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9
做的會對后世有什么樣的影響。 有人說順其自然不好嗎?尤其在知道了后世何時衰落何時昌盛, 什么樣驚天動地的大事會在什么時候發生,就更應該不插手才對,但錦榮卻不是這樣的人。 插手去改變了又如何, 這個世界每天都在變, 為什么還要拘泥于那些所謂的歷史記憶?曾經身為司命天君的錦榮也有不同的想法, 前事可測,后事可改。 錦榮若收攏了權力,一人掌握大權,的確可以如曾經那般做她想要做的事, 但她卻不愿意動搖現在固有的朝廷內閣制度,會改變那是因為它還不夠好,不適應這個時代,但事實上,這個制度非常的適應,甚至數百年后,這一制度得到了更大的衍生,變得更為優秀。 她不會去動搖內閣的制度,那么也就意味著她不會走到臺前,去推動這一場變革。 錦榮需要一個代替的人選,在臺前去實現她想要看到的東西,無論是太平盛世,還是其他。 韓朗只是她看中的人選之一,如果他沒有她需要的那么好,緇衣衛也不會再跟在他身邊,半保護半監視了。又也許,等到錦榮培養好可以甩手皇位的繼承人這十幾年里,都找不到合適的人選,那只能說遺憾了。 失敗也沒什么可惜的,錦榮會盡力去做她能做的,這也許就是坐在這個位子上所承擔的責任吧。 半年后,工部司丞韓朗獻玻璃水泥等物有功,官晉三級,賜銀魚袋。 就在眾人恭喜韓朗春風得意時,又鬧出了別的幺蛾子。 恭王的嫡女嘉怡郡主在一次出外春郊中,看上了韓朗,在差人打聽那位清俊文雅公子是風頭正勁的韓朗后,就更喜歡了,她以前還讀過韓朗的幾首詞,樣貌好,人品又佳,才華橫溢,嘉怡郡主覺得這就是她喜歡的夫君人選。 而韓朗的未婚妻秋意依則被她直接忽略了去,不過一個窮酸書院院長的女兒,嘉怡自信勃勃,韓朗聰明就該知道怎么選。 然而,正是因為韓朗聰明,他就更不會舍棄秋意依了,莫說兩人之間多年來的情分,便是為了不背上負心薄幸的名聲,他也斷斷不能接受嘉怡郡主的好意。 于是一連幾日都是避著嘉怡郡主走,更是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清白。 為了安秋意依的心,也是為了讓嘉怡郡主死心,他將在老家的母親,還有秋意依的父母接來京城,準備辦婚事。 這一下可氣壞了嘉怡郡主,這些天她向韓朗示好的事鬧的滿京城人盡皆知,結果韓朗還是要娶他那個未婚妻,這讓她嘉怡郡主的面子往哪擱。 她自幼受寵,半點氣也受不了,直接求了父王讓天子賜婚。圣旨一下,看他韓朗還從不從。 皇室子嗣單薄,恭王爺也只有這么一個寶貝女兒,起初嘉怡說她看中了韓朗時,恭王也覺得滿意,此朝沒什么駙馬郡馬不可入朝為官,能有一個前程似錦的如意佳婿,自然不錯。嘉怡想求陛下賜婚一事,就是為了女兒的臉面和心意,他也不可能不聽。 “陛下,恭王求見?!标P內侍低頭作揖道了一聲。 嘉怡郡主鬧得滿城風雨的事,行宮這邊也不是一點消息都沒聽到,只是陛下不在意,其他人也不敢多嘴罷了。今日恭王求見,誰也能猜得到為的是什么。 “讓他進來吧?!卞\榮閑閑道了一句。 幾位內侍心中暗松了口氣,要是陛下真不讓恭王進來,以恭王的性子還真做的出在行宮外一哭二鬧三上吊。 哭先帝,鬧他們這些宮人,尋死說陛下要逼死他們這些老家伙。 博陽王的事令宗親還是隱有不滿,雖說博陽王犯的是死罪,但歷任皇親,最壞的境地不過圈禁終身,當今天子年紀不過二十,卻能輕易砍了博陽王的頭,這不免讓他們心生余悸。 恭王便是這群宗親中的領頭人物,威嚴甚重,先帝仁厚,待這位堂兄弟極好,因他膝下唯有一女,出生便封了郡主,享公主待遇。 與先皇相比,當今太子就差多了,可以說完全不鳥他們,年節時賞賜都是依舊例而為,趕上幾年崇尚節儉,還減去了不少,更別提什么召見,安撫了。 朝臣們則對這幫宗親的待遇表示很淡定,他們一年到頭也難得見到皇上幾面。但朝臣和皇親還是不同的,為官盡忠職守,立功建業自有朝廷封賞晉升,皇親卻封無可封,雖貴但無實權,一身榮耀仰仗天子對他們的態度。 劉內侍猜測著陛下為安撫這幫宗親,怕是會在此事上偏向宗親,不是徇私,而是為了大局。和他共事了多年的關內侍也是這么想的,至于受害的又不會是韓朗,天子賜婚,誰也說不出個不是來。 陛下會讓恭王進來,怕也是這么打算吧。 然而,錦榮再次讓他們刷新了對皇帝這個存在的認識。 “朕堂堂一個天子,又不是什么媒人?!卞\榮露出了頗為嫌棄的神情。 恭王頓時啞了聲,他再說下去,難道是要把天子當作媒婆那民間三流的小人物啊。 “可嘉怡是陛下的堂妹,那韓朗又是陛下的臣子,為他倆指婚乃是天子善意啊?!惫跤掷鹆擞H情情分。 誰之錦榮竟理直氣壯道:“可朕已經不上朝很久了,嘉怡也沒見過幾面?!?/br> 恭王忍不住喉嚨里含了一口血,旁邊的宮人也連忙低下頭去,掩住不忍直視的面色,很久不上朝了這真不是什么驕傲的話。 劉內侍在心里暗道,幸好沒讓瞿閣老他們聽見,否則都得氣的少活兩年。 錦榮又道,“韓朗是工部的官員,上有工部尚書,再上有瞿閣老,你找他們好了?!?/br> 這甩鍋甩的真是格外順溜。 然而,恭王會去找瞿閣老,工部尚書嗎?當然不會,一是他自認這是皇家宗親的事,和朝臣無關,二是他也不敢去找朝廷官員。 要知道,大魏朝官員,尤其是御史言官,都有一顆蠢蠢欲動想要拳打皇親國戚的心,這和他們剛為官熱血報國的情懷是等同的。 過去是先帝仁厚,護著宗室皇親,但現在,自從出了博陽王這么一檔子糟心事,朝廷百官盯著皇親國戚的目光都嚴了許多。 只要有一點行差踏錯,恐怕就是紛至沓來的言官折子。恭王也就仗著輩分來天子這里來鬧一鬧了??上麉s忘了他的這位皇帝侄兒的荒唐性子,皇帝要是耍起賴來,又能奈得他如何。 恭王一臉苦笑,比之來時更為恭敬地告退了。 賴在太后宮里撒嬌弄癡的嘉怡郡主聽聞父王沒能討得賜婚的圣旨,一時驚的半天會回過神來。 天子派來傳話的人還把當時的話又給太后和嘉怡郡主說了一遍,嘉怡郡主實在沒想到皇帝堂哥居然真的不給面子,還有這甩鍋耍賴的話,哪里有一個皇帝的風范。 嘉怡郡主也就只敢在心里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