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57
順利上位,必須要做出更大的動亂。 父皇身邊強手如云,兵部和軍權又牢牢掌握在父皇的手中,方家掀不起什么驚濤駭浪,最有可能的,就是對自己下手。 無論他對方孝庭態度如何,方孝庭對他都不會留手,說不得之前他在東宮里遇見潑熱水的那些死士,都有可能是方黨的人馬,現在自己除了小心謹慎,似乎也想不出什么法子來應對。 “殿下,可否移步一敘?” 一個陌生的聲音突然響起,打斷了他的思緒。 劉凌睜開眼,眼前出現的是一副和魏坤長相有七分相似的面孔,正是魏坤的父親,方國公魏靈則。 “方國公有事?” 劉凌從善如流地點了點頭,跟著方國公到了一旁。 “實在讓殿下笑話,臣并不是老找殿下打探什么消息的……” 老國公臉皮漲得有些發紫,顯然是不好意思:“老臣的兒子既然被帶走,一定是做了什么不妥當的事情,老臣不愿問,也不會求情……” “只是坤兒被帶走時剛剛入夜,和家中幾位侄子侄女玩的忘了進晚膳,如今又已經是進早膳的時候,估計也沒有進食,人不是鐵打的,幾餐不用,精神又繃著,萬一熬壞了身子……” 他嘆了口氣,對著劉凌連連拱手:“老臣想著,如果不肖子被陛下送回了東宮,就勞煩殿下記得膳食之事,為老臣那不肖子準備些吃喝……慚愧,老臣請求殿下的事情竟然是這么不……” “沒有,您是個好父親?!?/br> 劉凌心中感動,并不覺得他小題大做,反倒記在了心里,對方國公也升起了好感:“我會記在心上,一散朝就讓宮人準備好熱粥和膳食。我二哥昨天半夜也被召去了,如果沒有進食,這個時候應該也餓了……” 他對方國公回了個禮:“魏侍讀對我大哥一直忠心耿耿,照顧他細心入微,人人都看在眼里,必不會出事,您且放寬心?!?/br> “哎,我那兒子……” 方國公連連搖頭。 “確實是個忠厚的人,就是八桿子打不出一個……一句話,就怕有話也說不清楚,反倒惹禍?!?/br> “不……” “陛下到!百官入朝參拜,上朝!” 贊者一聲高唱,打斷了方國公和劉凌的話,劉凌急急忙忙對方國公拱了拱手,返身就入了宣政殿。 方國公整了整衣冠,收起戚容,若有所思地也跟著進了殿。 會不會武,是不是宅心仁厚沒看出來,但說話滴水不漏,又有禮有節,確實不像是冷宮里被苛待出來的。 莫非陛下早有安排,大皇子和二皇子都只是幌子? 如果真是這樣,那倒要早早安排了…… 百官入了殿,參拜過后,還未等兩位宰相奏讀議事,坐在御座上的劉未就以及開了口,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他站起身,面若寒霜,臉上是掩飾不住的疲倦之色。 最近一段日子,對他來說是多事之秋,先是袁貴妃出事,然后是刑部和大理寺共同搜集方黨的罪證,每天都有無數證據和消息暗暗傳進宮里,逼得他不得不連夜處理,昨日夜里又出了大皇子的事,更是亂成一鍋粥。 他甚至都覺得是老天爺在玩弄他,好生生的事情,非要弄的一波三折,就等著他功虧一簣,好惹上天嘲笑。 想到這里,劉未心中生出一股郁氣,眉頭更是緊鎖。 他緊緊注視著百官的神情,丟下一句驚天霹靂。 “昨天朕的大皇子在蓬萊殿遇刺,如今還在昏迷不醒中?!?/br> 喝! “什么!” “咦?” 霎時間,朝中嘩然一片,簡直像是炸開了鍋。 劉凌沒想到是這個結果,驚得張口結舌,看向父皇的表情也是不敢置信。 蓬萊殿是袁貴妃的地方,即使她死了,也都是她的宮人,誰會在眾目睽睽之下對劉恒下手? 誰會這么做?! 誰又有這個本事?! 大概所有的朝臣想的都是如此,望著劉未和劉凌的表情也是各有不同。 劉未站在宣政殿最高之處,對殿下所有人的表情一覽無遺,自然也不會放過方孝庭和呂鵬程臉上的錯愕之色。 “大皇子遇刺”之事只是他用來詐人的,為的是看看朝臣們的反應,但現在見到所有人幾乎都一副不敢置信的樣子,弄的他也不太確定起來。 左右劉恒沒有醒,劉未也不愿放過這個機會,趁熱打鐵,繼續說道:“自朕下令為老大封王納妃以來,先是袁貴妃遇刺,而后是老大在蓬萊殿里離奇出事,可見宮中已經大不太平,有不少意圖謀逆之人正對著朕的臥榻之側虎視眈眈!” “陛下息怒……” “陛下多慮了……” “愿為陛下分憂……” 劉未深吸了口氣,冷著臉繼續說道:“既然有人不愿意老大納妃就藩,朕就偏偏不能讓這些宵小之輩如愿。民間素來有‘沖喜’之說,老大現在昏迷不醒,正是需要喜事沖一沖的時候,詔令宗正寺、太常寺今日便給出肅王妃的人選,由朕親點,三日之內,舉行大婚!” 嘩! 大臣們簡直要瘋了,出列直諫之人此起彼伏,都是如此納妃太過荒誕的意思。 “如果老大出事,連親事都沒有,難道是要日后九泉之下做一孤魂野鬼嗎?” 劉未恨聲開口,打斷了所有人的諫言。 “就算他日要過繼其他兄弟之子代為祭祀,也須得是個成年、有王位、有妻室的皇子,諸位愛卿大多都是已為人父之人,難道就不能考慮一下朕的心情嗎?!” “陛下,這樣對于即將成為肅王妃的女子來說,是否有些不公呢?” 方孝庭下手一位官員冷不防出了聲。 聽到這樣的話,劉未斜覷了他一眼,冷冷地開口。 “能為王妃,是被選中之人的榮幸?!?/br> 陛下您就不能考慮考慮我們這些已為人父的人想什么嗎! 在場許多官員家中都有女兒,聞言又氣又悲,誰愿意自己的女兒得到這種“榮幸”? 氣憤間,眾人又忍不住頻頻看向太常寺寺卿和宗正寺寺卿,心中已經打定了主意,一下了朝就要和他們關說關說,哪怕欠下人情,或是破費財物,也千萬不要將自家適齡的女兒名字報上去。 一時間,朝堂上人人無心朝政,不停分神,就連北方大旱這樣的事情都沒有提起多少人的注意,還是戶部連續三次提醒,才重新回歸到議程上來。 劉凌立在一旁,手指無意識地撫著腰帶上的玉帶扣,有些不敢相信大哥的命運就被這樣隨便的決定了。 父皇甚至連他死后以兄弟之子為嗣子繼承香火的事情都想到了,還要和民間一般沖喜…… 究竟情況已經壞到了什么地步? *** 蓬萊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