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0
道:“那我們什么時候去?” “鄉試要求前一天天黑前進場,所以等咱吃過飯就去?!绷智逅懔怂銜r間說。 王蔚連忙叫人擺飯,林清三人吃完后,林澤把事先準備好的考籃遞給林清,林清提著考籃,和林澤王蔚一起往貢院趕。 到了貢院,由于林清來的比較晚,早已沒有剛開貢院門時的擁堵,林清下了馬車,對林澤說:“按咱們事先安排好的來?!?/br> 林澤點點頭,說:“放心,外面有我?!?/br> 林清提著考籃進了貢院的大門,先跟著前邊的人到了一處廂房,進去后,就看到有搜身的軍士。 林清提著考籃過去,軍士先仔細的把林清的考籃搜了一遍,看有沒有夾層,又仔細的把他身上從里到外的搜了一遍,然后一個軍士就直接對他說:“跟我來?!?/br> 林清乖乖的跟上,走了一會,到了一排排的號房前,軍士掏出一把鑰匙,打開其中一個號房的門,然后說:“進去?!?/br> 林清進去后,軍士利落的關門落鎖,然后直接離開了。 林清嘴角抽了抽,這要不是知道自己是來科考的,還以為是來坐牢的呢! 不過說是科考,其實和坐牢還真差不多,整個號房內十分狹窄,只有上下兩塊木板,上面的木板當作寫答卷的桌子,下面的當椅子,晚上睡覺將兩塊板一拼當床。 林清將桌子椅子上的木板拿下來拼成床,用手摸了摸,還算干凈,就合衣躺在上面。 由于鄉試在八月,天氣還不算冷,所以一般號房不會有被子,不過晚上會提供火盆,如果覺得冷,可以生火取暖。 等了一會,果然有軍士敲了敲號房的小窗戶,林清起身,看到一個軍士遞進來一個火盆,兩顆火石和一個蠟燭,林清趕忙接過。 等軍士走了以后,林清就先用火石點燃了蠟燭,又用蠟燭點燃了火盆里碳??粗紕傸c燃時煙比較大,林清就把考籃里的瓦罐找出來,放在上面先燒些水。 考鄉試時,只要進了號房,除非考試結束,否則吃喝拉撒睡都必須在號房中。所以在發卷前提前準備好吃喝也是很關鍵的。 林清燒好了水,喝了一點,剩下的就留在瓦罐里,被林清放到了不礙事的角落。然后林清就把燒的已經不出煙的炭盆放到床的旁邊,希望等半夜天涼了可以不讓外面的寒氣進來。然后合衣而睡。 第二日清晨,林清在一陣敲窗聲中被驚醒,就看見外面有人從小窗戶外遞進一卷試卷。 林清顧不得衣服上的褶皺,連忙起身,接了試卷。 發卷的人還好奇的看了一眼,眼中滿滿的是:在這種情況,你居然還睡的這么香? 林清滿頭黑線,他這一輩子好像真的挺有睡神的潛質的。 發卷的人走后,林清趕忙把試卷先小心的放到一邊,整了整衣服,然后把床拆了,變成桌子和椅子,這才坐下,拿起試卷,解開紅繩,小心的打開。 林清先從頭到尾看了一遍題目,題為 一道、一道、一道、一道,五言八韻詩一首和經義四首,前四題大約要二百字以上,經義要寫好不能低于三百字,再加上一首詩,林清點點頭,看來題量不小。心里有數后,林清就拿起草稿飛快的做了起來。 到了中午,林清揉揉酸痛的手,看著自己做完的四書題,放下筆,打算先吃些東西。 林清從考籃里拿出些干糧,又從角落里倒了點水,開始喝些水吃干糧。 林清邊吃邊考慮那首詩,提起作詩,林清覺得作詩真是個技術活,但卻算不得難活。 以前林清在看唐宋詩詞時,無限佩服人家的才華,佩服人家張口就來一首,而等到他到了這個世界后,才發現這作詩,和他想象的好像有點不一樣。 作詩,更確切的應該說是填詩,作詩是有一套平仄規矩的,不但如此,還有韻腳等一些規矩。誰對誰,某些時候是有一定規矩的。 所以只要學會作詩的一套規矩,想做幾首詩,還真不是難事,難怪有句話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當然這只是會作詩,離做好詩還差的遠了,要想做好詩,不僅要熟悉作詩的規矩,還要掌握大量的典故,更要會把這些典故巧妙的填在詩中,這樣才能使詩讀起來更有韻味,更有意境。 要想做一首好詩,不僅要搜集大量典故,精雕細琢,還要不斷修改,要是能靈光一閃,來點靈感,那絕對是再好不過。所以說要想做一首好詩,絕對是費時費力的。 而林清也是這時才知道,其實大多數的好詩,并不是現場做的,而是預先準備好的。 例如科考的詩,九成九都是提前準備好的。 林清上一世的教習曾說過,鄉試之前如果沒備詩百首,策論千篇,那這鄉試,就沒必要去考了,因為考也考不過。 別人都是提前準備好的精雕細琢的詩,你的卻是現做的,還是在科考的考場這種環境下現做,誰好誰壞,簡直不用比都知道。 當然要是有李杜那樣的詩才除外! 可放眼天下,有這種才華的,一百年都未必出幾個。 所以林清在此次鄉試前,還是老老實實的把每類每方面的詩都做了一邊,又修修改改,才挑出了一百首詩。 等看到五言詩的題目時,林清恨不得對天大笑,哈哈,這個題目的詩他備了五首。然后,然后,林清悲催的陷入了選擇困難癥中。 林清:……… 這五首都是他非常非常用心作的,他到底要挑哪首? 哪首都很好??! 林清一邊吃些干糧一邊糾結,最后,他終于在吃完干糧時,做出了決定。 抓鬮! 通過抓鬮,林清迅速確定了一首詩,然后把這首詩寫在了草紙上。 對于作詩,林清從來沒有想過抄第一世的那些詩詞,倒不是他有多高的道德修養,而是凡事他們中學課本上的詩,那真不是考科舉的人能用的。 用了,不但可能科舉不中,分分鐘進大牢都有可能。 林清曾把中學課本上的詩總結了一下,發現大體可分為幾類。一造反詩,以毛爺爺為代表的那幾首;二批判現實黑暗的,這個太多,數不清;三百姓疾苦的,杜先生一向憂國憂民;四春花秋月,這個也不少;五亡國之恨。 可是,這些適于科考嗎? 試想有哪個考官,敢錄取一個想造反的,或者天天諷刺朝政的,更不要說在太平盛世天天唱亡國之恨的,這不是詛咒嗎? 所以林清還是愉快的把那些詩都還給了語文老師,一頭奔向了自己作詩的康莊大道。 咱的詩雖然不一定好,但勝在安全無危害??! 第四十七章 林清作完了詩, 就開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