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4
覺得異常古怪,但在如今的朕眼里,簡直太過明顯。朕定了定神,回首再望——太階之東,自北向南,一溜兒六個神主整齊排列開去。那是功臣配享太廟的位置;而能擺在朕的宗廟中,自然都是朕的臣子。六個人,都有誰?朕的心臟忽而砰砰狂跳起來。一室宗廟的寬度算不上多遠;可朕走得越近,步伐就愈發沉重。因為隔著幾步距離,朕的目力已經足夠看清北邊第一個神主上所刻的金字——太尉燕文忠公謝鏡愚。一時間,朕簡直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從始至終,朕與謝鏡愚在天下人面前都是君臣關系,也許該哭;事到如今,朕終于能在夢里看見謝鏡愚、即便只是牌位,又也許該笑……深色木牌靜默佇立,令朕想起謝鏡愚低眉垂首時的恭謹姿態。隨便動神主確實不敬,但朕已經動過好幾個,也不差他這一個。況且只是在夢里……朕終究伸出了手。供奉于宗廟的神主之位木質致密,相當沉重。朕小心翼翼地把外頭雕飾描金的那層提起,刻滿小字的夾板便露了出來。借著長明燈透出的燭光,朕仔仔細細地讀,從頭至尾,一字一句。就該是這樣……怎么會這樣?全都看完之后,朕有半晌失神。倒不是說朕錯看了謝鏡愚:但……時者運也,非人力所為,亦非人力所及。一股似曾相識的憋屈無力旋即冒出,沉甸甸地壓在朕心頭。母后是這樣,太子哥哥是這樣;到了謝鏡愚,仍然還是這樣——若是照有所得必有所失的說法,這是否就是朕未卜先知所必須承受的代價?朕張了張嘴,卻聽不到自己的聲音。又枯立半晌,朕回過神,才發現眼角有些濕意。神龕角落,蠟燭已然燃至小半,珠淚長垂,冥冥中似有同感。即便心如刀絞,也有正事不得不做。朕將謝鏡愚的神主重新放好,便打算折身去看剩下五個??刹豢磩t已,一看下一個,朕就愣住了——司徒梁文昭公雍蒙。朕不敢置信地眨了眨眼,又眨了眨。雍蒙?他的神主不應該和太子哥哥、其他諸位兄弟一樣,擺在父皇的宗廟里么?怎么會在朕這兒?此時,天光微曦,窗紙上已然透出淺色。這是大夢將醒的前兆,就算朕想查看雍蒙的神主夾板也來不及了。此時最重要的當然是記下其余四人的名字,朕匆匆移動步子,挨個兒察看——李簡光,黨和,周不比,花……就在朕走到第五和第六人的神主之間時,外頭遽然涌進一大片炫目的白光,牌位、燭火、廟堂逐一被卷入消失——朕緩緩睜開了眼睛。金龍紋繡的帳幔躍入眼簾,正是飛霜殿寢宮的布置。夢中情形如走馬燈般地在腦海中穿過,朕又閉上眼,強迫自己記住盡可能多的細節。若不這么做,朕可能就會和當年一樣,只能回憶起最重要的幾點。又過了好一陣子,朕才重新睜開眼。夢里不盡然是朕期待中的東西,但至少這回朕盡力記全了。至于其他的……對比夢境前后,朕簡直想苦笑。蔡邕寫得好,晝騁情以舒愛,夜托夢以交君。前半句算是有了,后半句也能算有;可半路突變,畫風差距也太大了罷?倒不是說夢沒用,可是……朕努力不去想令朕難過的那部分。六個大臣夠格配享太廟,算上雍蒙,朕如今只有四個;剩下兩個在哪兒呢?李簡光,花……朕反復咀嚼。前面的至少有整個的名字,相對好點;至于后頭的……天知道本朝到底有多少個姓花的?能用于參考的只有一條,此人是單名。雖然無法靠這個排查出唯一正確的那個,但勉強能算聊勝于無……朕又有點想苦笑,但還是控制住了。怨天尤人于事無補,朕只能努力考慮,有沒有其他辦法能把朕將來的凌煙閣功臣找出來。可話再說回來,雍蒙竟然配享朕的太廟?朕實在很難想象。照本朝的規矩,沒當皇帝的皇子配享其父皇的太廟;除去叛亂被除名的,至今沒有例外。而截至目前,即便有兄弟之名,朕和雍蒙也稱不上多熟。猛然告訴朕,其實雍蒙也是個忠臣……朕絞盡腦汁,也想不出期間到底發生了什么。配享太廟一事,可以由朕親自指定,也可以由之后的皇帝追加,畢竟不可能所有臣子都在朕之前過世。但不管是朕指定的還是后面的皇帝指定的,臣子想要配享太廟,那就必然得做出天下人都認可的功績。說雍蒙能做出一番事業,朕還是信的;只不過,他的事業做大之后卻沒有生出反意,著實有點稀奇……若是朕沒料錯,當年不僅雍至等人以為雍蒙將要繼承大統,雍蒙自己也如此認為。因為雍蒙才名滿興京,風頭最盛的時候正是太子之位空懸的那年。朕不敢保證雍蒙本人在其中推波助瀾,但他心有所想,縱容他人議論就不可避免。然而,被立為太子的皇子卻是朕。塵埃落定,他再把自己擱在風口浪尖的位置上就是找死。為求自保,他刻意做出一副只愛與客燕飲的姿態。故而,興京城中,提他的人漸漸少了,謝鏡愚隨即聲名鵲起。雍蒙的樣子做是做了,朕也不能說他做得不好??扇诵氖沁@么容易改變的么?更何況雍蒙可能打小就知道自己極可能是諸位皇子中最有能力的那個?六年前他想當皇帝,六年后他就不想了?作為皇帝,朕從不敢拿概率賭博,凡事都要考慮到最壞的情況。正因為如此,朕早前不放心謝鏡愚。也正因為如此,朕把匈奴滅了、吐蕃定了,才敢讓諸位親王出任實職。結果這會兒卻告訴朕,最壞的概率一個沒賭到,朕之前純屬瞎擔心?不是說朕就期待事情變到最壞,然而……朕不免又認真想了想。謝鏡愚之事應該算是朕疑心病犯了,可雍蒙還真不見得。畢竟,若朕沒采取先手準備,他絕對比謝鏡愚更具威脅。他日后能成為忠臣,說不定正是因為朕斷絕了他可能循去的其他道路。真要如此,也是人之常情。畢竟,雍蒙看著也不像是一條道走到黑的性子;反觀謝鏡愚……朕心情相當復雜。朕能許他彼此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就沒打算一直瞞著他;只要有合適的時機,朕必然會對他坦白未卜先知一事。畢竟朕之前已經不小心在他面前說漏過一次嘴,總得圓上;再者說了,朕活得算長壽,沒什么可令人擔心的。不過,現在情況不同了。以謝鏡愚的聰慧,若朕對他撒一個謊,其后就要用無數的謊來彌補,更別提還有可能被看穿。若是朕打從心底里不想讓謝鏡愚知道某些事,最好的辦法不是半真半假地提,而是——絕口不提。只要朕不開這個口,誰也想不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