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9
余人先走了,玻爾將她與奧本海默留下來單獨談了一陣詳實的計劃。除此之外,這兩人還有一點涉及費米的恩怨要解決,便讓她先行離開。 她這種興奮一直持續到走出實驗大樓,看到門口那群日本兵時,才突然覺得有一點冷?;匚哆@一整天,又想起早晨與謝擇益那一番不甚愉快的談話,她等在樓門口,裹著大衣瑟瑟發抖的想:他不會真的不管我了吧? 一層樓一層樓的挨個尋了一遍,見到的英國兵都說沒見到他。她有些沮喪的想:要是他真的撒手不管我了,那我該怎么辦?回去打個電話給葛太太,同她說:小謝已經被我惹毛了,要不咱換個耐性稍稍比他還好一點的人? 大概也不會有了…… 她無奈嘆口氣,拿大衣將自己裹得緊緊的,下了研究院的臺階。那群日本兵顯是剛換了崗,又入了夜,正是無聊時候,見什么都是新鮮的,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將那條剛能容兩輛轎車錯身而過的巷子堵得只能容兩人同行。她一走過去,日本兵群里便響起了愉快的口哨聲,一道道熱辣辣的目光朝她投射來,仿佛一瞬間身上的大衣旗袍被人剝了個一干二凈,此刻正一絲|不掛走在人群里。 她低頭走路,臉上正發著燙,絲毫沒注意到一個高大身影從她身后慢慢靠近過來,一手環過她的腰將她往自己身邊一帶,低下頭,附在她耳邊小聲說道:“我手有些冷,幫我捂一捂好不好?” 不等她回過神,此人動作極其自然,行云流水的摟過她,順帶將手伸到她右側大衣口袋里。 身后身前的日本兵沖兩人吹了一陣口哨,瞬間為兩人開出一條道來。 謝擇益手放進她衣袋里不過一瞬就抽走了,沒有額外的多余的動作。 她衣袋一沉,手一伸,卻真的摸到了一個冰涼的東西。 謝擇益仍摟著她,兩人并肩邁步往前走著,將那一堆英國的日本的軍人留在身后。他接著小聲說:“很冷,是不是?” 她被那個東西震驚到了,喉嚨發干,只能木然的點點頭。 謝擇益臉上帶著點子微笑,一直柔聲說:“現在它是你的了。摸摸看,看上面有什么?” 她指尖滑過槍|管,彈筒,扳機……直到握柄。握柄仍是有些溫熱的,左右兩側都刻著字母。辨認出右側六個字母,她一驚,正要發問,一抬頭,正對上謝擇益一個明亮而灼熱的眼神。 “我最近會時常不在上海,你就交給它照顧了。六發,不論用掉幾發,用過之后,擦掉指紋,就近丟掉,明白嗎?” 他聲音一直很好聽,不論是講廣東話,英文,或是德文,甚至是講帶著粵語口音的中文時。 此刻在這夜深人靜里,這聲音仿佛帶著魔力似的,使她禁不住問,“可是為什么?” 他仍舊想像往常那樣輕佻的說:“我不請自來,可以么?” 話到嘴邊,鬼使神差的卻變成了:“葛太太叫我照顧好你?!?/br> 真是……俏皮話都不會好好講了。 他搖搖頭,自嘲的笑了。 她卻沒有在意這一點細節,手繼續往槍托另一側摸去。摸到右側那個字母,又摸了摸左側那幾個字母,這兩組單詞仿佛讓她著了迷入了魔,幾乎使她抽不開手。 將她帶出巷子,謝擇益松開她,搓搓冰涼的雙手,哈出一口霧氣。 立在她跟前笑道:“三小姐。Zoe Tse的命交給你了?!?/br> 作者有話要說: *這幾章要寫細一點。 推薦幾本關于上海租界的書:、李平書、格美薇、霍塞 —— *請小可愛們不要在我的文下評論比較別的大大的文章,還有我沒上榜真的只是因為……寫這文之前,上JJ看文已經是六七年前了。沒有經驗,不知道自己手速這么慢,也不知道有V后日更且多更這種東西。下次一定全文存稿到2/3再發。 —— *英國陸軍配槍都是左|輪的。 —— *WAR FINISH! ☆、〇一二 夜之四 事實證明, 日本使者的效率快過他們的巡洋艦。謝擇益走后第二天她開始著手指導描繪“鍋爐”圖紙, 連續在研究院熬了一整夜后,第三天圖紙草稿粗略告成。就在眾人做著檢查最小體積及輻射值計算時, 第五天, 依圖紙所需的純石墨已經從海上運達上海,到洋涇浜以北的臨時化工廠進行石墨磚的加工。除此之外, 隔日, 液態鎘、鎘棒與相關輻照量計數器也由一隊日軍衛隊、南京政府代表秘密送達。 “鍋爐”最終決定在cao場中央搭建。建鍋爐之前那一周先在cao場中央快速搭建起簡易試驗棚,實驗平臺則搭建在實驗棚中。 INFT實驗室原址是一所去年英國教會籌辦的天主教學校。一九二八年底學?;拘拗瓿蓵r突然得到一個噩耗:一九二九年起,所有大學校長與副校長不得為洋人。 學校建好了, 神父卻沒法臨時找到一位中國人來做任教??偛荒芏嗄昊I備心血拱手讓人,這時恰好皇家學會突然與教育總長協議在公共租界建一棟物理化學研究院。商議之后, 以英國天主教會的名義, 半贈半賣給了皇家學會。之后,教學樓也用作研究樓,cao場則是最好的反應堆搭建地。 從天主教會學校到研究院的轉變還算順水推舟, 也因此聘請幾位世界名教授前來租界地也不算得太引人注目。也許他國有過覬覦,但是礙于公共租界屬于“列強權利空間”,便都沒有日本這么明目張膽的虎視眈眈。 日本人來前很長時間,研究院處于“被覬覦”但仍在“安全范圍”, 也知道有一位皇家學會會長在外為研究院爭取更多的利益。英國與南京還在利益協商階段,突然日本橫叉一腳,一瞬間,所有利益關系突然順水推舟的達成了, 也不知算不算因禍得福。 除了秘密給研究院派送材料之外,外頭突然大肆宣傳起了日本將如何捐助中國工業、實業與教育建設,大小報紙上鋪天蓋地的都是在宣揚“裕仁天皇陛下如何如何重視科學實驗研究”“日本如何與南京政府商談,準備出資建立中國資源委員會、加速中國工業化”“天皇陛下如何費盡心血幫助他們這位大東亞的老友”以及“中日友好”“中日要攜手合作”等等大拍日本馬屁的陳辭。 盡管快反應與慢反應相輔相成,慢反應得出的數據未來也能直接用于快反應,但是一天之內,所有人都不得不更改研究方向,不少人對此還是頗有怨言。尤其是在上??偵虝c日本衛隊親自護送材料前來,及這兩日報紙鋪天蓋地捧日本臭腳之后,從前不了解中國的研究者們也或多或少了解到這“弱大民族”的本質,連帶她也遭到不少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