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59
書迷正在閱讀:相愛(rou)、養兒是個技術活(rou)、反派大boss掛掉之后、總裁,咱們的蛋丟了、癢,癢,癢(rou)、與父(rou,1V1)、飛鴿交友須謹慎(H)、美人宜修、鴛鴛何必相報(rou)、[星際]完美雌性
的臉上忍不住露出笑容。 謝駙馬真是說到做到,還真和杭州的書商合作,這不,青云的話本都賣到這里來了。不出意外,以前的幾本話本在杭州城同樣賣得很好,不過怎么都沒好,這可是發生在杭州的故事,本地人對此可是熱情得很,即使不喜歡看這種情情愛愛的男人也會在好奇之下翻開。 至于他,這次的就不合他胃口了,對于從女性角度來寫的書,他總覺得有點奇怪,不喜歡。 想到青云信中所說的要寫下一本話本,他很是期待。下一本從男人的角度寫,他肯定喜歡。 他搖搖頭,不再想話本的問題,開始讀有關于朝堂和京城發生的新鮮事。 * 越省臨陽府林溪村。 夏季的陽光充沛,田里的稻谷沉甸甸的,抬眼一望,一片金黃色,微風吹過,稻浪滾滾,讓人看了心中喜悅。 此時的顧大河就是如此,他正背著手站在田埂上,環視著四周,尤其是看著自家田里快要成熟的稻谷,更是涌出一股nongnong的自豪感。 這才短短十幾年,自家就在林溪村擁有一百畝地,還在隔壁兩個村一共置辦下一百五十畝,加上縣里的一間商鋪和宅院,顧大河覺得自家是不是要拿出這些年的收益,再置辦多五十畝地,正好湊成整數三百畝。 相對于商鋪,他還是覺得田地更為可靠。 想到兒子說的以后致仕后肯定會回林溪村居住,他不由得看向村里的方向。 掩映在綠樹叢中的村莊若隱若現,白墻黑瓦,一座座院子看起來整齊又美觀,不過他認為最引人注目的還是村口那高高豎立起來的進士石碑,每次他一到村口就會停在石碑那里看了又看,每隔幾天自己還是拎水和抹布過去給石碑擦拭灰塵。 不止是他,村里有孩子去科考時,都要在石碑底下拜一拜,上一柱香,久而久之,大伙經過石碑前,都會特意放慢腳步。 看到石碑,就好像看到兒子站在他面前一樣。 不知為何,現在看到這石碑,再看看快要落山的日頭,歸巢的倦鳥,顧大河覺得自己的眼角不知不覺中就濕潤了。 他趕緊掏出懷里的絲帕——兒子兒媳送回來的,擦了擦眼角,定了定神。 想到兒子,他就想到自家的房子。這些年他們林溪村的日子是越過越好了,朝廷的賦稅一直沒有加,村里因為有他兒子在,沒有官老爺們來敲竹杠,其他村的人也不敢惹他們,加上他家的租子雖然和其他地主一樣,可他們家還借給佃戶耕??梢允箚?,還有一排水車可以灌溉。 這樣租他們水田的人打的糧食就更多。 前年他回家時,兒子又囑咐自己在村里多做了幾架水車,這下子,村里人就更受益了。 他們族里的族學束脩不貴,村里的小孩只要不是窮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都會送一幫小泥猴來族學里認字,等他們大一點,沒有資質的就去做學徒伙計,有點算學天分就會專門學算賬,再有天分的,家里又有錢的話就繼續讀書。 如果是族里的孩子,只要天賦夠高,族里可以幫忙出一部分錢,甚至他們家可以資助,這讓他們顧族的人越來越團結。 現在看到那些房子,他又覺得自家的院子太破舊了,這是兒子十二歲中秀才時蓋的,這些年修修補補,看起來還算好,村里其他人家的房子可以住個幾十年,可自家怎么能一樣?門庭就不一樣。 還是覺得太舊了,大孫子今年十歲,過個幾年就回來考秀才,得回家住。 而且自家有兩個孫子一個孫女,以后成親生子,人就越來越多。還有弟弟家,也是人越多越多,以后地方都不夠住。這怎么行?最好是能和弟弟家分開,一人建一個大宅子,不過這事不急,兒子現在才三十歲呢。 再說了,家里還有爹娘在……想到這里,顧大河腦子里的想法就拐了個彎,開始和王管事商量過幾天搶收請短工的事。 兩人剛商量好,就見那邊的大路上駛來一輛牛車,牛車上坐著的正是何里正家的管家。 當然,這是新一任的里正,何家有何謙竹這個舉人,新任的何里正也是秀才,算是子承父業。 “顧老太爺,你家顧老爺又捎人帶信回來了!”何管家一見到田埂上的顧大河,忙大聲喊道。 顧大河一聽,大喜,連忙三步并兩步地沖到路邊,急聲道:“在哪?” 何管家滿面笑容,讓趕車的小廝停下車,從身后的車篷里抱出一個不大不小的木箱子,笑道:“就是這!” 顧大河見狀,更是高興,這說明這次不止是信,還捎有其他東西回來了。 婉拒顧大河的邀請,何管家以天色已晚為借口,只在顧家門前停下,等顧大河和王順下車后,幫忙把箱子放上,連門都沒入就急匆匆離開了。 事實上,他是很想進去的,不說其他的,和顧家打好關系總沒錯,只是看顧老太爺那急切想看信的樣子,就不好再打擾了。 不用王順幫他提箱子,顧大河自己親自拎著進門。 剛進門,就聽到站在院子的顧季山問話:“剛剛是誰來了?不會又是請你去吃什么宴席吧?” “不是,是栓子寄信回來了?!鳖櫞蠛雍俸僖恍?。自從從京城回來后,自己就老是接到其他人的邀請,不是本縣的,就是鄰縣的,大家都很好奇自己在京城的生活,即使說過幾遍,大伙兒還是很感興趣。 這話一出,顧家就立馬轟動了,其他在家的人趕緊圍過來。 話雖如此,其實也沒多少人在老宅,二房一家在顧大河夫婦回來后,又搬到縣城居住了。 箱子一打開,大家就先注意到那幾本整整齊齊放著的書籍。 “這是栓子寫的第二本算學書!”顧大河認真辨認了一遍,看到封面上兒子的名字,頓時喜氣洋洋地宣布,“栓子又寫出一本書了!” “阿彌陀佛,菩薩保佑,咱家栓子真是又聰明又厲害!”老陳氏一聽,馬上念了一句佛,摸摸自己手上的佛珠,臉上的皺紋都舒展開來。 像許多老年婦人一樣,老陳氏在不愁吃穿后,就迷上了信佛,時不時去廟里走走,為了保佑大孫子在外面安好,保佑平平和安安能早日考上秀才,她是不吝惜捐香火錢的。 顧大河展開信來看,讀了一遍。 四人知道顧青云一切還好后,心終于放下來。 小陳氏微微一笑,探頭道:“信里不是說要把其中一本給族里,給兩本縣學嗎?當家的,你記得早點拿去。還有,咱們自家要留下一本?!?/br> 顧大河點頭:“我肯定記得?!?/br> 顧季山一直笑瞇瞇地摩挲著書本不放,手的重點放在顧青云的名字上,奇怪地問道:“栓子怎么只給族里一本,給縣學兩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