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94
書迷正在閱讀:[綜]呱呱俠、[綜英美]愛妻狂魔、別把老子當女人、謝小年為什么不修仙了?、非典型富二代、星際之配種(H)、八卦雜志說這事要黃[娛樂圈]、七十年代旺家小媳婦、楚霸王與蛇郎君(H)、東方龍騎西方龍(H)
將這種十錦土賞賜于他的人不是的不是別人,正是面前的周帝。 “呵,好一個十錦土?!?/br> 太子慘然一笑,整張臉因為敗局已定而變得猙獰扭曲,眼中更是血絲密布,讓人不敢直視。 “高珩,你為了整垮本宮真是費盡心機,竟然會想到在這土上下功夫?!?/br>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多行不義,必自斃?!?/br> 高珩神色漠然地注視著他,每一個字都說得不帶一絲溫度,眼中卻并沒有分毫的喜悅。 照理說,此刻看到被自己所仇恨的敵人成為眾矢之的,終于讓周帝心灰意冷,他本應該感到一種大仇得報的高興與欣慰才對。 可不知為何,高珩心里卻反而溢滿了一種復雜且沉重的情緒。 除此之外,他隱隱意識到,現在還絕不是如釋重負的時候。 而正當這樣的念頭從他的心底剛剛升起,與此同時,只聞從殿外傳來了一名宦官急切而略顯激動的聲音。 “啟稟陛下,皇后娘娘和蒞安侯趙侯爺在外求見!” 第三百九十四章 深不可測 太子在宮內眼密布,他如今獨自在御書房受此困境,自然會有人想方設法去替他聯絡外援。 趙皇后作為正宮之主,又是太子生母,在他身邊倚仗助力多年,對太子而言本該是一場雪中送炭的及時雨。 只是這一次周帝確實對太子大失所望,趙皇后又犯事在先,如今還尚是戴罪之身,就算聲淚俱下,哀求哭訴,卻也未必能動搖周帝的心意。 然而高珩沒有想到,趙皇后此次竟然會帶著她久未露面的兄長,蒞安侯趙信之一同前來。 而聽聞趙信之的到來,原本幾乎已經萬念俱灰的太子渾身一震,像是在即將沉入湖底的危急關頭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眼中更是爆發出了一種熾烈且喜悅的光芒,猛然將深埋在地上的抬了起來。 在這大殿之上,高珩比誰都清楚,這個人的出現,對現在的局勢而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趙信之雖已經退出朝堂,閉關多時,可他畢竟身為國舅又有尊容的侯爵加身,在朝中的地位時至今日依舊難以撼動。 當然,不僅是因為和尚為皇子的周帝年少相識,交情深厚,更是因為他當年助周帝登基功不可沒,是當時數一數二的大功臣。 可以說在周帝心中,他有著他人不可逾越的位置,絕非能與一般的大臣相提并論。 此次雖然入宮覲見,可趙信之并沒有像其他臣子一般朝服加身,只是穿了一件有別于居家常服的鴉青長袍,整個人仍舊顯得很是意態閑適。 他與高珩等人擦肩而過,沒有去理會任何人詫異的目光。 在向周帝躬身施禮之后,便面色安然地直起身子,臉上沒有一絲多余的情緒。 亦如從前那為數不多的幾次照面那樣,依舊讓人覺得深不可測,難以琢磨。 趙信之身為當朝皇后的兄長,又是太子的舅舅,按理說應當和這母子二人的關系最為親近。 但是太子在儲君之位的這些年,無論大小事宜,他都未曾露面插手,也從不過問。 甚至和趙皇后的兄妹關系也恬淡如水,儼然扮演著一個局外人的角色。 這也是為什么,太子為了穩固地位而不斷拉攏朝臣,勾結外戚的原因。 即使關于此事未曾有確切的風聲入耳,但無論是朝堂還是宮中,人們私底下都在猜測議論。 趙信之和皇后,甚至還有周帝之間,一定發生過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 可不知為何,高珩每每想到趙信之,卻一直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 讓他總覺得,這個看似已經不理紅塵,閑散度日的侯爺。 心底深處的光景,卻遠不似表面上所看到的那般風平浪靜。 “趙愛卿,你已經不問朝政,閑云野鶴多年,說起來朕也許久未見你了?!?/br> 周帝將視線落在容色平和的趙信之身上,凝目而視,像是一時間忘記了剛才還因為斥責太子充盈在胸的憤怒與失望,眉宇間溢滿了一種復雜的神采。 默然少頃之后,這才怔怔地收斂神色,轉而目光凜冽地瞟了伏在腳邊的太子一眼。 “沒想到,今日為了你這個不成器的外甥,你倒是愿意出來見朕一面了?!?/br> 周帝此刻雖然是以一個君主的身份在居高臨下地與臣子說話,可言辭之間聽起來卻更像是兩個久未見面的老朋友在互相寒喧。 只不過誰都聽得出,這二人之間分明少了那種友人之間久別重逢的親切。 反而多了一層怨責已久的嫌隙。 但是同樣誰也不知道,這層嫌隙究竟為何而生,又是從而來? 而元鵬和元熹公主初來乍到,對于退隱已久的趙信之只是略有耳聞,并無了解。 不過元鵬很快就意識到,縱然自己已經無力控制局勢,替太子挽救危局。 可趙信之既然隨炸趙皇后一同到來,又身為國舅,對此刻無路可退的太子來說,很可能是一次巨大的轉機。 “得陛下多番掛念,老臣惶恐?!?/br> 趙信之語氣淡然地行執手作揖,似乎有意不想去體會周帝這番話中的深意。 “老臣也是聽皇后娘娘說,今日宮中似乎有變天之兆,山雨欲來,臣擔心陛下龍體欠安,所以特地前來給陛下請安?!?/br> “變天…是啊,是要變天了?!?/br> 周帝語氣古怪地說著,抬起疲憊的眼簾望向了殿外那片不知何時已經濃郁蔽日的天空,深深地嘆了口氣。 半晌之后,這才緩緩移下眼皮,看向了站在一旁神色各異的元鵬和元熹公主。 “衡王,公主,你們剛才說的朕都已經知道了。如今天色不早了,二位在宮中已經耽擱多時,就先退下吧,若再有需要之處,朕自會傳召?!?/br> 所謂家丑不可外揚,元鵬和元熹公主到底是外人,況且處置太子是朝野大事,又關系皇家顏面,周帝自然不想太過張揚,更不想讓這些懷有異心的楚人看了笑話。 而聽聞周帝此言,元鵬便心領神會,躬身領命,在各種目光的交錯之下,和元熹公主領命退了出去。 畢竟今日之事事關重大,自己作為遠道而來的外臣,的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