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95
雖然表面上是不毛之地,可地下卻埋藏著億萬年的財富,那里是無人地帶,里面埋藏著數不盡的礦類和火油。爺,時代總是進步的,現如今咱們雖然不能開采,可祖孫后代總有一日能夠用上,將這塊地送給羅剎人,爺,我覺得后世子孫,要是知道這件事,非得罵咱們眼光短淺不可!” 四爺聽她這么一說,頓時也覺得心疼。 “西伯利亞真的有那么多礦?” 敏寧搬著手指頭數給他聽,“銅礦、鐵礦、煤礦、金礦、銀礦、鉆石礦、玉礦等等,應有盡有!”最后她有氣無力的說,“您想一想,連貧瘠的外蒙都有那么多礦,更不要說從未被人挖過的西伯利亞?!?/br> 四爺沉默了許久不開口,畢竟那一塊土地是太上皇讓出去的。 尼布楚條約不用說對于大清來說肯定是利大于弊,讓出一塊沒用的土地就能換來邊疆安寧,當年朝廷上下都贊同。 可如今再回頭看,當年簽訂的條約愚蠢的要命,換取一時的安定,并沒有安撫羅剎人的野心,再加上那么一大塊寶貝的土地無條件割讓,四爺恨不得回到那個時代,阻止那件事發生。 可惜就算他回到那個時代也沒用,因為當年他才十一歲,根本無法左右朝廷的政策。 而且當時朝廷正跟羅剎人和準噶爾兩面作戰,為了東北邊緣地帶的安寧,才同意簽訂尼布楚條約。 敏寧則試探性的問,“爺,我看羅剎人現如今并未停止窺視黑龍江地區,甚至還無視條約越過了分界線,想要奪回雅克薩城。不管當年什么原因導致我大清打了勝仗還要割讓土地,至少在咱們這一兩代內要將那塊土地給拿回來,才能夠不愧對列祖列宗?!?/br> 四爺嘆息了一聲,“哪有那么容易?尼布楚條約已經簽訂了三十年,兩方都已經習慣了如今的和平?!毕胍傧破饝鹗聸]那么容易。 敏寧提高了聲音質問他,“難道就眼睜睜的看著羅剎人繼續蠶食咱們的土地?” 四爺安撫她,“眼下國內的情況未定,新大陸,還有日本都得靠著海軍震懾。八旗改制還未完成,眼下不適合再動兵戈?!笨偟孟劝矁炔拍苋镣?。 敏寧不得不承認,四爺說的有道理。 “暫時將這件事先放著,放羅剎人偷占黑龍江地區的土地,咱們先整合國內的情況,到時候軍制改革一旦完成,可直接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將羅剎人打回老家,將原先的土地全都奪回來!” 敏寧被四爺說得熱血沸騰,她積極的響應,“那就趁著這段時間將東北的鐵路都給盤活,有了火車就不用擔心糧草運輸問題?!边€有汽車既然已經造出來了,也可以造貨車了。 有了貨車,就可以將士兵、貨物靈活轉移。 四爺含笑的看著她。 敏寧暢想了一番后,又轉頭問四爺。 “對了,洋人提出的那幾個目的,你打算同意哪幾個?” “關于羅剎人,太上皇了解的要比我更深,所以就此事我準備去詢問太上皇?!?/br> 敏寧點了點頭,也對,在這個時代,要說對俄羅斯了解最深的莫過于太上皇了。 當年參與簽署尼布楚條約的大臣,絕大多數都已經逝世,可太上皇還活著,對于俄羅斯的情況必然了解。 這樣一個對手,她就不相信太上皇會不關注。 用過午膳之后,四爺便離開了杏花春館去了暢春園。 敏寧則收到了手下人的來報。 昨日她通過報館之手,給手下傳達了命令,但這些人查看吳閣老侄女從小到大的事。 這回看來是有了消息,敏寧翻開了手里的信紙,紙上所寫的全都是吳柳眉這些年京城發生的大事。 至于未來京城之前的,還得手下人前往吳閣老的老家才能夠查到。 不過,對于敏寧來說,光是京城這幾年的消息就可以。 她手劃過一段字,臉上露出了興味的笑容。 這段字寫的是吳柳眉在三年前曾因發燒失憶過一段時間,在那期間性情變化太大,雖然后來記憶找回來,性情又恢復到原來的模樣。 然而卻留下了后遺癥,明明是一張冷若冰霜的臉,可是卻時常露出不合時宜的表情。 看看這一出多么熟悉! 敏寧心里就有了猜測,原以為只有自己有這番奇遇,沒想到這個世上還有另一個人。 且這個人還看中了她的兒子,敏寧不由感嘆,看來是自己家兒子被教育的太出色了,這才有了吸引狂蜂浪蝶的資本。 不過這些只是她的猜測,還得繼續試探。 就算這一位真的是穿越女,她也不會跟她相認,從對方所做的事就可以看出,她們兩個道不同不相為謀。 對方將心思全都放在情情愛愛上,一心一意將希望放在男人身上。 可敏寧就算成了四爺的小妾,還想靠著一己之力來改變這個時代。 對方或許能夠憑借自己的手段,追求到一生一世一雙人的美好愛情。 敏寧卻沒辦法改變自己的一輩子,但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下一代乃至后世變成一生一世一雙人。 對方并沒有想要通過自己超越這個時代的見識,來為社會提供發展。 然而敏寧這一生都為了這個目標而奮斗。 所以,兩個人真的是兩個世界的人。 不過,敏寧卻沒有放棄試探,真的要是一位穿越女,她雖然不能夠坦白身份,卻有千百種辦法讓對方主動為這個時代提供幫助。 更何況,看對方一直以來的目標都是奔向弘暻,敏寧哪還能猜不到。 對方跟她應該不是一個世界的人,有可能是現如今這個世界未來之人。 她不知道大清未來會走向何種方向?迫于自身的局限性,她急需一個局外人幫她補充疏漏。 這個穿越女來得太及時了,簡直就是老天爺送給她的一場及時雨! 不過,前提得證實她的猜測。 京城里有一個“俄館”,是康熙三十二年批準建立的,那年俄羅斯就已經派遣使節赴往京城覲見要求通商。 當年太上皇就批準俄羅斯在京城建立“俄館”,每三年可以派兩百人商隊入京逗留八十天,這件事情可使得當時的洋人羨慕壞了,因為其他國家都沒有這個殊榮。 此時理藩院的人將這群使節送到“俄館”,隨后又留下了一名小官陪同。 這名小官身兼重任,不僅要在這群使節逗留京城的這段時間全程陪同,還帶著監視的任務,監視對方不要前往敏感的地方去,比如說國家的軍事地點。 俄羅斯人進駐俄館之后,發現官員并不搭理他們,只丟給他們一個全程當陪客的小官,頓時焦急起來。 方才他們在那美麗的園子里面見皇帝之時就發現,這片地大物博的皇朝主人已經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