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60
“姐?!敝旒日矛F在直接稱姐,一則是回南京后,知道自家兄嫂把孟約當作自家妹子,他自然當喊姐,二則是孟約面帶擔憂的樣子,讓他不自覺就直接喊了姐。 “先別說了,趕緊去洗漱洗漱,我讓人給你準備吃的?!泵霞s看著都心酸,從前鞋底都恨不得不沾片塵的熊孩子,如今這滿頭滿臉臟乎拉的樣子,真讓人不敢相信是同一個人,怪不得蕭皇后說是換了個人呢,真是比她還像個換了瓤的。 待朱既彰洗漱更衣畢,又是朱冠玉面小郎君,就是瘦了很多,從前是個圓乎乎臉的風流少年郎,如今這樣子真讓人覺得心疼:“趕緊多吃點,別餓著?!?/br> 孟家的飯菜素來不講究七大碟八大碗,都是有葷有素上幾碟,向來不很鋪張。即使這樣,朱既彰也盯著桌上的飯菜看了片刻,倒沒說什么,只埋頭把量并不多的三菜一湯吃了個干凈。 “夠不夠,不夠再給你做點?” “夠了,謝謝姐?!敝旒日么跉夂?,才同孟約說起一路的見聞,說得差不多就要起身去工學院。雖然所有工事都歸工部管,但工學院離西北更近,工學院也有開工事的權利,比起去南京扯皮,眼下先跟工學院扯皮要更快,也更容易快速實現。 孟約:“行,我們一起去?!?/br> 是得盡快讓西北通自來水,至少,得先把飲用水滿足,其他的倒可以緩一緩。 工學院這邊,在朱既彰過來前,就已經同王醴商談鋪設自來水管網的事:“物力都好解決,鋼筋水泥工學院都能造出來,人力財力怎么說,去工部戶部批文,少說得幾個月,等落到實處,還得幾個月。左幾個月右幾個月,什么菜都涼了?!?/br> “說起來也不難,可以發動所有百姓,開挖自來水管道。當地鄉民飽受缺水之苦,想必是愿意的?!?/br> “這倒行,知州,這樣的話我們亳州可自行承擔這筆開支?!泵磕甑亩愂?,地方都可以留一部分用于方方面面,上任的梁知州素行節儉,州府的賬面上還有不少盈余。 “先下個告示,征詢一下鄉民的意思,州府這邊還得向巡撫衙門上個陳文,等三五天應該能得到回復?!?/br> 孟約和朱既彰到的時候,亳州府的事已基本開出解決方案,只等實施。朱既彰一來,帶著西北重旱災區的消息,讓堂中眾人才舒展開的臉又各自皺成一團。 “只看陳文邸報真看不出來當地鄉民已活得這樣艱難?!?/br> “此事還得請殿下出面,若亳州自攤鋪設管網的支出,西北州府也得能跟上才成。要不然,就得去跟工部戶部左幾個月右幾個月的倒騰?!碑斎?,也不能怪工部戶部,南澇北旱的,工部戶部的陳文堆得跟山一樣,偏都是要慎重處理的,不能只批個已閱了事。 “可以?!敝旒日弥钡浆F在才算松口氣,整個人也不再繃得那緊,這一松弦,竟然倚著案幾的角就睡著了。 工學院與亳州府眾人看向朱既彰皆面色柔和,院長同孟老爺說:“這孩子真不容易,糖水里泡大的,如今也有了這般擔當。若我大明少年皆能如此,何愁家國不興,民族不強?!?/br> 是啊。 更有幸的是,這個時代的大明少年,確實都是如此的呀。 第二六一章 這是怎么發生的 鋪設自來水管網,工學院已經有經驗,并不需舉全院之力,各種小家電的發明創造就一直沒停過。在發明他造的整個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有些他們可以從學過的知識中找到答案,有些卻是需要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的。 所有的電器,孟約都屬于會用,但多半不知道其中什么原理的。就好比正在興修的水電站,她也是一樣只能夠看個熱鬧,最多再吶喊助威,所以,所有的問題,科學狂人們都只能試探著一步一步摸石頭過河。 幸而,大明自太祖以來,學校里就從來不止教人如何習文作賦讀經頌典,數學和工學理學在這幾百年里,發展得可能比太祖想象的要好。人們總是在實踐中發現,那些看似無用的學科,各有其一展伸手的地方。 所以最近科學院的畫風深奧到一般人別說插話,就是聽都不很能聽明白:“不好意思啊,這樣我就完全沒辦法做你們的外掛了,只能靠你們自己去攀登天梯?!?/br> “小姐,快正午了,是去同老爺一起吃,還是去尋姑爺一道?” 這會兒,孟老爺根本沒工夫,反倒是王醴,工學院忙的時候,他還能偷著一點空閑:“去找師兄罷?!?/br> 去州府衙門的路上,要經過寶云樓,寶云樓的水牌昨天剛換過,再過幾天就是倒數第三場戲首演的日子:“明天提醒我一聲,記得來看首演,連著兩場首演我都沒看,也不知道現在戲迷票友都怎么談論的?!?/br> 作為一個合格的繪本大手,傾聽粉絲的心聲,絕對是值得頌揚的職業精神。 “是?!?/br> 州府衙門里,王醴已經收拾停當,正準備回家去吃飯,才動念孟約就來了。兩人遂一道去州府衙門左近的飯館,點菜后上菜的間隙,飯館里有譙郡本地人語帶唏噓地跟人講大明的西北如今怎么艱難。 “溝溝坎坎里,但凡有點水,都恨不得拿舌頭舔干。除了大片大片的林子還能看著綠色,別的地一片黃,別說莊稼禽畜,人都快活不去。誒,肯走的能走得動的,都往水源遷徙,剩下的都是不肯走走不動的?!闭f話的人看起來是個行商,一身風塵仆仆,言談間總是要嘆氣。 “故土難離,連年大旱的,誰知道這離了家還能不能回?!?/br> “大多數委實是故土難離,但也有沒法離的,我往回走的時候,見過三個湊一塊的老人家,盡是被兒孫輩丟下的。有心帶將他們帶到有水的地方,他們又擔心將來兒孫回家去,他們卻再回不去家,不肯同我一道走?!?/br> “唉,雖糧食不缺,這水缺起來,也是千難萬難吶?!?/br> “這天災都幾十年了,幾時能過去?” “別想這事,還是想想怎么扛過去吧?!?/br> “聽說工學院在琢磨鋪自來水管,應當能解決問題罷?!?/br> “這得鋪到什么時候去,就算明年能有,今年的旱災也得生受著?!?/br> “總有個奔頭,比現在看不到光亮強?!?/br> “咱們現今這位王知州,得算是能干的,聽說黃湖肥水那邊已經在開挖土方,兩縣的男女老少盡數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