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57
書迷正在閱讀:相愛(rou)、養兒是個技術活(rou)、反派大boss掛掉之后、總裁,咱們的蛋丟了、癢,癢,癢(rou)、與父(rou,1V1)、飛鴿交友須謹慎(H)、美人宜修、鴛鴛何必相報(rou)、[星際]完美雌性
一段時間是可以的。 只是一想到王翎知王主事,不對,是王員外郎他就止住這個念頭。 做了正五品的工部郎中后,身為一司的主官,他的直屬上官就變成了正三品的工部右侍郎,可以說他的交際圈子一下子就提高了一個檔次。相對應的,就是情況更為復雜。 他還真怕自己去做主考官期間,王翎知會不會背著他做出一些他不愿意做的事。就算以前兩人通過蹴鞠賽成為能說得上話的朋友,但在官場上,這種關系很不牢靠。 即便王翎知是那種性格豪爽、似乎沒有什么心眼的北方大漢,顧青云也不敢輕易脫手自己手中的工作,把大權讓給他。要知道太子如今的地位還處于微妙狀態,只能說他和皇帝之間的關系撲所迷離,就算有皇后娘娘作為潤滑劑,貌似也不濟事。 好吧,顧青云想到小時候沒有什么存在感的大皇子現在變得如此聰明,他表面上似乎沒有和太子競爭的念頭,可處處在刷存在感。又想到太子那些比他小一點的兄弟們,還有后宮一群女人,單是這些八卦都足以讓大家說上個三天三夜。 皇帝四十歲登基,御宇二十二年,今年六十二歲,大皇子二十九,太子二十二,后面的皇子有幾個都已經超過十八歲,偏偏當今太會保養了,身體沒有傳出什么毛病。 有一個長壽的皇帝,作為太子就得萬分小心。 顧青云覺得自己對皇家的事敬而遠之是對的,有人實在逼迫太甚的話,他大不了辭官。 似乎因為這事,最近這一年來,謝長亭都很少約他出去了,尤其是他升為郎中后。 顧青云有些感動,又想到自己寫的書已經完成,估摸著過幾天就可以和謝長亭商量出版刻書的事了。 他正想到這里呢,方仁霄就問起明年鄉試的事,當聽說顧青云不去試差后就點點頭,道:“也好,畢竟明年辰哥兒要去考,就算你不在越省,也會有人牽強附會抨擊你,指正不公。有時落榜的秀才中會有幾個蠻不講理的,沒得惹來一身腥?!?/br> 顧青云默然,如果他成為主考官,肯定不能在越省監考,但那些落榜的秀才可不管,覺得你爹是主考官,他肯定知道答案,指不定顧永辰就是作弊呢,畢竟鄉試的卷子,有一部分的考題是相同的,大家可不會給你找邏輯關系,驗證作弊的不可能性,反而會因為妒忌聽風就是雨。 不過,主副考官都是從京城派出的,大家都是京官,就算不是同僚也會聽過對方的名字。他不能否認的是,大家相互間的確是有一種默契在。比如說他和龐喜林,兩人是好友,如果龐喜林在越省主持鄉試,到了最后排名階段時,他看到顧永辰的卷子落在最后,就算不把他提到第一,也會放在前十位,這是主考官的權力,別人辯駁不得。 而他呢,看到關系好的同僚子侄名字,只要對方的卷子進入到最后的范圍,不是自己的親屬,不在回避的范圍,那他肯定會錄取,名次還會稍微提高一點。這是一種默契,自從有科舉制度以來,已有上千年的歷史,顧青云做過兩任副考官就發現了,他也默默地承認這個潛規則。 今天他錄取別人的子侄,他日在考場上別人就會回報他,抬一抬手,對他的后代子孫有好處。 書香門第就是這么來的,要不然怎么說書香世家的人脈廣,還代代有精英出呢? 以后小魚兒的婚事,顧青云打定主意就在書香門第中找。 * 既然打定主意不去做什么主考官副考官,顧青云就利用空閑時間安定寫自己的書。到了工部,雖然業務很是繁忙,得經常出差,但在這個過程中,他積累了很多素材和經驗,得到很多實踐的機會。 如今的他不用大匠跟著,自己也能勉強看出工程合不合規格,堅固程度和用料程度如何了。 于是,他寫的和翻譯的進度極快,在十月底就全部定稿。按照慣例,開始送給算學圈中的前輩看,讓他們提意見或寫序。 而這時候,遠在越省的顧永良已接到顧青云的回信。 第218章 老家 越省林溪村, 顧永良從族學轉一圈回來,心里還對剛才的兩個孩子暗暗思考。 辦族學那么多年, 總算出兩個好苗子。父親知道了, 一定很高興。 正想著這些事情,他還沒到門口就碰到送信來的商隊伙計,給了賞錢后, 他就迫不及待地查看小木箱。 直接進門在客廳打開一看,里面有幾封厚厚的信,有給他外公外婆的,要給他妻子的,有給堂伯的, 還有隔壁北山縣張家的,桃花鎮何家的, ……每次都是如此, 幾家一起送信,他爹還說這樣省事。 顧永良找到自己的名字,字跡溫實、沉著,是自己熟悉的楷書, 連忙展開信箋,嗯, 首先就是問起長輩們的情況, 然后說太外公和太外婆一切安好,meimei還是如常,就是越發不喜歡說話了, 喜歡一個人靜靜地看書,看書時表情凝重,似乎在思考著什么驚天哲理或人生大事。至于爹和娘,信上沒說什么事,就是說想念他們了。 呵呵,爹說話還是那么直白,怪讓人不好意思的。 顧永良忍不住露出笑容。 他看著父母兩種不同的筆跡,絮絮叨叨的話語,無法掩飾對家里人的關心,再看看寫著弟弟名字的信封,強忍住拆開的沖動,徑直提起小木箱進入二門。 面對下人們的行禮,顧永良微微點頭,大步往后院走去,一路上草木繁盛,只有幾棵大樹在秋風的摧殘下落了滿地金黃色的樹葉。這座院子是新建的,四進的四合院,青磚黛瓦,建得很結實,用料都是極好的,爺爺曾經和他說過,可住百年之久。 第一進是客廳、客房、門房、倒座、下人的住所,第二進是他和弟弟住的地方,第三進是內院,爺爺奶奶在此居住,最后一進是后院,挨著一片竹林,平時很是安靜,太爺爺和太奶奶就住在那里,貼身服侍的人跟著住耳房,比起京城的兩進院子,這里的空間很大。 這里以后就是自己家的祖宅了!顧永良想到自從房子建成后,爹娘就一直沒回來看過,忍不住有些傷感,尤其是想到太爺爺和太奶奶的身體狀況。 “良哥兒,你爹又來信了?”剛走到內院,顧大河就眼尖地看到那熟悉的木箱子,頓時雙眼放光,面露喜色,連忙把自己手中的鋤頭扔下。 顧永良看著花壇里那長得翠綠的小蔥和蘿卜苗,忍不住微微一笑:“是的,爺爺,爹來信了,沒什么大事?!?/br> “怎么會沒事?”顧大河先去水桶那里把手洗干凈,隨意在衣服上擦擦,皺眉道,“你爹剛升官不久,做了正五品的工部郎中,肯定很忙,上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