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44
林墨點了點頭,“那行,咱們兄弟七個共同進退?!?/br> 說著他伸出手,小七見狀第一個將手放在他手背上,其他人依次將手疊在一起。 最后異口同聲開口,“好兄弟,共同進退!” 新城南門,一匹快馬飛速的奔進城門,直接來到衙門口。 一個人快速下馬來到衙門口,此時衙門里面已經有些許小官在辦公。 看守衙門的人,攔住了此人,“站??!這里是衙門,閑人不能亂闖!” “圣旨到,里面的主事人速速接旨!” 衙門前的人當即腿軟跪下,“是是,這就去稟報?!?/br> 林源正與府衙的官員商議新城的一些規定,這些官員基本上都是屬于自己人,因為新城太遠,什么情況都不知道,根本沒有官員愿意補缺到這邊來。 林源便動用關系,將一些自己培養的進士調到這邊來。 按照敏寧的意思是,這座新城正好可以讓這些新入官場的人拿來練練手。 以后就算是被調到其他地方也有一份經驗,免得跟一些人一樣,什么都不懂就被派遣到地方上,憑借著一腔熱血受到來自地主的打擊。 這樣很容易打擊這些人的積極性,到最后破罐子破摔。 她相信,每一個剛進入官場的人最開始都想為百姓做一些什么,只是受到現實的打擊,時間一久忘記了這份最初的初衷,得過且過或是與一些官員同流合污。 敏寧將一些值得培養的人都調遣到新城來在這里,他們可以任意發揮自己的才能。 相信治理過這么一大座城以后,就算以后到了地方上,有了經驗也不必,也不必擔心碰壁,而是學著換個方法來解決問題。 這才是敏寧想要達到的目的,給這些學子一份重要的經驗財富。 林源處理完海邊的事情之后,就快馬加鞭來到了蒙古,至于新城的名字,他已經知道了,就等內閣審核完之后送來,這也是主子先放他離開的原因。 商量了一些解決最近城中遇見的一些問題方法后,林源就聽到外面有人來報,說是圣旨到。 他連忙對一旁的官員說,“趕緊備香案?!?/br> 那個年輕官員還是第一次碰到圣旨,有些反應不過來,聽到林源的催促以后,忙反應過來,親自跑到外面去叫人準備香案。 準備香案的期間,林源又吩咐人將,忙將來宣旨的人帶到府衙內休息,準備好糕點和水。 大約半個小時之后,所有東西都準備妥當。 那位來宣旨的人也歇好了,就被請到府衙內。 林源避而不見,由著官員們去接旨。 雖然說他身份特殊,但是這甚至是傳給新城官員的,跟他一介商人關系不大,這個時候他就應該退避,不然一介商人插手城中政務,說出去可是天下嘩然。 來人也只是宣布新城自此改名叫“克魯倫城”,一座建設在克魯倫河旁邊的克魯倫城。 克魯倫河在草原可是遠近聞名,特別是外蒙更被譽為母親河。 以這條河來命名的城市,可以說光是名字就能吸引,不少人投奔。 新城命名克魯倫城,林源早就知道了。 幾乎是圣旨剛到,城門牌就被送去命人先去刻了,銀行那邊也早就準備好了,原先的互市專用紙鈔,如今也改成了克魯倫城專用紙鈔。 林源下了幾道命令,其中一道就是為了祝賀互市新城有了自己的名字,草原上也擁有了一座大城,正式向整個草原發出邀請令,邀請每個部落前來新城祝賀。 在祝賀期間產生的交易稅收可減一半。 可以說光是這一道命令,就讓不少散落在草原上的部落都向新城匯聚。 有些實在偏僻的,隱藏在草原上的部落,也有所耳聞。 畢竟天上飄著大大的熱氣球,熱氣球上面寫的蒙古文字,就算部落里的人不認識,但是部落里的薩滿還是認識的。 不管是有心還是無心,至少草原上絕大多數的部落都知道了這么一座新城。 這座克魯倫城從此以后進入了草原人的眼中。 敏寧手中拿著幾張紙,這幾張正是下面遞上來關于工會看法的那些提議。 敏寧看了一遍后,不由敲打著桌子,每一份她都不滿意,還想推薦的人都太局限于時代,目光多是在限制一些船隊,就好像工會的建設,原本就是為了限制一些船隊而出現。 這與她的初衷,可謂是南轅北轍。 她建設工會并不是說想要限制航海的船,而要是讓這些船不要如同一盤散沙,更能規范起來。 歐洲那邊進入大航海時代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大清已經落后了兩百年,憑借大清如今是地球上最先進的國家,想要追上這么長的差距,平均一盤散沙可不行。得匯聚起來,匯聚成拳頭,重拳出擊。 而這就需要一個強勢的勢力來引導,這個勢力又不能引起這個航海船隊的抵抗,嗯,思索來思索去,最后想到了工會這一點。 工會說到底其實是跟這些船隊站在一起的,大家都是為了共同的利益,船隊掙的多工會也能夠抽到更多的成,并不是作為船隊的對立方出現。 這幾個人提出的看法,敏寧嗤之以鼻,感覺更像是朝廷對付商人的那幾招。 這也提醒敏寧,工會的存在感還是要降低,最好將定位定在輔助上面,比如多發布一些任務,將工會變成消息的匯集地,不參與船隊自己運行。 敏寧不由煩惱起來,看來想要找一個能夠理解她想法,沒有那么多權利心想要通過工會來掌控船隊的人有多么罕見。 而且將這么大的工會交到一個人手中,她也不放心。 想了想,敏寧決定參考長老會制,不將工會交到一個人手中,而是將權力一分為二,兩方競爭。 每隔三年,就有人來競爭工會會長一職,會長屬于哪一方,那么未來三年的工會施行舉措就會靠近哪一方,上面得有三方長老監視,兩方屬于兩個勢力,還有一方是敏寧派人過去監視,務必不要讓工會變成為己謀利。 或許敏寧現在的想法還有些用幼稚,但是沒辦法,找不到合適的人才,一時培養也來不及,只能先這樣湊合著。 等未來發現局限性再改革,要是出現不受她掌控的情況,那么她寧愿將這些長老會取締,也不要讓他們耽誤工會運轉。 總的來說,這些人只是敏寧暫時用來掌控工會的,跟工會的運轉相比,這些人不值得一提。 考慮好之后,敏寧將所思所想都記錄下來,然后派人在工會如今現有的人中,選拔一部分人提為長老。 當然長老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如同會長一樣長老也是三年一變。 也就是說工會三年會大清洗一次,務必要保證工會的年輕性。而且無論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