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44
這個煩惱四爺向敏寧傾訴過,可惜她只出了一個餿主意,說可以把選秀規模擴大,辦成一件全民參與的盛世。簡單來說就是由朝廷主辦一次相親活動,促進男女之間的姻緣。 四爺覺得此舉有些不妥,現如今大清的風氣是有所開放,但還沒有開放到男女共處一室的地步。終究得顧及一些,所以這個提議他自然給否決了。 四爺這次過來問太上皇,主要是詢問他對于弘暻的婚事有沒有什么計劃? 要是沒有的話,他就自己給兒子挑個好的媳婦。 “弘暻也十七了……”上一回選秀他年紀還小,就沒輪到他,這一回說什么都該給弘暻定下了,不然朝中大臣就該嘀咕了。 還有弘昀也可以先看一個,不生孩子就不生孩子,但總得找個人陪伴著,到時候從弘時的孩子當中過繼一個,也算是老有所依。 雖然四爺的話沒說完,不過太上皇卻很快明白了他的潛意思,太上皇搖了搖頭,“弘暻的婚事你看著辦,這是我就不摻和了?!?/br> 眼下整個大清發展的狀況,太上皇都有些看不明白了,這江山未來的繼承人,他跟老四一致認為弘暻可擔任,那么皇后的人選就至關重要。 這事要看老四未來的執政方向是朝哪里?老四想跟誰聯姻,弘暻自然就娶哪家的女兒。 四爺明白太上皇沒有插手的打算,頓時在心里松了一口氣。 太上皇想到大半年未見的孫子,又問起了四爺,“弘暻那小子現在還在礦上?” 四爺搖了搖頭說,“已經調到水泥廠?!彼臓斈晟贂r吃過的苦,不想再讓兒子嘗試,便將他的道路都給鋪平了。 不過,這一點敏寧卻不贊同,那是拐著彎的給兒子制造障礙,跟不是自己親生的一樣磋磨他。 雖然偶爾看了都心疼,但卻說服不了敏寧,然而太上皇卻很贊同這種教育方式。 他拿老大當成磨刀石來磨練太子,不惜將太子給磨廢了,最后卻選了老四作為繼承人。 這就意味著太上皇的對于繼承人的態度,便是不惜狠勁的加以磨練。 沒有少時經歷的磨礪多了,等到進入官場,還不會折在一點小事上。 太上皇對于老四處處給兒子鋪路,這一點上很看不慣,所以當發現人家是一點也不慣著弘暻之后,便舉雙手贊成她,甚至對她另眼看待。 弘暻剛派去監督火車軌道建造的時候,太過理想當然,后來發現各處都缺少鐵礦,就強硬的強征了別處的鋼鐵。 結果別的地方也不是那么好惹的,一下子直接告到敏寧那里,敏寧直接將弘暻調到了鐵礦場,讓他親眼看到大清煉鋼的速度,以及各地對鋼鐵的需求量。 打那之后,弘暻明白整個大清都在大建設,這次都缺少鋼鐵,所以就是指將鋼鐵只挪給火車軌道使用,那么其他比如拖拉機、火器等物,都得減少數量。 這兩樣目前都是大清急需的,前者影響到土地農作物的生產,后者影響到大清軍隊的改革。 也正是如此,才讓弘暻明白區區一些鋼鐵的重要性,不是他一拍腦子就能夠做下決定隨意挪用旁人鋼鐵的份額。 敏寧那邊見弘暻有了這個覺悟,便不打算讓他繼續監督火車建造,而是直接將他派到各個環節,讓他更深入的了解建造火車軌道得需要多少個環節,才能夠建造出最終用到的軌道。 太上皇開口跟四爺說,“這也快過年了,也該叫弘暻回來了,總不能讓他在外面過年吧?更何況現在冰天雪地,那火車軌道也停工了吧?!?/br> 四爺點了點頭,雖然火車軌道停工了,但是水泥廠,鋼鐵廠全沒有停工,仍然日夜不息。 特別是有了電燈之后,更是日夜三班倒的工作,效率也是大幅度提高。 四爺沒在暢春園呆多久,就回到了圓明園。 回到圓明園之后,四爺就下了旨意,命全國各地除孝。 這道旨意應該很快在報紙上刊登下來,四爺甚至能夠想象到,這國孝一除,各地勢必會出現大量的喜事。 畢竟積攢了一年的親事,都在這短短一個月內舉行。 辦完了這件事之后,四爺喚人去請內閣大臣過來。 這兩年內大清急劇的變化,原先的法律已經不適用,像海洋上的法律、商業法、婚姻法等等,都需要人重新來設計。 更重要的是四爺準備引用洋人那套律師的法子,未來得在各地建立法院,所以這些法律就得弄健全了,什么量刑都得弄準確了讓各地能夠依法照辦。 不是像現在一樣,法律方面有些含含糊糊,導致各地官員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辦。 這種情況,四爺自然是不容許出現的。 四爺這回叫內閣大臣過來,主要是關于鹽法,當然各項律法光靠著內閣也不可能那么快完善,四爺打算聚集民間的法學家,重新制造一套能夠涵括了大清方方面面的律法。 將律法含糊不清的地方全都給弄明白了,讓百姓和官員都能夠依法而來。 內閣大臣過來的很快,這幾年事也改變了很多,一掃剛登基時的獨裁,多數事情都會跟內閣商議,當然有些事會不通過內閣直接自己下旨。 內閣大臣也不會不給皇帝的面子,默認了這些圣旨的內容。 而這兩年,皇帝交給內閣的事務越來越多了,導致內閣也忙得團團轉,光是調遣過來幫忙處理政事的官員也成了一個龐大的隊伍。 這一次又接到皇帝召見的旨意,這些內閣大臣心里便發沉,十分怕皇帝又突然下了任務。 馬齊下了馬車,正好碰見了張廷玉,直接開口問他,“張大人時常伴隨在圣駕旁,不知道是否得到一些消息?” 張廷玉失笑著搖頭,“馬齊大人不也時常被萬歲爺召見,莫非聽聞什么消息不成?” 馬齊摸了摸胡須,隨意含糊了兩句,向前一步越過張廷玉進了圓明園。 等眾位內閣人員到得差不多之后,四爺才放下手中的筆,讓人將幾位內閣大臣給請進來。 進來之后,這也讓人看坐,才張口問他們,“鹽法一事準備得如何了?” 老九跟李衛在江南將私鹽給犁了一遍,鹽梟更是抓了不少,眼下江南市面上的私鹽大減,導致鹽價格不斷上升。 四爺覺得,此時正好是公布鹽法的時候,可以打各個鹽商一個措手不及。 四爺看向了張廷玉,鹽法一事就交由他辦的。 張廷玉開口說,“回萬歲爺的話,鹽法已經備妥,經由內閣查看,沒有什么大問題?!?/br> 四爺點頭說,“那好,等到明日就頒發下去,先實行邊改動不適用之處?!?/br> 張廷玉皺了一下眉,律法還能夠邊用邊改?不過皇帝已經下了口諭,他可做臣子的自然是照辦了。 四爺又巡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