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9
抱著兒子坐在遠處一個亭子里,亭子四周都被封住,下方燒起了地暖,她拿起手邊的望遠鏡對著高臺望過去,忍不住倒抽一口氣。 宜、宜妃,怎么還在場?她之前不是已經回宮了嗎? 宜妃畢竟是后宮妃子,哪里能夠經常出宮,之前稟告皇太后跟皇帝之后,才能得到兩日出宮的機會。 沒想到這一日最終頒獎的機會,她又跟著來了。 這樣一想,敏寧心里就有了不好的念頭,這皇室可是有湊熱鬧的習慣。 果然,她拿著望遠鏡又四處望了望,在那臺子旁邊的一個帳子里,那門口坐著的一排不就是宮里的娘娘嗎?數一數,除了生病的太子妃以外,后宮幾位有數的嬪妃都來了! 所以,這是集體出游嗎? 不過轉念一想,這些妃子已經在宮里呆了幾十年,也不用在乎那些男女大防,相比那些年輕的妃子,自然更隨性一些。 好不容易京城里出了一項盛事,在經過宜妃那一宣傳,肯定有不少人跟著心動,想要出來見識一下。 大概這才是嬪妃集體出游的原因之一! 敏寧又拿著望遠鏡不經意的往旁邊一掃,頓時倒抽了一口氣。 那站在人群樂呵呵的不正是那位萬歲爺嗎?怎么把這位也引了出來?敏寧又拿著望遠鏡往皇帝身邊看,果然穿著便服的四爺就站在皇帝旁邊正一臉嚴肅的掃著四周,就像是在警戒一樣。 壞菜了,敏寧真沒有想到,一下子來了那么多重要的人,這要是混進了一些反武動份子該怎么辦? 當今敏寧連忙喊來了人。 阿林很快跑過來。 敏寧催促他,“快點,再讓順天府多派一些人,便衣在人群中巡視,若是稍稍有不對勁的人悄悄拿下?;仡^抓錯了,大不了多補貼點銀子?!?/br> 阿林知道一定是發生了什么事,也不再問快速的跑去找順天府接頭的人。 順天府也收到了暗衛的告知,天子在場,正在加緊調派人手將公園攔住,這時候聽到阿林的消息,頓時醒悟過來。又安排一些武藝高強的衙役,換上便衣在園子內四處巡邏。 只要有不對勁的人,就將人拿下,務必不要擾了貴人出行。 第69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69) 一隊隊穿著便衣的八旗士兵, 穿梭在人群中。 那高臺上長惠郡主按了按手,旁邊的鼓聲響起來, 從左右兩邊個個串出來一隊舞獅,分為紅隊跟黃隊, 跟著爭奪同一個一條板凳, 兩隊舞獅你爭我斗,惹得下方不少人喝起彩來。 最后還是那紅色的隊伍取勝,跳上板凳, 將半空中的一根繩子咬下來。瞬間那柱子上卷起的對聯落了下來, 一旁砰砰響起了煙花聲。 敏寧驚訝的不行, 這些可不是她準備的。 很快那紅色獅子頭掀開露出了九阿哥對牙列嘴的臉, 敏寧又看向旁邊的黃獅子, 打頭的竟然是十四阿哥。 她有些錯亂了, 這兩位阿哥又是在搞什么鬼?緊張的看向皇帝, 敏寧發現皇帝似乎也不知情,臉上明顯流露出驚愕, 不過很快合掌笑了起來。 敏寧這才放下心來,又轉頭看向半空中。 大白日放煙花有些可惜, 看不見輝煌的煙火,只能看見在半空中火光閃過很快又熄滅。 元寶倒是頭一次聽到震耳欲聾的聲響,第一次響起時被嚇得一懵, 第二聲時才像是驚醒過來哇哇大哭起來。 敏寧只顧的哄他, 也沒有來得及看那高臺上發生的事情。 等煙花停止后, 長惠郡主再一次按了按手, 不管是嘈雜的人聲還是一旁的敲鑼打鼓聲全都停止。 她這才看了看手里的牌子,邊看邊念道:“感謝今日各位的到來,本次織毛線大賽由特約贊助,蒙古牌羊毛線鼎力支持,買蒙古牌羊毛線,給家人織一片溫暖。我宣布第一屆織毛線大賽頒獎典禮開始?!?/br> 長惠郡主一拍手,下方夾雜在人群中的托帶著拍手,其余的百姓有一樣學一樣跟著拍手。 很快臺下一大片拍掌聲。 掌聲很快停下,長惠郡主繼續拿著牌子念,“邀請十位獲獎者上臺?!?/br> 旁邊,早已經準備好的十位獲獎者或穿或披著自己所做的毛線制品依次上了臺,按順序排成一列。 長惠郡主開始一一詢問每個人的獲獎感想。 長惠郡主玩的不亦樂乎,一旁的宜妃捂著嘴笑個不停,覺得這回的頒獎典禮真是太好玩了。 不僅臺上玩得開心,下方的百姓也看的得開心。 宜妃拿著上面印了票額的銀票交到每一個人的手中。 下面來取經的有些商家若有所思,這樣的活動也可以辦上幾場?;ㄉ偕僖稽c銀子,就能擴大名聲,對于他們來說簡直就是一本萬利的事。還有剛才臺上那句廣告臺詞,想必蒙古牌羊毛線這個名字很快在百姓口中傳開,人家要是買毛線肯定先挑蒙古牌。 有些盯不上這種大活動的,就盯上了羊毛,心知羊毛線是個大市場,京城雖然被蒙古牌羊毛線占據,但整個大清地盤大著呢,這個時候介入完全不晚,很有可能搶下一塊rou來。 有些消息靈通的知道朝廷在下過羊毛紡織機的單子,原本不敢搶朝廷的rou,可是一聽朝廷不是蒙古交易,而是選擇了土伯特,一些人心思頓時活了。這就是把這塊肥rou拋給了他們,不咬上一口,誰都不甘心。這段時間不少人已經派人偷偷的前往蒙古,跟各個部落聯絡,加價收購羊毛。 可惜許多部落都不愿意這個時候剪羊毛,有些是因為剪過一次,羊毛才剛剛發出來。有些是怕羊毛剪掉后羊無法過冬,現在一只羊可金貴著呢,所以就算拒絕也不可惜。 除了少許宰羊后留下來的羊毛外,大部分都打算等到春天天氣暖和的時候再剪羊毛。 有些那精明之人察覺一部分部落,因為之前賣羊毛富裕了起來,就拉了幾十車貨一個部落一個部落的跑,在年前也賺了一筆。 過完年后,可以發現京城里有了很大變化,基本上家里有條件的,都是身上套著一件羊毛外衫。 這種羊毛衫穿上之后,再裹上羽絨服,完全可以抵御寒冷的冬天。 羽絨服的發明跟羊毛衫的出現,冬天已經很少出現有人凍死。 流落街頭的老人和孩子都被收到孤兒院和老人院,這里雖然說條件好不到哪去,但是卻能給人一片遮身的磚瓦,讓人不會餓著肚子。 偶爾朝廷和義商還會捐一批物資過來,有糧有被有衣服,足可以讓這些人舒舒服服的過冬。 有些人感嘆自己遇上了好時候,這要是在前些年,凍死街頭都沒人管。 除了一些手腳不靈活的老人以外,大部分老人都會給他們安排一些手工活,比如說粘燈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