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2
了石頭加磚加瓦的大屋子,還加蓋了兩間廂房,就是等到孫子成親生子都不用擔心不夠住,更不用擔心破舊,怎么都能用上幾十年,他這一輩子都不用為這個擔心了。這樣的大孫子,在他心里,比他那早死的兒子都出息,怎么可能感覺不好?說嬌氣也就是不習慣夸孩子罷了。 “孩子們都大了,一個個都長本事了,所以啊,都想飛了,這紅軍是飛出去了,只是不知道這些孩子將來會怎么樣。要是一個個都能飛得高,飛的好,我啊,就啥都不愁了?!?/br> 這山溝溝里飛出個鳳凰是多少人的期待,即使不能沾光,不能靠著一二個人讓這個村子大變樣,可只要是有這樣的人,這村子里的人就不會失去希望,就會永遠有奔頭。 “是啊,都飛了,這都已經是出了兩個軍人了,在村子里的人也比以前有出路,村子里有了廠子,就是再不濟,以后這香皂廠里混點飯吃也是能的,老村長,我看啊,這么下去,咱們這山溝溝,也能變成福窩?!?/br> 對于香皂廠,如今村子里的干部寄予很大的希望,往日只覺得是能和隔壁村落什么的,換點好東西,可如今成了國營的,還出產這么多,就是在心大的也知道在,這廠子很有搞頭,是個能依靠著富裕的單位,怎么能不多點想法?這山溝溝里的田地永遠都比不上平原地區,坡地的面積和產量就很是問題,村子里人口在不斷的增加,沒有戰亂,沒有天災人禍的情況下,這人口增加的負擔自然也會越來越重,若是沒有別的出息,單單靠著這些地,過上幾年,怎么夠吃?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聽說你家那口子在相兒媳婦了?年頭上就老譚家剛新進來一個,老戴家進來一個,出去一個,如今到你家了,過不了幾年,這村子里只怕又要多好些奶娃娃了,咱們村人丁又要興旺了?!?/br> “您也別羨慕我,你家那小子也沒幾年了,您老不是連他成親的房子都備下了嘛,對了,老村長,咱們這田是不是在開一點?不然等著這些新婚的兩口子生了孩子,分口糧可就緊了?!?/br> “我也這么想,咱們這里也不可能出去買,隔壁其他村也一樣緊張,沒有買的可能,還是要靠自家,這兩天咱們轉轉,看看哪里合適,到時候我去上頭說。開荒這事兒總要讓上頭知道,順帶申請點政策,可不能到時候一上來就讓咱們多交糧食?!?/br> “是這個理兒,老村長想的周到?!?/br> 不過是走了一個人,這一下子似乎連著村干部的心氣也一并帶的高了起來,干勁十足。 第124章 清點和抽獎 生活總是這樣, 該怎么過還是怎么過, 紛紛擾擾的,又快到一年的秋收了。不用說阿米到時候必定又是個后勤的工作, 誰讓她是女娃呢,誰讓她家就她一個呢,村子里的人們就是在缺人手也不會把注意打到這么一個女娃子頭上的,能讓阿米幫著弄吃的,已經是對阿米能力的肯定了。 阿米對這個工作也挺有熱情的, 所以很是服從村子里的分配,與此同時,趁著這遍地豐收的時節,也難得有心好生收拾了一下自己這半年的收獲。 自打四月份抽獎抽到了數學叢書之后, 阿米的運氣似乎一直都不怎么好, 五月份居然來了一本語錄, 這是讓她提前進入十年的節奏?再有六月份居然是醬菜方子,這山溝溝的人家還能缺這個? 誰家沒有一兩個拿手的醬菜腌制秘方?雖然說這灌頂過來的方子很實用,數量也多,足足有十個, 讓阿米能豐富一下冬日的腌菜品種,可醬菜就是醬菜, 怎么也變不成其他稀罕東西啊。 最最要緊的是, 或許就是因為這個方子,七月的抽獎居然就來了醬菜壇子,還是足足有五個, 半人高,難道說,這是金手指覺得賣醬菜也是個好技能?霉運來了怎么都抵不住,八月五十斤的小米,九月兩斤的綠茶,沒有一樣讓阿米滿意,為了這,早就狠下心不去收購站瞎轉悠的阿米忍不住還是去了幾次,偷偷的賣了不少東西,咳咳咳,也偷偷弄回來不少好貨,呵呵,不說這個,就說這賣了東西后的抽獎吧。 果然阿米的猜測是正確的,霉運啊,就是這么籠罩在她的頭頂了,雖然也有英語精通,植物學精通的技能大爆發,也有老紅木座鐘這樣的實用家居,可另外的兩次卻是讓人吐血的大虧本,一次是奶糖五斤,一次是棉被一套,要不是那奶糖是這個時代奶香味最濃厚的那種,要不是那棉被一套是帶著被褥枕頭,單件足足不下五斤的實在貨,阿米都覺得這是系統故意折騰自己呢。 好在阿米從來都是心大的,凡事都知道從另一個角度去想,這才好些。醬菜怎么了,這醬菜也實用的很,家里有了這些壇壇罐罐的,趁著秋日好生做點,到時候走親送禮都用的上,早飯就這這個還是挺不錯的,再不成做點酸菜魚,酸辣rou什么的,也是一種消耗。小米也很不錯,早飯用這個做粥,營養好著呢,怎么都能吃上一兩個月。綠茶更是城里都少見的,價錢還不便宜,村子里就是老村長也不舍得買,常年吃山里的野茶。有了這兩斤,就是自己不吃,寄給顧小麥也成啊,多好的送禮佳品,說不得還能派上大用場呢。 至于英語精通,這東西這會兒雖然用不上,可等著十年二十年之后呢?多一門語言就多一條路,這可是人家猶太人最信奉的至理,不這樣人家也不能再無數國家兜得轉生存,可見這實用性有多強。要是自己多幾門這語言上的優勢,以后混個外交部都有可能。植物學最令阿米歡喜,因為有了這個,這大山在她眼里就又揭開了一層面紗,什么能吃,什么有毒,什么能治病,比中醫草藥常識都細致,對阿米以后采藥,挖野菜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什么?植物學用來挖野菜大材小用?那你說怎么用?這會兒讓阿米這么個孩子去研究所不成?再說了,這年頭對植物研究好像也沒有后世那么講究吧,真有研究所? 所以啊,忽忽悠悠的近五個月的時間里,真說起來阿米的收獲并沒有什么大的驚喜,連著庫存也沒有多少增加,唯一看著有點惹眼的就是多了一個座鐘,就擺在堂屋的條案正中,和主席像肩并肩。 這年頭有那么一個鐘都是個稀罕貨,村子里就沒有幾家有的,剛擺出來的時候倒是也引來了不少人的稀奇,不過阿米用一個收購站邊上的舊貨攤淘換來的借口就糊弄了過去,現在可不是民國時期了,這年頭更流行那種鐵皮的鬧鐘,這樣木質座鐘確實不夠新朝,說是舊貨很符合常理,更不用說是在收購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