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7
孟約哪知道王醴在私心里腦補她什么,她琢磨片刻,念著姚錦康之事全是王醴內外奔忙,寫了幅字給他:“對了,王師兄晚上也來孟園吃烤串,仆婦做了涼爽可口的冰鎮酸梅湯,和烤串一起吃,可美了?!?/br> “好?!蓖貂反饝宦?,才接過卷軸,并打開來看,上邊僅有歐陽修寫西湖的一句詞——如今綠暗紅英少,且趁馀花謀一笑。 這句詞,表達的是孟約心里對于人生的淺薄理解——光陰易逝,青春好時光更是不長久,人的一生可能眨眼就到盡頭,誰也不能肯定有來世。所以,珍惜活著的每一天,未必要做多偉大的事業,但至少要讓自己開心。 也是穿越后,孟約才領悟到的,她穿進一本書里,還是個作者仍在更新番外的書,誰知道以后還會有什么鬼出現。好時光也許不會長久,那就珍惜好時光,把它過得像天長地久一樣。 孟約:感謝我先生,如果不是她天天逮著我說詩說詞,我今天也找不到一句這么貼切我心境的詞句。 “多謝?!?/br> “不客氣,總是喊你一聲師兄的,也承蒙王師兄關照?!泵霞s沒說什么無以為報的話,人情有來有往,交情與鄰里之情也是一樣。孟約覺得,王醴是個好鄰居,也是個好師兄,值得好好來往。至于前“仇”舊“怨”,那都隨風遠啦。 卷起卷軸,再道一聲謝,王醴便回泛園,便往書房去,迎門便是孟約繪的那只猴,正抖擻精神虎視王醴,那驚天一棒,仿要砸破他心頭所有濃云一般。然而,畫終是畫,作不得解語花,能作他解語花的……卻委實也不像是朵能解語的花。 此時此刻,王醴很想如同孟約問追風一樣,問一問她:“我該拿你怎么辦喲,你這磨人的小東西?!?/br> “御史?!?/br> 王醴見是派去盯著周文和的侍從,便知是周文和那邊有了動靜:“鹿邑縣來人已入京?” “是,來的是周文和的兄長周文定,并十幾名仆從與幾名女眷。聽說,周家老太太給周文和送了個……房里人來?!笔虖囊彩钦遄迷偃?,才用了“房里人”這三個字,畢竟說是通房,這不還沒通嘛,說是妾無書無契的,算什么妾。 周家給周文和送什么人來,王醴并不關心,他只需關心鹿邑縣周家來人,會不會給孟約帶來什么風言風語。女兒家,重閨譽,孟約正談婚論嫁相看人家,不論王醴心中有什么不愉,都不想叫孟約被人唾面。 再說周文和那邊,周文定帶來的房里人,叫周文和很是沖周文定發了一通脾氣。周文定作為長兄,即使周文和如今已是官身,也不可能受他這樣的脾氣:“你還有脾氣,與孟家退親,選官后不返鄉祭祖,兩年余不回家,連書信都一日比一日少。若非父親母親年邁不好翻山越嶺,今日來的便是父親母親,莫非你的脾氣還能沖父親母親使將出來?周君睦,你是登科,又不是登天?!?/br> “再有,說句你不愛聽的,自選官至今,你俸銀加祿米,也不過每月百兩。你如今卻在京城有屋住,有仆從使,能隔三岔五與人酒樓宴飲,放馬縱歌,百兩可夠?”周文定倒不是替自己表功,而是為父母不值。 周文定也是一時的脾氣,周老太太送來的嬌滴滴房里人,直接就往他身上撲,周文定差點命人直接把人打死了事:“長兄,是我一時糊涂,只不過,這女子還是遣送回去罷,這般不矜持自愛的放蕩女子……” 這話周文定哪里聽得,他帶來的女子,原是周老太太娘家的姑娘,論起來也可以叫一聲表妹,幼年也有幾分情誼在。周文定不比周文和,這人重情,尤其是舊情:“君睦,你是要她去死嗎?” 周文定這才冷靜下來,好在他們兄弟倆在屋子里吵架,仆從都躲得遠遠的,并沒有叫外人聽去,不然周老太太娘家的姑娘這輩子就全完了。試想,誰家會許一個“不矜持不自愛的放蕩女子”進門:“長兄,是我之過,你莫生氣?!?/br> “孟家如今住在哪里,你不登門,我總要登門去看看孟伯父與阿孟?!闭撈饋?,孟老爺看周文定可比周文和順眼,那是真當親兒子一樣,如果不是周文定比孟約大十幾歲,怎么輪得上周文和。人都是相互的,孟老爺待周文定好,周文定也就真心拿孟約當親meimei對待。周文和有脾氣,周文定還有脾氣呢,所以才輕輕刺周文和這么一句。 周文和:“兄長,即已退親,兩家便最好不要來往,孟伯父與阿孟,也是這個意思?!?/br> 周文定怒視周文和,卻到底沒說仍要登門拜訪的話。 第六十八章 攘內安外,各盡其力 周文定雖然不能登孟園的門,路上遇見,好歹還能跟孟老爺打個招呼,不至于同周文和似的,孟老爺連面都不愿見。 在歸家路上,孟老爺見到當親兒子一樣的周文定,也同樣仍有笑臉:“文定什么時候來的?” “昨日方至,本想登門拜訪,然……”周文定沒再說下去,邀孟老爺往左近茶館。 說到孟約時,孟老爺提了一嘴盧宕,周文定不知道盧宕是個什么人,但范陽盧氏誰不知道。就是非嫡非長,不是近支而是遠宗,那也是頭頂大帽子,只要是人品德行甚佳,便是上上等姻緣。 周文定也是真心為孟約感到高興,于是便絕口不再提兩家曾定親之事,只談世代交的情份。孟老爺見周文定如此,更覺周文定好,對周家的氣也就少了許多,至于周文和,這輩子都別想在孟老爺這里再得個好。 “來日定要討杯酒喝?!敝芪亩ㄑ援?,另問起一事,問的正是周文和心心念念的榮氏女。 孟老爺與榮意也見過幾面,真真知道那是個怎么夸都值當,分毫不負滿京城贊譽的好姑娘。只是時運不濟,遇人不淑,周文定問到孟老爺面前來,孟老爺沉吟片刻方才開口:“榮氏女出身好,只是姻緣不利,兩嫁侯府,皆負心薄幸之輩。文定,老夫便與你透個底,榮氏女便低嫁也是嫁到侯府,還是叫文和早早收了心罷?!?/br> 這也是周文定來提,近日孟老爺心情又很是不錯,才會這么勸一句,不然,孟老爺管周文和去死喲。 在周文定到京城后的第三天,不知為什么,南京城的氣氛忽然就緊張凝重起來。往日里除半日練兵,余下的時間閑得能出來賣鹽的軍漢們全沒了往日悠閑,正常的半日練兵,竟改作全天。 孟老爺在工部,偶爾聽了一耳朵,說是有個叫“什么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