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5
這句話可謂是王國舅超常發揮了,看似無意一提,實則勾起李豐好多疑慮——究竟是那楊榮桂神通廣大,還是顧昀故意將楊榮桂等人放進京城?安定侯到底是一路風馳電掣地救駕而來,還是本來就另有圖謀,到了京城見北大營早有準備才臨陣倒戈?更不用提那“下落不明”的雁王,倘若他真的和城外叛黨在一起,究竟是被劫持的還是別有內情可就說不清了。眾人的目光意味不明地落在顧昀身上,顧昀卻仿佛無知無覺,坦然回道:“慚愧,臣接到消息的時候已經丟了楊榮桂的行蹤,揚州城內尋找雁王、沿途搜索叛黨又耽擱了許久,險些誤了大事?!?/br>這句話在場文官基本沒聽明白,被兩個人扶著的張奉函卻適時地插話道:“皇上、諸位大人有所不知,鷹甲在天上的時候速度極快,只能陣前或是在小范圍內搜捕目標,從江北到京城這么遠的一段,倘若不是事先知道搜尋的目標走了哪條路,目標也不是什么大隊人馬,三兩只鷹甲找人根本就是大海撈針?!?/br>然而事已至此,方欽一黨絕不肯輕易放過顧昀,情急之下,王國舅緊逼道:“那既然知道事態緊急,顧帥為何不從江北大營多借調一些人手?”顧昀側過頭看了他們一眼,從方欽的角度看過去,安定侯那雙桃花眼的弧度格外明顯,眼角幾乎帶鉤,配上那一顆小痣,無端有點似笑非笑的意思,方欽心里頓時一突——王裹說錯話了,自己抽了自己一巴掌!果然頭一句是超常發揮,這一句才是王國舅的水平。可是顧昀平時不爭歸不爭,人又不傻,此時斷然不會給他再找補的機會。“國舅爺的意思我有點不明白,”顧昀不溫不火道,“那江北大營是我顧昀的私兵嗎?我說調就調,吃緊的前線供給,虎視眈眈的洋人都不管了?敢問國舅爺,我朝除了皇上,誰能一句話興師動眾地將江北大營拉到京城來,勞煩指給我看一看,我親手斬了那亂臣賊子!”他隱含煞氣的一句話把李豐說得回過了神來,頓時察覺到自己方才險些被王裹那芝麻綠豆大的心胸帶進溝里——顧昀手握玄鐵虎符,就算要造反,犯得上跟在楊榮桂這種貨色后面撿漏嗎?顧昀:“皇上,臣這次反應不及,罪該萬死,找到楊榮桂等人蹤跡時已近京城,得知雁王很可能已被此亂臣劫持,投鼠忌器,未敢打草驚蛇,本想向北大營求援,誰知正遇見北大營在九門外嚴陣以待,才知道京中可能出事,好在北大營事先得了方大人的提醒,臣倉促之下只好命九門暫下禁空網,同時放北大營入城,幸而皇上洪福齊天,有驚無險——也多虧方大人準備周全?!?/br>方欽臉皮一抽,感覺呂家黨的眼神已經快把自己燒穿了,他從頭到尾又是裝病、又是匿名,甚至讓王裹沖到前頭,就是為了低調行事,藏在別人后面才是最安全的,最好讓呂常根本想不出這里頭有自己的事。誰知顧昀一把軟刀子捅過來,直接把他穿在了火上烤,呂常方才只是胡亂懷疑,被這一句話坐實了,震驚之余,恨得想把方欽剝皮抽筋。李豐這才知道北大營不是跑得快,而是早就在九門外等著了,一時更懵:“北大營又是怎么回事?”方欽只好暫時將顧昀這個巨大的意外擱置在一邊,連同一位北大營偏將,斟詞酌句地從其妹方氏的家書講起,旁邊有個瞠目欲裂的呂常,李豐又多疑心重,方欽雖然自信此事計劃深遠,自己絕沒有留下一點不利證據,但一個弄不好還是可能引火燒身,只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應對。李豐越聽越頭大,越聽越驚心,此事牽涉之廣、內情之復雜隆安年間絕無僅有,文武百官大氣也不敢出地跪了一片,北大營已經臨時將街邊戒嚴,以免不該有的話流傳到市井之中。而方欽的赤膽忠心還沒有表達完,北大營便收拾了楊榮桂一干人等。楊榮桂在約定的地方沒等到呂常的捷報,卻等來了北大營的包圍圈,當時就知道大勢已去,剛開始本想以雁王為質,誰知新任北大營統領鐵面無私,只道雁王自己的嫌疑還沒洗干凈呢,不管不顧地一箭放倒了挾持雁王的反賊,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一起帶進了城中。除“雁王”這位皇親國戚有特別優待之外,其余人等一律五花大綁,押上祈明壇。楊榮桂一路都在琢磨怎么辦,此時膝蓋還沒著地,他已經開始先聲奪人地喊起冤來。江充上前一步喝道:“你勾結反賊起兵叛亂,有什么臉面喊冤?”楊榮桂以頭觸地,嚎哭道:“冤枉,皇上!罪臣世受隆恩,豈敢有負圣上?此事從最開始就是朝中雁王黨污蔑臣等,罪臣家中金銀相加沒有百兩,國家危難時全已經換成了烽火票,所謂貪墨禍國殃民根本無稽之談,不信您下令抄罪臣的家!臣待皇上一片忠心天地可表,請皇上明鑒!”李豐的聲音低得仿佛從喉嚨里擠出來的:“哦?照你這么說,你私自上京,難不成是來救駕的?”楊榮桂當場顛倒黑白道:“朝中雁王一黨,一手遮天,欺君結黨,無所不為,罪臣清白無辜,被小人搬弄是非,連內弟呂侍郎都不肯相信罪臣,幾次來信逼問,為小人所趁,竟被jian王一黨攛掇著犯下大錯,臣遠在江北,知道此事時已晚,情急之下只好扣下雁王,一路押解上京……”李豐截口打斷他:“小人是誰?”楊榮桂大聲道:“就是那戶部尚書方欽為內弟獻上‘黃袍加身’之計!”方欽怒道:“皇上,叛黨懷恨在心,無憑無據,分明是含血噴人!王裹忙跟著幫腔:“楊大人倘若真的上京勤王,身邊就帶這么幾個人嗎?方才安定侯分明說揚州城內官兵聚集!”呂常痛哭流涕:“臣冤枉!”沈易:“……”他頭層冷汗方才被涼風吹飛,目睹隆安年間最規模龐大的一場狗咬狗,整個人已經驚呆了,第二層冷汗忙不迭地排隊而出,簡直不知道暈頭巴腦的自己到底是怎么全須全尾地穿過這些層層疊疊的陰謀詭計的。李豐:“都給我閉嘴!帶雁王!”被人遺忘已久的“雁王”與“徐令”被人推到御前,李豐目光陰沉的注視著面前的人,冷冷地道:“阿旻,朕要聽你說,怎么回事?!?/br>那“雁王”弓著肩縮著脖,整個人哆嗦成了一團,往日俊秀深沉的五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