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45
所有人的注意, 弘昀一直呆著醫院中, 有醫院里的人防著, 自然將一些心思不軌的人隔離了。 至于弘暻, 平日里除了在學院里讀書以外,多是前往暢春園去陪同太上皇。很少人能夠見到他的面,所以認識他的人不多。 唯一例外的就是弘時,他是一點也沒有皇子架子,找到空閑就帶著一群小伙伴在皇城里閑逛,稍微有點記性的,哪一個不將四皇子這張臉給銘記在心。 只是讓弘時沒有想到的事,這事竟然傳到了安額娘耳中。 敏寧繼續道:“也不是說不讓你們進皇城,要是遇到不能解決的麻煩,總不能還守著這一點。出去之后要機靈點,要活學活用,不要死腦筋?!?/br> 兒子在家的時候煩,一出門又擔憂個不行。 四爺也點了點頭,“明日你們倆就一同出宮去,朕會宣布你們都跟隨太上皇一同去了木蘭圍場?!?/br> 弘暻提出了疑問,“汗阿瑪,有人發現兒子們不在木蘭圍場該怎么辦?” 四爺拍了拍膝蓋說,“這事朕已經安排好了。你那幾位叔叔都得留在京城幫朕干活,這一次隨同太上皇過去的,只有你皇瑪嬤還有幾位太妃,朕都已經說了,他們會幫著遮掩的?!?/br> 弘暻這才明白,感情汗阿瑪什么都準備好了,只欠東風了。 交代完之后,四爺便將兩個兒子趕了出去。 敏寧則提起了山東的事情,“十四到底是年紀輕,一下子抓了那么多人,要是栽了跟頭可怎么是好?” 山東的官場哪里是那么好對付的?那里原本就是齊魯之地,歷朝都是世家豪門盤踞,當年張居正的變法就在這里碰了個釘子,最后陷在官場的沼澤中,一拖再拖,拖到張居正去世,變法無疾而終。 這回十四二話不說就將人抓起來,極容易引起山東那邊的反叛,別的倒不怕,就怕這水又被人給攪渾了,十四在這里吃了虧。 四爺自然是明白山東的重要性,就連太上皇都是采用安撫的手段,文人的筆桿子可沒那么好對付。 想了想,四爺最終還是搖了搖頭說,“這倒是無事,十四雖然動作激烈了些,但未必不能震懾一些人?!备螞r十四還從四川調來了兵馬,自身的安全倒是不用顧及。 十四招人的消息雖然傳入了京,但暢春園太后那邊還是瞞著的,當然這事肯定瞞不住太上皇,不過四爺根本就沒想瞞住太上皇,只瞞住太后就行,明日里就是啟程前往木蘭圍場的日子,這件事總不好讓太后知道,免得又起波折。 第二日,四爺送走了太上皇的御駕,隨后便迎來鋪天蓋地的折子,都是參十四私自調兵,意圖謀反。 這些折子都被四爺壓了下去,據說最起碼有上百個。 敏寧聽到之后嘖嘖一聲,到底是動了哪些人的利益,這么心狠手辣,想要致十四于死地? 也想想十四到底是皇帝的親兄弟,太上皇跟太后都在呢,怎么可能下狠手? 隨后的日子,不僅參十四,十三、十六,還有一眾皇孫都沒有跑掉。 每個人都被冠上了二三十個罪名,仿佛皇帝要是不處理就不足以平民憤一樣。 整個大清的官場可以說是集體大爆發,折子鋪天蓋地的傳了上來,據說折子多的連養心殿都放不下了。 除了折子以外,不少家報紙也開始轉換口風開始評擊十三十四等人粗野蠻橫的行為,就連罪名也一一列了上去。 敏寧笑了笑,沒想到這些人還挺厲害的,她還沒有準備使用輿論武器,這些人竟然先想到。 報紙上披露的事情越來越對十三十四等人不利,民間也開始質疑朝廷這一次的行為。 報紙上的事,使得四爺被弄得焦頭爛額。因為輿論越來越不利,竟然有對向四爺的苗頭。 這時候敏寧就出手了,直接讓管理書籍報刊出版的衙門,以危害國家言論的為理由責令凡是報道的報館整改。 朝廷一出手,直接使得各家報館危機感頓生。 一個個拿出當年申請報刊號時,所簽署的聲明,結果還真有不能夠發布危害國家的言論這一條,若是違反,一次責令報館整改,二次取締報紙刊號,三次以危害國家言論罪入獄。 原本雜亂叢生的報紙行業頓時發現,原來上頭還有一道緊箍咒,并不是隨便什么都可以發。 特別是發現聲明里面有許多規定,這些年他們竟然時不時的越過了那條紅線。 以前朝廷不管,自然無所謂,這一回管了起來,頓時抓住了報館的尾巴。 凡是創立了報刊幾年的報館都很愛惜自己的名聲,好像這一次朝廷并沒有責問,只是責令報館整改,這些報館反應很迅速,將下一期關于朝廷的負面言論反正全都刪除,接著又趕緊去衙門交納罰款恢復報紙發行。 經歷了這一次,不少報館都嚇出了一身冷汗,隨后發誓以后只要不是從官方口舌報道出來的內容,他們通通不敢再報。 只這一招,就令京城的各家報紙安靜了下來,隔日發行的報紙不再提及官場上的事,平靜的仿佛之前那沒有硝煙的戰場根本沒發生一樣。 當然也有膽大包天想要試探朝廷底線。 這些人就在報紙出來的第二天,報館被封了。 各家報館聽說了之后,心里暗罵了一聲傻逼,隨后一臉嚴肅起來,加緊的給各個編輯洗腦,千萬不要采取涉及朝廷的稿子。 他們只想安安靜靜的做報紙,賺取廣告費,一點也不想碰這種掉腦袋的事? 四爺突然間發現報紙上一下子就沒了這件事還有些奇怪,隨后找人詢問,才發現是敏寧出的手。 四爺直接將派人將敏寧接了過去,“當年你執意要讓朝廷審核報刊號,是不是早就預料到這種情況發生?!?/br> 敏寧點了點頭,“報紙這東西就是人手中的利器,既然能為我所用,自然也能為他人所用,讓朝廷發放報刊號也是能夠更好的管理一個家報館,不然誰都能開,那市場上才會被做爛了?!苯涍^近十年的發展,報紙經過爭取份額,一些沒資金,沒競爭力的都倒閉了,只留下幾大報紙瓜分了整個京城的市場。 其他府城同樣如此,基本上情況穩定下來,朝廷便不在不限量的發放報刊號。 以后想要再申請報刊后就沒那么容易了,所以無論哪一家報紙都很珍惜自己的報刊號,一旦被取締,再想申請可沒那么容易了。 而且被取締之后,附加在報紙上的名聲也會消去,市場會被其他家報紙給瓜分,就算從新申請到了報刊,但是新報紙沒有基礎能不能站穩還是兩,而且新報紙上收的廣告費跟老報紙可是大不相同。 正是有著一個緊箍咒,各家報紙才那么快的反應過來加以整改。 四爺這才明白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