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30
的屋子里,熱氣冒上來,舒坦熨帖,妻子抱著兒子,依偎在平凡的身邊。 “怎么樣?服氣了吧!你就是沒咱爹看得遠?!?/br> 平凡臉色鐵青,他猛地起身,一溜煙兒跑到了唐毅的書房。 “爹,是不是小冰河期真的到了?以后的天還會不會更冷?” 唐毅放下了毛筆,揉了揉酸脹的眼睛,“其實早就開始了,不過往后會一年比一年厲害,至于要持續到什么時候,也不好說。這不,江南也下雪了,溫度上不來,今年的春耕是耽誤了,減產在所難免。真是多事之秋??!” 平凡認真聽著,道:“要不要給大哥寫信,讓他多準備些糧食?!?/br> “怎么,害怕餓著?” “那倒不是!”平凡撓了撓頭,“還輪不到咱們家挨餓吧!我是擔心東南的百姓,當然了,還有糧價,讓大哥也賺點零花錢?!?/br> 平凡這小子顯然言不由衷,他接下來大明儲蓄銀行的差事,現在他主管江南地區,糧食減產,必然影響到糧價,進而波及金融市場。他想多弄一點糧食,不過是增加手里的籌碼,必要時候影響糧價,維護金融集團的利益。 他的這點心思,瞞不過唐毅,不過唐毅倒是贊同多囤積糧食。 “不是為了糧價,而是為了百姓!”唐毅嘆道:“相比天災,真正可怕的是人禍!” 平凡見老爹目光深邃,似有所指,忙問道:“爹,是不是萬歷有什么動作了?申閣老不是把他給頂回去了嗎?” 玩金融的都是耳聰目明之輩,平凡也經營著許多耳目,在昨天的時候,就得到了消息,為了遞補閣老的事情,申時行親自入宮。 送信的人繪聲繪色,講到君臣二人的精彩對決……萬歷一上來就拒絕簽字批紅。綿軟的申時行出人意料,竟然回敬道:“陛下不用朱,有內閣用印,半個月之后,一樣生效?!?/br> 這是唐毅留下的章程之一,內閣已經將票擬和批紅大權集于一身。當然皇帝也有御覽批紅的權力,這兩者分別稱為“閣批”和“御批”,如果二者齊備,立刻生效,只有內閣批示,則需要等待,從三天到半個月不等,至于只有御批,那就是中旨。無論內閣,還是各部,科道,遇到中旨均可以駁回。 那之前選拔閣老,王家屏為什么敢用中旨推人進去呢?就不怕申時行他們給駁回? 這里面有個漏洞,畢竟這一次是遞補閣老大學士,各部科道沒有資格駁回。而內閣要是駁回,則會落人口實,說他們是為了獨攬大權,排斥異己,在道義上站不住腳。 這也是沒有真正制定皇室條例,把皇權限制住的弊端之一,畢竟事權還相當混淆模棱,所幸有議政會議給駁回了。 申時行理直氣壯,皇帝批不批,都是一樣,說白了,就是過來走個過場。 氣,真是氣! 萬歷簡直要炸了,什么九五至尊,什么口含天憲,什么說一不二,都是騙人的,朕兩個傀儡都不如,你申時行不過把朕當成了木偶! “朕才是天下之主,內閣大學士是朕的書辦參謀而已!你們不是宰相,不要給臉不要臉!吃朱家的飯,砸朱家的鍋,捫心自問,你們對得起良心嗎?” 直接罵大街了,可見萬歷是真的氣瘋了,申時行依舊不卑不亢,云淡風輕。 “陛下,臣等拿著朝廷俸祿,自然要為朝廷辦事,而朝廷接受百姓奉養,要為萬民做主?!睅拙湓?,等于告訴萬歷,我吃的是百姓的飯,不是你老朱家的飯,“陛下身為天子,當以萬民蒼生為念,以江山社稷為念,選賢舉能,本就是朝廷應該做的。破壞成憲,必定天下大亂,實在是有負陛下肩上的天命,愛民之仁德?!?/br> 肺腑忠言,萬歷絲毫沒有聽進去,他冷笑道:“好話,真是好話!可是申閣老,你怎么不捫心自問,還有一絲一毫的天命屬于朕嗎?” 申時行并不說話,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萬歷深吸口氣,顯然到了此時,多說無益! 萬歷真的恨不得立刻把申時行給宰了出氣,可是他也清楚,眼下還不到動手的時候,還要忍耐。他一轉身進入了寢宮,申時行從乾清宮退了出來。 一場君臣交鋒,迅速結束。 按照規矩,三位閣老的任命已經公布出來,只等半個月之后,新的內閣就會產生。 “我覺得萬歷沒有機會翻盤了?!逼椒舱f道:“我也想不出,他還能干什么?沒了王家屏等人,他就是被砍斷手腳的武士,囚禁在籠子里的猛獸,任憑怎么折騰,都沒有半點用處?!?/br> “不然!” 唐毅搖搖頭,笑道:“永遠不要低估對手,如果我猜的不錯,萬歷的報復應該開始了?!?/br>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唐毅相信,皇權這種東西,絕對不會妥協,爆發是必然,就看萬歷能玩出什么花樣了! …… 也不知是唐毅有半仙之體,還是瞎貓碰上了死耗子,就在等待上任的半個月,京城出現了日食,不到三天的時間,又發生了一場地震,將京城西北的城墻震倒了一個角兒。 突遭變故,吏部尚書孫丕揚立刻上書,他認為發生日食,正式代表上天示警,有小人蒙蔽皇上,為禍朝廷,地震緊隨而來,代表江山不穩,社稷危險,柄國之人,應當立刻反省過錯,檢討自身,反躬自省,才能消弭禍端,不然天變在即,獲罪于天,是會遭到報應的。 孫丕揚德高望重,帶頭發動攻擊,還是很有效果的,不少人站出來指責內閣。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應者寥寥,在民間更是被百姓嗤之以鼻。 就在三年多之前,徐渭還沒離開國子監的時候,曾經引入了一臺望遠鏡,能夠觀測周天星辰變化。雖然東南早在十幾年前,就借著研究天象的名義,弄了許多望遠鏡,國子監的這一臺,在京城上屬首例。 通過望遠鏡,人們第一次窺見了天空的奧秘。 浩淼的宇宙,璀璨的星辰,還有頭上的一輪彎月。他們找不到傳說中的月宮,也看不到嫦娥吳剛,日月星辰也沒有圍繞大地運轉,相反,是大地在圍繞著太陽轉。 幾年前,東南的學者都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隨著望遠鏡越來越大,越來越精密,他們認識到太陽也不過是一顆尋常的恒星而已。 他們繪制了日月星辰的圖形,制作出復雜的模型,掩飾天體運行的奧秘。繁雜的神仙體系崩解了,沒有嫦娥,沒有太白金星,沒有文曲星,武曲星,沒有三十三天,沒有凌霄殿,沒有瑤池,沒有蟠桃,也沒有紫薇帝星! 什么都是胡說八道,天命所歸,更是扯淡! 人們從模型中了解了日食的原因,這不過是幾個天體位置和軌跡的必然結果,日食如此,地震多半也是如此。 君不見太陽就是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