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59
,蘇暮寒發出一聲撕心裂肺的大喊,猛地翻身而起,一拳一拳直直砸向老樹的樹干。 葉落簌簌,驚起樹上寒鴉滿天。無邊的壓抑里,少年終于放聲痛哭,朝著西霞、朝著姑蘇皇城的方向跪了下去。 羅綺離得他并不遠,就隱在不遠處一棵大樹之上藏身。瞅著那少年臉色憔悴,一雙渾濁的眼睛里流露出的目光孤獨而無助,不由心生惻隱。 再念及他當日黑山口與眾人割袍斷義,又想起楚朝暉那場來勢洶洶的風寒,羅綺漸漸硬起了心腸。 想要抓蘇暮寒回營,不再放任他與蘇光復同流合污,羅綺足尖輕輕一點,身形淡淡如煙,從樹上直撲蘇暮寒。 身在半空,她手中白色長練已然飛出,沖蘇暮寒的手臂繞去。 蘇暮寒極盡悲慟與懊悔之中,依然聽到了那微不可聞的風聲。他就地一滾,避開了羅綺手中的白綾。輕嘯之間,手中長劍已然出鞘。 瞬息之間,羅綺已經飄然落在地面,淺淺笑道:“蘇大少爺,既有悔恨之心,與其在這里痛哭失聲,何不此時隨我回營?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安國夫人必定十分喜歡?!?/br> 家是回不去的家,國是回不去的國,縱然心中千懺萬悔,蘇暮寒心性高傲如此,又怎會在羅綺面前低頭。 他還劍入鞘,輕輕笑道:“以為是誰這般好身手,原來是羅綺姑娘一直在這里守株待兔。想要拿我回去是萬萬不能,姑娘不必費心?!?/br> 羅綺輕笑間手中長練再次飛出,分別卷向蘇暮寒的左手與右足,她淺語輕笑道:“能與不能,羅綺自然要試過才知道?!?/br> 老太君手底下這群人個個都是以一抵千,方才僅僅一個照面,蘇暮寒便自知不是羅綺的對手,所以坦然將劍收入鞘中,不準備與羅綺一較高下。 他并不戀戰,而是使出金蟬脫殼之計,將腕中暗自扣著的三枚袖箭急如流星一般射出,分上、中、下三路直撲羅綺面門、前胸與小腹,手間同時彈出一枚煙霧彈,淺粉的煙霧霎時在林間彌漫,成功阻住了羅綺的視線。 羅綺一個輕旋避開射向面門的那支袖箭,手中長練又卷住另外兩根。她透過重重煙霧,想要再次鎖定蘇暮寒的身影,卻終歸慢了半步,只聽得不遠處一聲長嘯,是蘇暮寒招呼了青驄馬飛奔而至。 蘇暮寒飛身上馬,兩腿輕輕一夾,青驄馬絕塵而去。待羅綺沖出煙霧,天邊只有蘇暮寒飛馳而去的身影。 大意失手,羅綺十分懊惱,只能穿越黑山口向李之方報告。 第七百二十三章 成全 羅綺從李之方的帥帳出來,想到方才蘇暮寒壓抑至極的哭聲,心間又有些猶豫,是否該將他的悔意說與楚朝暉知曉。 楚朝暉的大帳就在帥帳不遠處,門口掛著新制的藍白兩色扎染布簾子,下頭垂落的流蘇十分別致。羅綺猶猶豫豫走至大帳前頭,聽得里頭有辛太妃淡淡的笑聲傳出,好似是楚朝暉語氣輕柔地說著什么,明珠脆聲答應。 里頭其樂融融,一派恬淡閑適,羅綺想要扣動門扉的手又輕輕放下。 縱然蘇暮寒悔意滋生,他日戰場上兵戎相見,依然是你死我活的較量。 與其如此,還不如就讓楚朝暉已然沉寂的心依舊歸于平靜,不必再攪動她的心湖。羅綺輕輕折轉了身子,往不遠處的胡楊樹下走去。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千障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且說蘇暮寒打馬回營,靖唐關大門依舊深鎖,蘇光復瞧著只有他一人回城,問及烏金的去向,蘇暮寒淡淡說道:“人大心大,拐了我的墨離遁去。先生,人各有志,由得他吧?!?/br> 打從在滄浪軒落腳,蘇光復便與烏金打過無數交道。烏金隨著蘇暮寒鞍前馬后,從姑蘇皇城到了無錫,由無錫再到邊城,從黑山口一路逃往靖塘關,隨在蘇暮寒身邊不離不棄,若說他棄主而逃,蘇光復第一個不相信。 蘇光復眉頭輕蹙,他斷臂隱在袍袖之中,顯得衣衫格外寬大,第一次對蘇暮寒加重了語氣:“你實話實話,烏金究竟去了哪里?靖唐關是咱們最后的落腳地,倘若被他泄露,可別怪我沒提前警告你…” “先生,既然留他不住,咱們便各人自掃門前雪。你放心,烏金縱然棄主,量他也不會出賣我的行蹤,更不會危及靖唐關的安危。先生當下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何必揪著一個仆從的去向糾結不已?!?/br> 蘇暮寒并不未蘇光復的威脅所動,他輕輕撣落了自己衣角的灰塵,將青驄馬的韁繩隨意一扔,大步往自己房中走去。 好似一桶冷水兜頭澆下,一股寒氣襲上蘇光復心頭,剎那間便在他五臟六腑游走。他怔怔望著蘇暮寒離去的方向,竟然沒有一絲力氣辯駁。 方才蘇暮寒那幾句話分明意有所指,以為靖唐關內憂外困隱藏得很好,沒想到蘇暮寒洞若觀火,早就明徹了關內的真實情形。想來烏金根本不是遁去,而是蘇暮寒在大廈將傾之前,給他留下了退路。 關外的藍天依然那么澄澈高遠,蘇光復撫著自己斷去半截的手臂,那種有心無力的感覺愈加強烈。 錢糧漸磬,蘇光復深深曉得,若再湊不齊余錢買米,這個冬季便是他們的死期。他使盡渾身解數籌集錢財,悄悄傳了童大海與黃捷進來,苦苦商議對策。 生怕高麗反悔,蘇光復又命童大海即日潛入高麗聯系米糧物資,自己無論如何也要保證這一季關內糧草供應安然無虞。 靖唐關內風雨飄搖,一道黑山口相隔的邊城重地卻生機勃勃。 紅薯、花生、高粱、大豆,凡是宋濰源覺得可行的農作物都被他搬來這片不再貧瘠的土地,無數的種子播種下去,漸漸生根發芽,早先種植的玉米已然抽了穗頭,雖然果實參差不齊,宋濰源卻看到了希望。 明燭輝映之下,宋維源心情激蕩地鋪開紙筆,開始給崇明帝寫著奏折,匯報邊城可喜的變化,也為崇明帝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前景。 這封奏折經由崇明帝傳到湯閣老手中,不僅傳遍前朝,也傳遍了整個后宮。 晚間卸去釵釧,湯伽兒獨自倚在榻上,捧著師傅傳回的音訊,欣喜地一讀再讀。伴隨著師傅的描述,她好似瞧見了那一片貧瘠的土地漸漸變為沃土,更好似瞧見了自己與慕容芃曾經規劃過的宏偉藍圖漸漸拉開帷幕,邊城成就了絲綢之路一般的輝煌。 浮想聯翩之間,湯伽兒再也坐不住。她披了件百蝶穿花的寢衣悄悄溜下榻來,再趿了軟底的繡鞋,輕手輕腳跑到對面慕容蕙的寢宮之內。 慕容蕙也未睡去,她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