魚死網破的。他看了他無數年,從還是個孩子看到現在,最明白他的性格如何,若是一開始就能魚死網破,他早就這么做了,偏偏他想的太多,又太顧忌名聲,沒找到天日昭昭的證據,是不可能做出血洗滿門之事。 他登上皇位便是通過這樣的手段,到如今百官不能齊心,不無當年太后血腥手段鎮壓的結果,加上先帝的名聲那樣之壞,以至于劉未從登基之初,就格外在意自己的名聲。 若不是他如此自傲,總想著能青史留名,擁有和高祖、景帝等賢明帝王一般的名聲,他也找不到那么多可趁之機。 所以劉未下了征召令,他雖懷疑其中有鬼,但還是在謙虛的推辭幾下后選擇了回到朝堂。 如今的朝堂亂成一團,最是好施展的時候,方孝庭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但凡有“共處”的機會,他就不會想到最后魚死網破的那一日。 但方孝庭回到朝堂后,卻感覺到了和過去不一般的氣氛。 往日的他,是一言九鼎的,是受人尊敬的,是從者如云的,而如今的他,雖表面上依舊風光,可他不是笨蛋,那些朝中同僚們眼神中隱隱的戒備,以及處理朝政時的小心翼翼,都告訴他,對于上元節燈會那件事,自己做的也許沒那么漂亮。 都怪劉凌那替身! “關于恩科的‘禮部試’,雖然是加恩科,但如今官員空缺眾多,僅僅靠往年那十幾個位置已經不夠了,臣請‘禮部試’放寬條件,增加名額,允許各地的‘薦生’與考生一同參加禮部試,最終選拔出合適的人才……” 方孝庭心中不無得意的奏議著:“今年春闈之后,吏部的‘選試’也可以放寬條件?!?/br> 百官們有些議論紛紛。 在官員的任免、選拔和開科取士的問題上,吏部一直咬的死緊,可如今卻同意皇帝放寬人數,并且明確表示吏部今年的缺員嚴重,允許薦才一同入試,這又無形中加大了寒門入仕的機會。 方孝庭為何要向皇帝是好? 而皇帝又會接他這個示好嗎? “即使是當科進士,也不能馬上任用,薦才更是如此,吏部若覺得缺員嚴重,可以在經過歷練的下級官員中提拔,沒必要立刻從當科進士中選取?!?/br> 出人意料的是,劉未態度強硬地拒絕了方孝庭的示好,并且讓吏部立刻提交可以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