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番外六
五年后 林清最近正忙著選一塊地,打算用來建書院。 自從五年前,他整頓了林氏學堂,林家子弟在科舉中逐漸嶄露頭角,再加上原來他做郯王太傅時教出的那批孩子,林清的名聲算是徹底打響了。 由于林清教的孩子資質都算不上極好,但經過林清的教導,最后卻能比大多數孩子都強,所以沂州府甚至山省,許多家族,紛紛想盡辦法想把孩子往林氏學堂塞。 畢竟哪個家族掌權者沒有一兩個不成器的后代,要是擱在以前,不成器也沒辦法,可看到林家那些歪瓜裂棗,在林清手中走一遭,就成了良才美玉了,哪個家族還能坐的住。 就是那些資質不錯的孩子,許多家族也想往林家塞,畢竟林清身為兩榜進士,又身為帝師,像林清這樣有學識有身份,又肯親自教學生的真不多。 一時間,不少家族的族長紛紛登門拜訪。 林清一開始并沒有打算收這些人,畢竟他是人不是神,他自己有幾斤幾兩他自己知道,如果真有那種化腐朽為神奇的本事,沒穿越前,他就是著名的教育家,而不是一個重點高中的班主任了。 不過全拒了也不妥,來拜訪的中不乏有山省的世家大族,在這個講關系講人脈的時代,直接拒了,也是很得罪人的,所以林清思考良久,定下了一個規則,每年林家對外招收二十人。 之所以定為二十人,那是因為山省能排的上號,有影響力的家族也就二十家,二十家正好一家一個,這樣既不得罪人,也不會太多影響林氏學堂的正常教學。 可即便如此,五年下來,林氏學堂的林家子弟加上外姓子弟,也達到好幾百人,如此一來,林氏學堂難免顯得有些擁擠,林清不得不開始考慮建新校的問題。 林清把自己在城外的幾個莊子的地契拿出來,挑了挑,最后選了城南的一個莊子,這個莊子足夠大,并且方方正正的,很適合建新校和校舍。 選完了,林清拿著地契到了學堂,剛一進學堂,就看到林松正往外出,不由問道:“林柱呢?” “柱堂哥正在給乙班的學生上課?!绷炙烧f道。 林松當年被林清在號房折騰了一個冬天后,終于在第二年的院試中一舉中第,并且由于厚積薄發,居然在隨后鄉試中也吊尾過了,當時歡喜的林二叔在沂州府擺了九天的流水席,這也導致了林清的名聲更勝。 林松在考完鄉試后,并沒立刻進京趕考,而是到學堂教書,打算跟著林清學幾年,再進京考試,畢竟如今他的學識,去京城趕考也是墊底的料。 林松看著林清手中拿的地契,問道:“堂叔這是選好了,打算讓柱堂兄開始建了?” 林清點點頭,說:“如今正是春天,冰也化了,正好適合蓋房子,多請些人,應該可以在夏日前蓋完,然后晾上些日子,正好可以在秋天招生的時候搬過去?!?/br> 林松聽了,高興的說:“那感情好,現在學堂的孩子越來越多了,校舍卻不夠用,不得不把耳房,后院都騰出來,確實有些不大像樣子?!?/br> “可不是,所以我才想著快點建個新的,你們幾個堂兄弟中,就林柱這小子平時最活,所以我打算讓他去幫忙監工?!绷智逭f道。 林松聽了,覺得也是,他做事向來粗心,杉堂哥只會讀書和椿堂哥性子靦腆不愛和生人說話,堂叔還得管著學堂,學堂中適合監工的,還真只有機靈好動的柱堂哥。 林松和林清正說著話,林柱教完課拿著書悠悠的從里面走出來,看到林清,忙上來見禮。 林清把地契交給他,又說了大體上的要求,才讓他去找工匠。 林柱拿了地契,聽到林清的要求,直接拍著胸脯讓林清放心,然后就出了學堂去找工匠去商量圖紙和準備材料了。 幾個月后,林清看著眼前剛剛建成的新校,看著嶄新的教室和校舍,突然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歡喜,他決定,要給新校起一個大氣的名字。 林清思索良久,終于定下了一個名字——瑯琊書院! 校史: 瑯琊大學,原為瑯琊書院,建于元高宗十七年,是華夏第一所私立大學。其成立,標志著華夏高等教育的開端。 瑯琊書院催生了華夏最早的現代學制,開創了華夏最早的理科、文科、醫科等大學學科,為后來華夏的高等教育奠定了基礎。 史載: 瑯琊書院,位于沂州府城南,建于元高宗十七年,前身林氏學堂。 林氏學堂,原林氏族學,高宗太傅林清,隨高宗于郯城,因族學風氣不正,怒而治學,更族學為林氏學堂。 后太傅致仕,親教于學堂中,沂州府世家,聞而心動,求于門下,太傅許之。 經其五年,林氏學堂不堪重負,太傅遷校舍于城南,更名瑯琊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