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6
完全可以數據化,教授給年輕人,讓年輕人會后也能應用??偙纫恍┟恢床灰姷慕涷?,被帶入地下來的好?!?/br> 梅文鼎激動了,起身一拜,“若是夫人真愿意資助,那老夫在這里就感謝了?!?/br> 敏寧起身忙扶起他,“先生,不需如此多禮,妾最欽佩像您這樣的民間高人,以一己之力來研究這些高深的學識,許多瑰寶就是這么傳承下來的??上КF在的朝廷看不見這些,完全因為來自西學就看也不看?!?/br> 對于這一點梅文鼎是深有體會,他之前在京城冒出的那點煙火,不就被儒家之道給熄滅了。 這些年他就是看不見希望才想著著書,把所學流傳給后世。 兩人說定后,就開始商討地址。 “不如就定在先生的老家宣州?” 梅文鼎卻自己否決了,“還是放在天津,天津是我好友李光地老家,那里不僅距離京城近,且我那些徒弟也多在天津?!毙蓦m然是他老家,但當地的官員可不睬他面子。 敏寧一聽也同意了,放在其他地方就怕當地官員就給湮滅了。滿大清都是儒家學者,儒家跟傳教士天然就敵對,這些年也沒少打嘴仗。 這些年京城中當官的洋人,要不是皇帝護著,早被官員趕出了京城。 “我準備建一座大型的天文觀測臺專門觀測天體?!边@個時代,皇宮里的天文儀器并不比國外天文臺少,這些傳教士想要來大清傳教,總得露出一手讓皇帝相信吧,這些西方的器具以及學識就是這么傳過來的。 可惜皇帝雖然有見解,但雖然從小學習儒家文化,這些外來之物不看重。 他不像敏寧來自未來,自然懂得這些知識有多么重要。 何況那些傳教士,帶來的知識器具只是附屬品,他們最重要的任務還是傳教。 傳教所宣傳的學說,可是跟儒家天熱然對立,想當年,皇帝年幼時,那幾位宮中的傳教士可差點被朝臣給懟的砍了頭,要不是地震證實了湯若望的歷法更加準確,那么他也逃不過那一劫。 只是自那以后,大清官員對于西方的學說那是更加排斥,不僅對于西方的學說排斥,連梅文鼎這種將西方學說融入到古代歷法中的行為都有所打壓。 敏寧有些慶幸,慶幸自己先弄出了報紙,定下了基調,那些文人不得不接受。 再后來醫學院,也只弄來了西方的器械,打開新世界大門,一下子唬住了那些中醫,這才有一部分有進取心的中醫研究起了西方醫學。不過西方醫學太脆弱,連黑死病都沒有撲滅,敏寧自然不敢讓人全面吸取,只挑選幾樣出眾吸收進中醫來。 至于莊子里,多是未讀過書的匠人,既然是敏寧說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就算后來學字,學的書本也是關于工匠的知識,沒有沾過儒家思想,不然她非得哭不可。 她現在有些明白了,難怪皇宮中那么多好東西卻都沒有流傳出來,不是皇帝不愿意,而是民間那些文人抵觸。 不然也不會任由敏寧弄出來轉化為商品,皇帝可是從沒有怪罪過。 敏寧開始深思,回頭她若是改革,肯定也會遭到儒家的反抗,要不學學當年太祖干過的事,來一次文革或是知青下鄉?凡是反對的統統去勞改去? 商定好后,敏寧就將梅文鼎送離,他表示會去信給其他徒弟,共同來打造這個學院。 送走了人,敏寧又在德州這邊的碼頭繞了一圈,考慮這邊的商機。 好吧,已經都快成了她的職業病了。 到了某個地方,就得考察一下當地哪些產業可以匯聚起來? 德州靠近直隸省河間府,過去一點就是天津,河間府武風盛行,對于武人,敏寧還有什么好想法,畢竟在現代社會,功夫都變成了把表演性質,不像現在功夫是真功夫,可以將人打死! 敏寧思考,最后還是選擇這個問題放一放,等以后想起來了再說。 在山東一帶待了十來日后,終于在月底趕回了京城。 回府之后,敏寧才感覺到已經看膩了的景色是多么親切。 結果沒待上幾日,皇帝又要北巡,準備在熱河建立避暑山莊。而這次很有可能在蒙古多呆上一段時間,甚至有可能行至到外蒙互市。 敏寧還能怎么樣? 自然是跟上,互市是她目前最重要的工程,自然又要去巡視一番。 這一次就沒有帶上兩個格格了,怕路途奔波,連元寶都送去宮里,讓德妃養一段時間。 端午節后,圣駕啟程,剛走出京不遠,敏寧突然發現車隊停了下來。 她這是自家產的馬車,下方安裝了彈簧,一點也不顛簸。 車停下后,還是四爺過來她才知道。 “爺,外面發生了何事?”她說著從旁邊的小爐里給四爺倒了一杯茶。 四爺不愿意喝熱的,將杯子放到一旁,敏寧從旁邊的一個小桶里舀了一塊冰放入茶碗里,又兌上一些蜂蜜和橙子皮。 等冰化了四爺才入口,溫溫的水喝進肚子里,酸甜津口,讓他心里的熱氣也消散。 “還不是京城那邊,來了一個叫做多羅的傳教士,干涉教堂內的大清教民不準尊孔祭祖,還把民間的一些習俗視為異端,簡直是不知所謂!” 敏寧心里咯噔一下,前段時間才想過傳教士是事,沒想到這么快就發生了。 難道前明時發生的事,那些傳教士都沒有吸取到教訓嗎? 利瑪竇死后,那群激進的傳教士,就因為反對中國的習俗,干涉明朝的朝政,遭到明朝的大勢驅趕,莫非這次又要來一次? 這里可不是西方,神權立于君權之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這里搞這一套簡直是找死! 那些成功的傳教士和滿族貴族都達成了一致,想要傳教可以,只有遵循利瑪竇規矩,萬萬不能碰觸整個中原的文化。 當年為了不剃發寧愿赴死的百姓不是沒有。 “爺,萬歲爺怎么說?” 敏寧倒不擔心那些傳教士,她擔心的是自己的產業,很多都是采用西方的知識,可不希望一切被皇帝推之門外。 不用想,敏寧就知道這一次勝利的肯定是儒家。 滿族原本就是異族,想要名正言順的掌控統治權,就得遵從儒家,說天下他是名正言順。 前朝時傳教士一些行為早就令儒家不爽,這回簡直是將自己的把柄往對方手里遞。 那些儒家不乘機落井下石才怪呢! “汗阿瑪已經傳了諭意給多羅,讓其先將定例曉諭弄明白,以便后人遵守法度,不致違反。以后,西洋來人不再回去者方準到內地居住,如果今年來明年去,此種人不許居住?!?/br> 敏寧了然,那簡直就是告知對方,先將規矩搞清楚了,若是再亂來,慢走不送! 雖然歡迎西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