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28
移開了。 不用看瓷碗的釉色,光是看上面的花紋,就知道這些瓷碗是普通的現代工藝品,還是被淘汰了的那種。在漢州的批發市場,都找不出這么粗陋的瓷碗了。 將灶屋看了一遍,褚凝的目光落在了碗柜底下豎著的那塊菜板上。 這菜板并不是尋常的木頭樁子,倒像是用什么牌匾改造而成的。 不過這由牌匾改造而成的菜板顯然已經用了很長一段時間了,上面全是斑駁的菜刀痕跡和殘留的蔬菜渣。要不是褚凝眼力夠好,只怕也不能從這上頭看出牌匾的模樣來。 褚凝一時有些好奇,指著那塊菜板道:“大爺,能把您這菜板翻過來給我看看嗎?” 菜板豎在外面的地方,是牌匾背后的位置。要想看清楚這牌匾到底是什么樣的,還得翻一面才行。 李大爺看了褚凝一眼,就像是在看一個傻丫頭似的。 在他老人家心里,這城里來的小丫頭是真傻。 花了八百塊買下他那些破爛首飾不說,現在更是對一塊臟兮兮的菜板感興趣,這不是傻是什么? 不過,這些城里人要是不犯傻的話,他也沒辦法坐在家里就能掙錢了。 抱著能繼續掙錢的想法,李大爺高興的應了一聲,道:“想看就隨便翻著看。只要你們不把我這里的東西弄壞了,讓我沒有吃飯的玩意兒,你們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褚凝笑著道了聲謝,正要上前去翻那菜板,孟東岳已經率先一步走了過去,將菜板翻過來放平了。 實在是這地方太臟了,孟東岳不忍心讓褚凝親自動手,這才主動代勞了。 褚凝倒沒在意這些,她湊近了一看,發現這塊菜板果然只是某塊牌匾的一部分。而在這菜板的正面上,雕刻著一個大大的“李”字。 認真看這雕刻手法,中規中矩的,雖然沒什么缺點,卻也找不到出彩之處。 牌匾所用的木材,是常見的櫸木,產于我國南方,所以也被北方人稱為南榆。 ☆、第339章 沒落的祠堂 櫸木這種木材不算名貴,但在傳統家具的使用中卻非常普遍,尤其在民間的推廣度極高。 不過,也正因為櫸木在民間十分受歡迎,它的砍伐度自然也很高。 以至于發展到現代,可以使用的櫸木木材已經非常少見,甚至一度被列為國家保護性木材。 但總的來說,櫸木家具在價值上,比其他名貴木材所制的家具,顯然還是差了不止一籌。 李大爺家的這塊牌匾是塊好牌匾,不過認真說起來的話,文化意義比金錢價值要更高一些。 說白了,就是這被損壞的牌匾根本不值錢。 如果這塊牌匾是完整的,櫸木木材夠大的話,還能收回去做成別的東西。 可現在,就這么一塊菜板大的木材,還被當做菜板用了那么多年,斑痕累累的,想改造利用都沒處下手,褚凝自然不會對它感興趣。 倒是李大爺,在看到那個臟兮兮布滿了污垢的“李”字之后,愣了好半響,臉色陡然間變得有些復雜起來。 看得出,他這次流露出來的感情是真摯的,而非之前那樣,為了將手里的東西多換點錢,故意講些容易讓人感動的故事出來。 “這塊菜板,我自己都快忘了它的來歷了……”李大爺感慨道,“還多虧了你們今天的提醒?!?/br> 褚凝沒有搭話。 她實在是被這位老爺子的演戲功夫給鎮住了,哪敢再胡亂搭腔??! 孟東岳無所顧忌,好奇的問道:“大爺,您這菜板,還有什么大來歷???” 李大爺笑了笑,臉上的皺紋形成了棱角分明的溝壑:“大來歷算不上,小來歷還能說上幾句。你們這些年輕人,別看我們李家溝現在是沒什么人在了,可放在十幾年前啊,咱們這兒熱鬧著呢!住的人家也多!這附近幾塊山頭里啊,住的都是姓李的人,一個祖宗傳下來的。繞過我家旁邊那座小山坡,原先還有我們李家的祠堂在呢!” 李大爺家里的這塊菜板,原本就是“李家祠堂”的牌匾。 這些年,山里頭的人紛紛往外走,李家溝早就沒什么人了,李家祠堂也早就敗落了。 現在的李家祠堂,跟李大爺家附近那些塌陷了的房屋差不多,里面長滿了野草,連個下腳的地方都沒有了。 原本祠堂里放著的那些東西,也被李家溝的村民們給瓜分了。 李大爺家,就得了這塊“李家祠堂”的牌匾。 這塊牌匾拿回來之后,李大爺想了很久才發現能拿來當菜板用,直接讓回家的兒子把它鋸成了好幾塊,全都當菜板用,用壞一塊就換新的。 到現在,十幾年過去,李大爺這菜板,也已經用到了最后一塊。 他這些年換菜板都換習慣了,時間一長,自然就忘了這些菜板,原本是他們李家祠堂的牌匾。 聽到李大爺說自家祠堂的東西都被分掉了,連牌匾都被做成了菜板,褚凝等人一時間都有些無語。 祠堂,放在古代,那就是一個家族最重要的地方。 可是現在,卻沒落成了這個樣子。 哪怕是他們這些在城市里長大的年輕人,并沒有見過真正的祠堂到底是長什么樣的,也難免為此感到惋惜。 李大爺似乎也很不好意思,還有些懷念和惆悵:“這兩年,倒是有些出去后發達了的李家人回來過,也提出過要重建祠堂,讓每家每戶看心意捐點修祠堂的錢,再立個功德簿子。還說等祠堂重新建好之后,每年清明節李家溝都要大辦一次宴席,讓散落在外的李家人也每年回來聚一次??晌覀冞@里實在是太偏了,好多人根本就不愿意回來,這錢也一直沒湊起來?,F在都一年多了,修祠堂的事情還是沒定下來,估計以后也沒什么指望了?!?/br> 現實就是這樣。 真正留戀家鄉的大多都是老人,那些走出山里的年輕人,怕是回來一次都嫌路遠曲折,又哪里會愿意在這么個偏僻的地方,再費力氣修什么祠堂? 褚凝等人也不知道該說什么。 這畢竟是人家家族的事情,他們這些外人,當然不好貿然指指點點。 李大爺也只是一時心血來潮,才對幾個外來的年輕人說了這么多。 畢竟,他一個人獨居在山下,平時能聽他說話的都有他養的那些雞和羊。難得遇到幾個肯聽他說說話的年輕人,他一下子沒忍住,這才說得有點多了。 褚凝安慰道:“大爺您別擔心,現在農村發展也很快。您這里山清水秀的,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