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93
衣三千件、法器三百副,以換取rou芝,不知可否?” “哪里需要這么破費?!?/br> 太玄真人摸了摸胡須,笑的像是一只老狐貍。 “陛下只要手書一封‘仙山正宗’,就足夠了?!?/br> 小劇場: 元山宗:(大怒)好你個不要臉的老道士,你要敢給我來元山宗,我打斷你的腿! 太玄真人:(笑)你給我來京中,我打斷你的腿。 元山宗:(冷笑)我是仙山正宗,你等雜碎速速退下! 太玄真人:(大笑)是是是,你元山當然是仙山的正宗,不過我泰山是道門正宗,咱們誰也別搶誰的…… 元山宗:(吐血)來人啊,給我放王靜嫻! 太玄真人:……你無恥,你耍賴! ☆、第102章 歷練?坐談? “汪汪汪!汪汪汪嗷!” “蠢蛋,別叫!” 劉凌尷尬地一拍座下的寶馬,臉色羞窘的通紅。超快穩定更新,本文由 χs520?!∈装l 絕地不知道主人為什么要打它,委屈地“嗷嗚”了一聲,垂著頭拖著腳在兵部街上走著。 “三殿下的馬,倒是有趣的很?!币淮笤缇捅槐可袝扇m門口迎接劉凌的兵部文書,笑著替劉凌化解尷尬。 “看著,像是汗血寶馬?” “是?!眲⒘椟c了點頭,“是父皇御馬苑中的汗血寶馬,名曰絕地。我們三兄弟一人得賜了一匹?!?/br> 身為皇族,還真是讓人羨慕…… 那文書還沒資格在內城騎馬,憑著一雙腳在劉凌身邊快步走著,心中不由得感慨萬分,那馬叫的怪異,竟也不覺得是什么缺點。 只要是男人,天性中都愛這種自由的生靈。 六部衙門在內城,與皇宮只有宮墻和宮門相隔,每部衙門都占有廣闊的土地,內外城和宮城與六部衙門相通的那條路,就以該部的名稱命名,譬如面前的這道“兵部街”。 和兵部緊緊相臨的是工部,畢竟兵部武備的督造經常要和工部合作,兩個衙門的官員也互相交好,比其他幾個衙門要更加相處融洽一些。 內城只有極少數極受到皇帝信任、從開國就一直延續至此的公侯宗室人家住著,其余大部分地方是京中辦事的衙門,人稱“官城”。 既然是“官城”,來來往往的官員也不知有多少,劉凌騎著高頭大馬,又穿著皇子的常服,但凡腦子不壞眼睛不瞎都知道這是什么來頭,絕地還未到旁邊,就已經恭恭敬敬地避開了。 那文書平日里不是兵部衙門一個不入流的小吏,靠著好人緣得了這么個差事,狐假虎威的了一把,腳步都走的輕快了一點。 “三殿下去兵部上差?” 也有膽子大腦子又機靈的官員壯著膽子搭訕,混個臉熟,總是沒錯。 “是,怕誤了點,一過午時就來了?!?/br> “哈哈,兵部下午的點心可難吃了,殿下明日來,要記得自備些點心!” “無妨,無妨,謝大人提點?!?/br> 劉凌笑著對馬下的官員拱手。 “大不了,送做‘活人飯’去?!?/br> 那官員大概是沒想到劉凌一住在深宮里的皇子還知道“活人飯”,忍不住微微一怔,再回過神來時,這位皇子已經騎著馬走的遠了。 長久以來,人們的習慣都是只吃朝食和晚膳,但對于早上要起早上朝、中午要在宮中輪值,下午又要回衙門辦公的朝官們來說,只吃兩餐實在是架不住。 于是乎,為了體現皇帝的體恤,京中各衙門在正午過后還會準備一餐,大多是方便邊辦公邊取用又不會掉碎屑的食物,極少會喝到湯水,所以一到了冬天,各種點心被凍得硬邦邦的,被各部衙門戲稱為“硬餐”。 硬餐對于當年大多錦衣玉食蒙蔭入仕的官員來說,自然是不受歡迎的,但是百姓們對于官老爺們能被國家包一頓伙食都十分羨慕,即使在官員們看來難吃的硬餅、饅頭等物,也被百姓們叫做“狀元餅”、“宰相團”,意喻是只有當上官老爺才能端上的鐵飯碗。 從賜下硬餐的福利時,就有官員們吃不下或是不愛吃這些點心,又怕被御史知道后彈劾自己浪費糧食,便包起來出去由衙門里的差人送出去,發給外城忍饑挨餓的乞丐或受難的百姓,引起一時效仿。 久而久之,送餐也已經成了一種傳統,收到這些食物的人,都叫它們“活人飯”,又叫“皇帝飯”,因為為六部和其他衙門的官員加餐的福利是皇帝賜予的,最終卻是百姓得了恩惠。 于是每到午時一過,總是有許多無家可歸或窮困潦倒的流民早早等在內城入口的城門處,或坐或臥,安靜無聲。 沒有人敢在這里生亂,也沒有潑皮無賴會在這里騙官老爺的東西,只有最需要幫助的人,會聚集到這里來。 走投無路之下的流民,原本應該是最容易生亂的一群人,可因為有了希望,便能和平共處。他們之中大多數的人,都充滿感激的熬過了人生中最艱難的一段時間,積蓄了力量投入到為了未來而做出的奮斗中去,能改變自己顛沛潦倒的命運,全靠的是內城里送來的這些“活人飯”。 這也算是京中的一道景致。 劉凌會知道這么多,是因為劉凌曾經聽趙太妃說過景帝時期的軼事。 據景帝時期的記載,景帝經常微服私訪,在六部下班之前于內城游蕩,觀察索要“活人飯”的流民有多少。 是人都要臉面,只有衣食無著、實在無以為繼,才會出去乞討,畢竟官府對于流民的管制非常嚴格,京城恐怕算是天底下乞丐和流民最少的地方。 如果天子腳下索要“活人飯”的百姓都開始增多了,景帝就明白國家最近一定出了什么問題,再去查找原因,也算是他自己了解世情的一個獨特的法子。 皇帝微服,到后來肯定是瞞不住的,知道這件事的人多了,就有京中的官員開始暗中驅趕討要“活人飯”的乞丐或流民們。 景帝知道此事以后,自然是大為感嘆,認為他身為皇帝,想要了解外面的事情卻如此艱難,可見皇帝高坐在廟堂之上,也有許多力有不及之處。 從知道百姓因他的微服而被驅趕之后,景帝便再不微服去內城“溜達”,以免“活人飯”成了“害人飯”。 斷絕別人的活路畢竟是個缺德的事情,景帝不再微服,又有百姓和其他性格剛正的官員盯著,驅趕百姓的事情便慢慢絕跡了。 在民間的百姓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