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0
過,被外公夸過不少,想來應該能讓席瑜桐滿意。 可是這不是在她自己家里,而是在人家的店里。 沒有老板的同意,她怎么能隨便去動人家的東西? 席瑜桐看出褚凝的的顧慮,眼底的滿意又多了一分。 “放心吧,老鐘這里我常來,都不是外人?!毕ね┎辉谝獾牡?,“我讓你泡你就泡,沒人會說你說什么?!?/br> 正說著,鐘掌柜拿著一卷東西從后頭走了出來。 席瑜桐一指鐘掌柜:“老鐘,你說我有沒有說錯?” 鐘掌柜剛剛雖說在后頭拿東西,但其實里面的隔間和外頭的大廳只隔了一堵墻,也沒多少隔音效果,所以他把席瑜桐的每一個字都聽得清清楚楚的。 “席老師說得沒錯,大家都是自己人,不必客套?!辩娬乒裥Φ溃骸霸谖疫@兒,你就當是自己家就好,隨意一點?!?/br> 褚凝笑著點了點頭,心里卻在腹誹。 誰敢真把這里當自己家??? 萬一不小心弄壞了哪件東西,她不定要賠出多少去呢! 褚凝老實的去給席瑜桐泡茶,鐘掌柜已經將手里的東西放到了一旁的木桌上,緩緩攤開。 見此情形,哪怕是之前坐著穩如泰山般的席瑜桐,也不由自主的站了起來。 卷軸很快就鋪平了,鐘掌柜讓到了一邊,做了一個“請”的姿勢:“席老師,請?!?/br> 席瑜桐完全沒有客氣的意思,直接就走了過去。 不過,當她的目光落在面前的卷軸上的時候,眼神一下子就變得柔和了不少。 這樣的變化,就連在不遠處專心泡茶的褚凝,都感覺到了。 褚凝順勢瞄了一眼。 哦,那不是她想象中的古畫,竟然是一幅書法! 而且這幅書法十分簡單,只有四個大字。 天道酬勤! 褚凝從小在外公的書房就見過不少名人書法,對書法的鑒賞還是有些心得的。 只是這么看了一眼,褚凝就知道,這四個字的字體,是標準的正楷,十分工整。 而且這四個字還帶有自己的韻味,并不死板,堅韌中透著幾分柔和,讓人一眼看過去,連心情都能跟著平靜不少。 偏偏這種平靜并非不起波瀾,反倒能讓人心生斗志,生生不息! 寫這幅字的人很有功力??! 這字肯定很有來歷! 褚凝看字都看呆了,連手里正泡著的茶都忘記了。 席瑜桐像是察覺到什么,一回頭,就看見褚凝那傻傻的表情。 沒想到席瑜桐會突然看過來,褚凝臉色一紅,忙繼續泡茶。 席瑜桐眉頭一皺,卻沒有說什么,反倒對鐘掌柜道:“老鐘,還是你去泡茶吧,反正我也習慣了你的手藝了。褚丫頭,你過來,跟我一起看這幅字!” 鐘掌柜知道席瑜桐這是要指點褚凝,笑著過去接手。 褚凝本想繼續完成自己手上的工作,可是她的心思早就已經放到了那幅字上面去,又哪里忍得了這樣的誘惑? 低聲向鐘掌柜道了聲謝,褚凝還是走到了席瑜桐身邊。 “看你剛剛泡茶的手法,顯然是有幾分功力?!毕ね┑牡?,“反正以后還有的是機會,下次你再泡茶給我喝就行了。至于現在,你給我說說,關于這幅字,你都看出了些什么?” 褚凝想了想,把自己對字的感悟說了。 席瑜桐點點頭:“能看出這幅字的意境,說明你還有幾分天分。不過,若是我讓你鑒定這幅字,你會怎么鑒定?” 褚凝有些呆住了。 字畫鑒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怕是這一行的大師,也不敢說自己能鑒定出每一幅字畫的真假! 要知道,因為贗品的層出不窮,以及造假者的手段越老越多,從古至今,字畫鑒定對收藏家們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難題! ☆、第135章 紙和墨 字畫鑒定的關鍵,在于紙張、顏料、墨跡和印章等年代上的鑒定,還有技法、筆法、歷史特征以及藝術風格等個人特色的鑒定。 這里頭方方面面的鑒定,對學鑒定的人來說,任何一方面都是一大關卡。 褚凝對字畫鑒定雖然有些心得,但她自己卻是從未真正獨立鑒定過一幅字畫,可以說是毫無經驗。 只是如今席瑜桐都已經開口相問了,聽起來就跟考試似的,褚凝總不能不回答。 想了想,褚凝道:“我眼力有限,能看出的東西不多。要是有什么說錯的地方,還請席老師不要見怪?!?/br> 席瑜桐嗤笑一聲,擺擺手道:“這么小心干什么?我就是隨口問問而已,你看出多少就說多少,也沒什么大不了的?!?/br> 有了席瑜桐這話,褚凝就放心多了。 她彎下腰,細心的看起了這幅字。 從古至今,我國的書法大家不計其數,而且每個人都有著非常鮮明的特點。若是懂行的人,光憑字跡,就能確定寫字人的大概身份。 當然,現在的褚凝還沒有這個眼力。 書法一道看似簡單,實則高深莫測。 懂行的人能夠看懂,可在不懂行的人看來,除了字體的變化比較明顯,其他的什么意境類的東西,完全就是玄乎其玄,壓根兒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所以,褚凝看的不是字,而是紙,還有墨。 眼前這幅字所用的紙,用的是非常有名氣的宣紙。 宣紙,是我國傳統的古典書畫用紙,誕于隋唐時期。 因宣紙原產于安徽省宣城涇縣,這才以此得名。 宣紙向來潔白稠密、紋理純凈,尤其潤墨性還很強。所以,不管是寫字還是作畫,宣紙都能為它們增彩不少。 書畫家們利用宣紙的潤墨性,控制水墨比例,下筆時疾緩有度,就能讓最終出來的作品墨韻清晰、層次分明。 這,也就是所謂的“墨分五色”。 宣紙不但耐老化容易保存,而且還擁有不會褪色的特性,因此還有“紙中之王,千年壽紙”的美譽。 不過,雖然宣紙起于隋唐,但直到明清時代,宣紙的制造技術才達到巔峰時期。 褚凝面前擺著的這幅字,所用的宣紙,就是她見過的最好的那一類。 她可以肯定,這張紙應該產于清朝。 也就是說,寫這幅字的人,是清朝,以及清朝之后出現的人。 確定了這一點,褚凝就開始看寫字的墨。 從古至今,歷代制墨名家數不勝數,但真正能在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