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
書名:錦繡薄涼 作者:固體膠520 文案 若有來生,愿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往生池畔, 輪回過后平凡地孑然一身,到時你遇見我的時機剛好, 我看到桃花紅艷,對你嫣然一笑,我們會靜默相愛。 內容標簽: 生子 宮廷侯爵 虐戀情深 搜索關鍵字:主角:路惠南,劉駿 ┃ 配角:玉錦,柳元景 ┃ 其它:倫理禁錮下的破繭 ================== ☆、楔子 我依舊記得建康城里的孩童當日傳誦的歌謠,安居樂業沒有誰放在了眼里,我卻字字銘心。 遙望建康城,小江逆流縈,前見子殺父,后見弟殺兄。 我并不清楚是何人傳播,只記得城中門庭若市的市井館驛日夜交替地歡鬧,漸漸的那些記憶都遠了…… 在這顯陽殿里已經不知道是余生的第幾十年,老眼昏花,想也想不清楚,我想能永久的保持著年少時的模樣,可終究抵不過歲月的匆匆年華。近日總會午夜夢回,奈何橋旁的三生石上雕刻著我念了一生的名字,我看見他立在輪回之境遲遲不愿離去。 “安心去吧,不論前世今生來世,我總會一眼就尋到你的,下一世,等我一起續上另一半來生?!?/br> 他轉身踏入輪回,一滴清淚落入我的掌心凝成了一顆珍珠,耳畔盤旋的聲音漸漸遠了。強撐著命運守在這顯陽殿,我一身黑錦深衣在春分之時立在桃李之下,清風拂袖,落英紛飛,花白的飛云髻上桃花紅的燦爛,你可還辯得清我的模樣? 紛飛之下穿梭的孩童是我的孫兒,圓滾著身子從落英之中取出最美的一朵 ,跑向我仰著與他相似的眉眼撲進我的懷里,他和他一樣不忍折損鮮活的桃枝,我伸手觸到耳后的花瓣,仿佛又是最初草長鶯飛的落英時節,倚在他懷里,溫暖的春日……我伸手,以為又是夢境的幻覺,他的手指一寸寸略過我的發髻,有一聲聲沉穩的心跳…… 他的容顏還是如清晨的第一縷陽光耀眼,漸漸與我靠近,“你這樣美好,像江南塞上的桃花?!?/br> 三月陽春,是思念最凝重的時節。 “你可還認得我?” “你一如往昔,是世間最美好的存在?!?/br> 桃李之下,落英隨風卷起陣陣花潮,我的身體似是被捧起一般輕盈,被他牽引著在金光籠罩之下升入了溫暖的九重天,一切都會停留在那一年的桃李之夜。 景和三年,宋明帝將太后的靈柩遷至東宮,門題崇憲宮,特賜謚號昭皇太后,葬于孝武帝的東南邊,十里桃林之下與世長眠。 鳳凰于飛東南邊 盤旋帝陵久不回 ☆、西陽城亂 我十三歲時收到了從建康送來的選詔書,是入宮的宣召,丹陽城里轟動了一片,路家終于響遍整個江南。 聽母親說起我誕生時府里來過一個白旗術士,那時的江南春寒未退,陰冷潮濕,我的一聲啼哭喚醒了塞上的十里春桃,一夜過后春風送暖,江水綠波,那術士直說我有鳳儀之相,他日定是母儀天下之尊。父親中年得女又聽聞這一說辭更是欣喜,賞了那個術士不少銀珠子,父親亦是心有所愿,我便取名惠南,路家的族譜上有了第一個帶有名字的女子。 女子及笄,當嫁矣。 詔書是士大夫吳子謙親自送來的,兩年及笄之后入宮春選。路家長年經商與丹陽的官場交情不淺,父親同那吳大夫本就熟絡,滿面紅光的從他手中接過詔書,吳子謙走到我跟前將我細細打量一番,我靜靜地站著,直到他同父親去了偏廳。 我的玉林閣獨立于路家的大院之內,玉錦推門迎我,我始終沒有太大的喜悅,入宮,不過是漫長的人生中的下一個順理成章,這樣早已譜寫好的故事有些麻木不仁。 十四歲生辰,吳子謙送來了建康的遷官令,路家從此步上了官途,父親一直都堅信是我帶來的榮譽,自小便是捧在手心的嬌寵。 宴席開幕,女子退避。母親淡淡的看了我一眼出門上了馬車,那是去普陀寺的方向,我目送母親的車子很遠,父親來時早已消失在視線里。 “不和你娘一道去嗎?” 此刻父親滿眼的寵溺讓我感到憐惜,腦海里是十一歲的記憶里煙霧裊裊的禪房里男女糾纏的畫面,這個府邸里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可告人,只有父親,每個人都知道他的良苦用心。 “女兒更想和父親多呆?!?/br> 知之不多最好。 十五歲及笄之禮是吳子謙的夫人為我主持的,丹陽城唯一一個有品階的女子,第一次將頭發挽起,母親親手在飛云髻上插上金玉步搖簪,發間的花鈿密布,透過銅鏡我看不見母親臉上一絲的不舍。一身粉絳紗復裙是父親送我的及笄禮物,套上嶄新的飛云重臺履,一步步出了我的玉林閣。 紅毯直達門外的石階之下,拜別母親,我俯身跪地重重的朝父親磕了三記響頭,禮成,皇家儀仗隊的鑼鼓開始喧天。 路家之女惠南,品貌雙宜,朕心悅之,今冊封淑媛。 即日起程,一南一北。 隨行出了清江,我從轎簾口終于看不見了路家的大門。 時年元嘉二十二年,春暮。 三日之期便入了西陽城,城里人煙稀少,沒有絲毫生氣,我朝外面的玉錦打了個照面,她從小機靈立即上前跑去找護衛隊首領。鐵蹄聲停在我耳邊,恭敬地掀開簾子對馬上的人點頭示意。 “末將柳元景見過娘娘?!?/br> 他倒是個可靠的人,聽他說來是綠江蠻族趁著北伐失敗國庫空虛之際,起兵動亂,時逢雍州刺史劉道產病逝,蠻族更是猖狂,席卷了西陽城,百姓苦不堪言。 “為今之計,末將還是事先去荊雍營地,再商討行程?!?/br> 荊雍軍,我不是沒有聽過,蠻族肆意動亂鬧得民不聊生,北方流民自發組建的伐蠻軍隊在首領薛安都的帶領下歸順于了朝廷的兵隊,兩軍雙劍合璧,民眾之間便有個荊雍軍的稱號。 荊雍軍營地在西陽城的城郊一處,入營安頓直到入夜了,我只看到了軍中副將朱修之馬不停蹄。玉錦提著一桶熱水進來時天色已經全黑了,透過夜色,篝火之下煙塵四起,帳簾被風煙震起散進絲絲涼氣,我放下手里的不自覺的攏上領口,只聽得一旁的玉錦不耐煩的啐了一口,“就沒消停過?!?/br> 軍馬回營,主帥歸巢,聽聞過荊雍軍的主帥是位不受寵的王族子弟,能接納南歸的北方流民義兵,胸懷天下不拘小節,定是有一番才干的。 營地稍稍安定了,我便早早地睡下了。這一夜,副將朱修之以兩隊兵力突擊荊州的青陽山將蠻子控制在了虎口,蠻族趁亂狼狽撤回了雍州,西陽城重獲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