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67
    過的都很好,四爺跟敏寧也沒有繼續多耽擱下去,在宮門關閉之前便回宮了。    四爺回了養心殿,敏寧回了寧壽宮,而這兩處都有人觀察著動靜,許久之后悄無聲息的回到了長春宮。    得知皇帝跟貴妃又偷偷出宮,皇后神情捉摸不定,“派人去找我大哥,查清楚這宮外到底有什么吸引著這兩位!”    京城醫學院,天津的天文學院,可以說是兩地并列的大學學院,只是京城的醫學院只教授醫術,而天津的天文學院卻分為兩個半派別。    一個教授天文星象,一個教授算學。    最開始的是算學領先隨后天文星象學后來居上,反而成了天津學院的招牌。    或許說這個時代的讀書人都有些神神叨叨,十分迷信星相,所以天文學雖然包含著西洋星象學,但是對于讀書人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    或許一定不一定能出一兩個喜歡心天文的人,然后全國有那么多地方,真正系統可以學新項的也只有天津學院,名聲擴大器之后,天津學院也迎來了不少前來求學的學子。    最讓天文學院出名的便是天文學院后山的一座天文臺,有時候夜晚天氣好的時候,甚至可以看清月亮上的情景。    通過天文望遠鏡,人們也知道了,月亮上沒有桂花樹,沒有吳剛、沒有玉兔,更加沒有嫦娥。    月亮上什么都沒有,只有一座又一座山。    天文望遠鏡的投入使用使得更多的人對天上的星星感興趣。    不再只追求月亮,甚至開始關注一顆又一顆的星星。    夜晚的天空實在是太迷人了,不少人初初接觸到天文學,便被迷住了。    直到幾年過去,天津的天文學院已經成了聞名遐邇的學院。    雖然這些年里建立的學院越來越多,有專門教授賬務的,有專門教授種地的,還有專門教授琴棋書畫的,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凡是能夠想到的全都有,全都是奔著減稅而來。    然而天津學院其中最有名的。    現朝廷鼓勵辦學,甚至愿意減免一定數額的稅收,這才使得各地商人擁簇而來。    實在是這幾年來商業稅提得越來越高,雖然說做生意很簡單,甚至有供不應求的趨勢,但是白白交出那么多比賽,不少人還是覺得的rou疼。    若是辦學就不一樣了,不僅朝廷鼓勵,在家鄉,造橋鋪路辦學堂可是功德無量的事情,不少商人都了得建上一座。    再加上有一定免稅額度,使得大清短短幾年時間,大量的學院遍地開花。    好在,如今朝廷允許民間開的,大多數都是童子學院,而童子學院的書籍全國統一印制,是不收學費的,最多也只收書本費。    雖然還是有一部分孩子上不了學,但是相對于以往來說,許多人的命運就此改變。    天津學院內就有幾個科學研究院,而附近的研究院更多。    有些是專門研究,望得更遠的天文望遠鏡,有些則研究更標準的鏡頭。    幾乎大部分研究院都是圍著天文望遠鏡而轉。    當然也不是沒有例外就有一家研究院非常特殊,特殊在不僅跟天文望遠鏡無關,更跟天津學院無關。    然而這家研究院卻設立在天津學院內,屬于靠北的一角,平日里過來的人非常稀少,雖然掛了一個研究院的牌子,但實際上真正知道這個地方的人并不多。    這一日,天已經黑了,研究院內卻黑乎乎的,根本沒開燈。但是看著隱隱約約的人影,足有十來個人,這么多人聚在一間屋子內,卻不開燈,實在太引人好奇了。    黑暗中有人開口,“老鄭,開燈吧!”    人群中的其他人聽到之后,都鼓勵那位叫老鄭的開燈。    蹲在屋子當中的一個人,那之后小心的轉動了一下手中的東西,隨后一道光閃了閃,緊接著就亮了起來。    屋子里一下子被照得亮通通的,大伙一下子興奮的叫了起來,“真成了!”    “??!我們成功啦!”    不少人歡呼的抱了起來,可真不容易,實驗了好幾年,總算是將燈給做出來了。    他們這個研究院分成兩組,一組研究電,一組研究燈泡。    電經過上面給的訊息,摸索了四五年,基本上摸索的就差不多了。    唯一麻煩的是燈泡,里面的燈絲不好辦,上面傳信息來說可以用鎢絲,但是鎢絲是什么他們就不知道了,只能找出現有的金屬,一個一個的來試。    后來現有的金屬沒有找到,又派人去尋找新的礦石,直到三年后,偶然間才發現了一種礦石,提取之后十分符合上面給的描述。    一通電還真能夠冒光。    電和燈泡都出來了,電線就容易了改為銅絲,唯一麻煩的是用什么將線給包起來,這要是摸上,那可是會電死人的。    好在,幾個月前上面送了一桶橡膠,被裹在銅線外面之后,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回,總算解決了燈泡中抽氣的問題,才正式的造出了燈泡。    看著明亮的屋子,大伙兒能不高興嗎?這可是五年時間,就整這幾樣東西,人生當中有幾個五年?    不過想到將這幾樣東西研究出來之后,就足夠他們吃一輩子,真正能夠福及下一代,不少人又心甘情愿起來。    “老鄭,趕緊通知外面,給京城那邊確信,告訴東家我們成了!”要是整個大清能夠用上他們使用的燈,雖然只有十年的分紅,但十年掙來的財富足夠他們享受好幾代了。    一想到這一點,不少人心就激動得怦怦跳。    一直過著這樣的研究生活是為了什么?還不就是為了這一刻?    “電線燈泡的問題都解決了?”敏寧收到來信,之前她在莊子里提到過電的話題,但是因為這件事,吩咐下去時間太久,一直沒有得到消息,還以為這個科技樹是點不亮了。    沒想到突然就傳來了好消息。    “發電呢?發電的問題解決了嗎?”敏寧連忙派人去詢問。    很快得知已經解決了,燒煤便可以通電,便樂呵起來,連忙派去建造發電站。    不過,這里面有一個重要的事得解決,那就是電線外皮的問題。    現在雷州那邊的橡膠樹才剛栽種,根本沒到取膠的時候,這樣算來,最起碼得去美洲那邊運過來。    想到這里,敏寧便派人到船工會下的任務,大手筆的收取橡膠。這次給的積分非常的多,這些急缺積分的船隊,不介意跑一趟弄些橡膠回來。    這段時間最起碼也得大半年,用大半年是時間來建造發電廠,順便讓人趕快研究石油,看能否將塑料給整出來。    用塑料可是比橡膠方便的多,最起碼不需要大老遠跑到美洲那邊去。    事情都安排下去,敏寧才松了一口氣,希望過年時宮里能用上電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