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70
加減乘除算什么?吳有為可是全面人才,高等數學自然是教給他們了。比起戶部的那些不知道是不是貪官的家伙們,憲宗皇帝更愿意相信新人。所以跟在憲宗皇帝身邊的懷恩太監,自然對吳有為親近許多。吳有為疑惑的跟著懷恩太監一起進了宮,在御書房,見到了憲宗皇帝。不止是憲宗皇帝,還有內閣的閣臣、錦衣衛的指揮使、東廠的廠督......反正看了一圈,都是熟人!憲宗皇帝見他來了,不用別人說,他就問吳有為了:“不知道吳大學士對日本國此事怎么看?”吳有為懵了一下,李東陽快速的跟他說了事情的原委。因為萬通將昨日吳有為的話跟憲宗皇帝他們說了,他們這才知道,日本國國主的位置,還有這么一段歷史。而汪直他們不知道,那是因為日本國跟大明雖然在地圖上離得近,實際上卻挺遠的,不像是陸路,還能雙腳站在地上,海上風浪高,風險大,且日本國并非年年來朝。更何況發生在他們本土上的事情了。某些人語言不通,也不關心他們的歷史,所以......這就沒能及時想明白這里頭的各種關系。“他們說白了,都是日本國主之后,但是關系太遠了,都不能算是一個曾祖父了吧?”吳有為想了想道:“就算是過繼,也太遠了?!?/br>像是這種沒了后代的人,在大明過繼的話,起碼五服以內,三代以外。吳優為這是特例,而且他當時可是另立宗族,重新打鼓另開張,到現在,吳氏宗族的那些老人們還捶胸頓足,在三老太爺和五老太爺等老一輩兒人過世的時候,還給莫靈山莊發了訃告。結果只是林素管家帶了一些香燭紙錢,駕著一輛素色的小馬車去祭奠了一下,隨后就回來了,連杯茶都沒喝!去,也是因為看在早年是同宗同族的份上,而且吳有為都沒露面,就知道莫靈山莊的態度了。加上當年的事情,的確是吳氏宗族先放棄吳有為的,現在想挽回?已經晚了。“是??!”憲宗皇帝道:“關鍵是現在那邊都沒個......沒個人選......?!?/br>“這有什么?”吳有為壞壞一笑:“他們既然尊我大明是宗主國,我大明便......封幾位宗室過去好了?!?/br>“???”所有人都震驚的看著吳有為。因為他們從來沒有過這種想法!吳有為侃侃而談的道:“其實這種辦法很合適??!日本島國雖然懸據海外,卻是我大明出海的第一個藩屬國,而且倭寇向來屢禁不止,更何況最早的時候,他們還號稱天皇是想當上天的皇帝么?這么大口氣,怪不得上天下降責罰,讓他們斷子絕孫!”眾人莫名其妙的被他說得......后背發毛!因為這是事實!“既然上天示警,我大明作為宗主國,當然不能視而不見,但是他們已經絕后了,作為宗主國的我們,當然要給日本的百姓們一個交代,我大明朱氏皇朝,子孫繁盛,且有親王不止一個兒子,那地方臣建議分封,且因為懸據海外,分封的親王有統兵權!”吳有為又丟下一磅炸彈:“讓親王任日本國王,治理日本。其實占城也可以效仿?!?/br>“這......?!睉椬诨实郯櫭剂耍骸俺勺婊实劭墒窍髁朔踅y兵之權......?!?/br>“皇上,此一時,彼一時?!眳怯袨樯酄N蓮花:“當年是因為各位親王擁兵自重,很不利于團結,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海外那也是一國,治理一國有多累,您是皇上您最知道,等王爺們也知道這種累了,恐怕有些人,您就是給他地盤,他都不想去管理呢!”眾人一陣善意的哄笑,其實大明的親王們性格都不一樣,有的人真的安于現狀,很是當自己是“豬”一樣的生活。也有人不安于現狀,例如現在的寧王。說起寧王也是一個倒霉到家了的娃兒。初代寧王因為是被成祖皇帝忽悠瘸了,順便被成祖皇帝拿捏在手里,被迫跟著造了反,結果成祖皇帝榮登大寶,他們幾個手握重兵的九邊親王,就被成祖皇帝給“杯酒釋兵權”了一把。幸好因為都是親兄弟,成祖皇帝沒跟他老爹太祖皇帝一樣上演一出“火燒功臣樓”的戲碼。但是卻將寧王從北地遷徙去了南邊,又封了“寧”這個號給他,初代寧王可以說是憋屈死的,后來的歷代寧王一直表面恭敬,實際上卻暗自蓄力,他們覺得大家都是老朱家的子孫,憑什么你成祖皇帝這么欺負人???人用完就一腳踹開,當初說好的“平分天下”的誓言呢?以至于蓄力好多代之后,終于在正德朝爆發了。可惜,最后功虧一簀,但是卻不能不說,寧王一脈一直在努力,他們從未放棄過。與其將這個定時炸彈留在華夏的地盤上,不知道第幾代便要爆發,還不如遠遠的弄走,給他們一個“天下”,自己玩去吧!再說了,有些親王實在是無聊,因為“無皇命,不可出封地”的關系,他們連出去旅游都無法辦到。怎么辦呢?他們要么宅在家里,生生孩子,納納小妾,做個宅男,要么......就在憋屈中瘋狂。歷史上的朱桂,便是其一;還有朱檀,也不是個好東西!這都是沒事被憋出心里扭曲的典型。要是他們都治理一地,甚至是一國,那就不一樣了。反正朝廷不會給你一分錢,你到了當地,白手起家,跟他們的太祖皇帝一樣,好好干吧!“這能行么?”憲宗皇帝頗為心動。明制,皇子封親王,授金冊金寶,歲祿萬石,府置官屬。護衛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萬九千人,隸籍兵部。冕服車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謁,無敢鈞禮。親王嫡長子,年及十歲,則授金冊金寶,立為王世子,長孫立為世孫,冠服視一品。諸子年十歲,則授涂金銀冊銀寶,封為郡王。嫡長子為郡王世子,嫡長孫則授長孫,冠服視二品。諸子授鎮國將軍,孫輔國將軍,曾孫奉國將軍,四世孫鎮國中尉,五世孫輔國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國中尉。奉國中尉是最低一級的爵位。且宗室是不能考科舉的,也不要想著種田了,更沒可能經商。早在洪武二十八年,重定歲支祿米數額:親王一萬石,郡王二千石,鎮國將軍一千石,輔國將軍八百石,奉國將軍六百石,鎮國中尉四百石,輔國中尉三百石,奉國中尉二百石。看看吧,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