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62
軍完全與傳說中的懈怠散漫,游兵散勇不一樣,反倒配合默契,還會轉換新陣型,□□手,騎兵,刀盾手整齊劃一,精悍無比,簡直就跟吃了猛藥般,再有完全針對郭匡馬兵弱點的攻擊性的陣型。 郭匡的軍隊幾乎是陷入圍攻的泥潭之中,若非兵力雄厚,早就被啃食干凈了。 但即便如此,郭匡的兵馬也是慌不擇路,竟被京都守軍殺到了眼前。 “大人,我去為你殺條血路?!惫飷蹖⒛抗鈭砸愕?, 他本事的確不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柄長刀屠戮盡不知多少性命。就在他為郭匡破開圍攻陣勢時,一支冷箭破空而來,穿過了他的頭顱,鮮血四濺,刀法好,也未必能擋得住利箭。 京都高高的城墻之上,錦榮收回了弓弦,語氣涼薄道,“可惜,那一箭本是沖著郭匡去的?!?/br> 但這一箭跟要了郭匡半條命沒什么不同,見到愛將慘死,郭匡目眥欲裂,心痛不已,差點沒吐血。 因為第二箭又來了,錦榮再度拉弓搭弦,不過因為戰局混亂,變化多端,也沒能射中郭匡,只弄死了他身邊的幾個人。 郭匡此戰輸的很慘,帶來的軍隊硬生生去了一半,包括他那視若親子的愛將。 而其他人看唐錦榮的目光也不同了,這樣的本事,屈居于后宮實在太可惜了,難怪天子臨終前令她攝政。 一戰定結果,錦榮在安排了剩下事宜后,便走下城樓。 唐文賓面色有點小糾結,在見識了女兒的兩項君子之藝后,忍不住問道,“你到底學了多少東西?” 那個劍術師傅也就在他唐府待了兩個月吧。 錦榮眉眼一彎,“一點點吧?!?/br> 有些是學的,有些在一接觸始就似曾相識,好像本來就會那些東西。 錦榮下了城樓后,在宮人搭建好的茶棚坐下了,并不急著回宮, “還有什么事么?”唐文賓疑惑問道, 錦榮飲了一口蜜水,慢條斯理地道,“我在等?!?/br> “等什么?” 錦榮眸中閃過冷芒,“等郭匡的人頭?!?/br> 很快,唐文賓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護送那些官員去迎接郭匡的禁軍侍衛,真正回來的只有一半,另一半則埋伏在了今日一戰后,郭匡會敗退逃跑路上,以掩埋好澆上火油的稻草,預備好斷裂的橋梁。 絕對能讓郭匡剩下的一半軍馬死無葬身之地。 步步為營,環環相扣,陰毒狠辣,端得是好計謀,連錦榮也不得不內心愉悅了一把。 至于,為什么這樣的手段用的如此熟練,很簡單,她就是那么厲害,還有什么不會的么。 半個時辰后,倚劍帶回了叛賊郭匡的人頭。 也正好給了錦榮提拔身邊侍女為女官的理由,雖然即便沒有這個理由,現如今,也沒有人敢在明面上反對她的決定了。 能在短短幾個月,將京都守軍變為一支訓練有素的虎狼之師,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郭匡原本管轄的州縣也由京都派人接任,京都又傳太后詔令,命各地州牧入京述職。 有稱病者,便以不堪其任卸職,等到各方州牧陸續入京后,就發現自己的人已經傳不出消息了,也收不到外面的消息。 分明是被軟禁,卻又有苦難言。君為臣綱,方為本分。 唐文賓憂心忡忡道,“這會不會逼反一些人?” “那就反了好了?!卞\榮細細批改著奏折,抬眸道,“道義這東西,只和懂道義的人講?!?/br> 唐文賓啞口無言,錦榮說的不錯,有大夏皇室這個名頭,做什么事都不為過,也從未有君王要討好臣子的,雷霆雨露,俱是皇恩,各地州牧之職,可從來不是什么世襲的爵位。 單是蓄養私兵,截留賦稅這兩項,已是罪無可恕。放在亂世,是明智之舉,但若在太平之世,則無異于叛賊。 單看誰更厲害些罷了。 名為述職實為軟禁留在京中的各方州牧有的如坐針氈,有的沉著靜氣,自恃在州地有暗手準備,哪怕身死也可以隨手應對。 甚至有少數者游走京都各方,拉攏利誘。近日,頻頻有車駕停留在藺府門前,依藺府名望之盛,故舊之多,也不奇怪。 在眾多賓客中,藺素獨獨見了兗州州牧宋澄一面,密談良久。 宋澄離去時,神情卻并不輕松。 隨侍問藺素,“宋大人在兗州政績卓越,公子不也是對宋大人贊譽有加?” 藺素卻只是微微嘆息,“可惜了……” 可惜,宋澄生錯了時代,亦或是偏偏這代出了個唐錦榮,注定亂世不成。即便宋澄有大才,也至多良相爾。 錦榮待在皇宮里,借著底下人送來的情報,倒把各方州牧大吏計謀百出,手段盡用瞧了個清清楚楚,其中不乏有連她也贊賞之人。 但這也只是純粹閑暇時的樂子,她還有太多的正事要做。 整頓吏治,改善民生,士農工商。 盡管很多人多次上折子表示所管州縣事務繁忙不宜久留京都,但都被駁了回來,理由也是正當,述職未結束,還需評察。 哪怕是最沉著冷靜的州牧大吏也忍不住心急氣燥了起來,卻又無可指摘,在京都內一應待遇都是上等。 沒想到,這一留就留了兩年。 不是所有人都是周文王,被囚多年還能寫出。就算有這份氣度的,在被放出來后,發現外面已經天翻地覆的變化,自己的位子也被換了的時候,也會忍不住氣暈過去了。 錦榮整頓吏治的手段之一就改革吏治機構體系,收攏權力于中央,甚至改推舉制,而試行招賢榜。 這所觸及到的利益甚廣,包括藺家在內的諸多世家貴族都站在了攝政太后的對立面,甚至有動過少帝的心思。 然而,勝利仿佛始終站在唐錦榮這一邊。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少帝的存在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籌碼,如今的攝政太后隨時都有改換天下的實力。 錦榮笑瞇瞇道,“爹,坊間傳聞,你都要當太上皇了,高不高興?” 唐文賓:“……” 論上位的本事,他果然不如他女兒唐錦榮。 唐文賓深吸了一口氣,“錦榮,不如……” “爹,你考慮這么久,那還是算了吧,反正我對當皇帝也沒什么興趣?!卞\榮打斷了他的話,攤了攤手道。 唐文賓不會說,他早已經做好女兒會篡位的準備,現在錦榮卻回答這個。 錦榮純良一笑,“我可是個好人?!?/br> 大勢已定,聰明人多懂得順應時勢,甘心拜服,就算有不甘心的,也只得收斂了爪牙,已失先機,難有翻盤機會。 宋澄便是其中聰明又極有能力的人之一,于推行科舉制上有功,拜為九卿之一。 第190章 “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