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10
年培訓歷練,成為了一方百里侯。 大家經歷各異,出身也很不相同。但是唐毅對每個人都是和藹可親,同大家談論政務,往往一針見血,話不多,卻讓每一個人撥云見日,獲益匪淺。 “歸根到底一句話,就是要富民,要讓百姓有生計,有錢賺兒。每一個縣都要發揮優勢,尋找產業項目,擴大貿易交流,互通有無。不能光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鄰近的區域要整合,要溝通,把大家的力量集中起來,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 三天的會議結束了,數千個縣令卻獲益匪淺,他們和大明的傳奇面對面。唐毅的和藹,唐毅的睿智,讓他們大開眼界。 尤其是唐毅秉承一顆公心,實在是讓人動容。 以往做事艱難,主要是因為不論做什么,都有一些人在旁邊掣肘,拉后腿,添麻煩,當攪屎棍子。 官場規范之后,什么都有了規矩,就能減少內斗,把心力都用到一起。 只要大明自己不亂,就沒人能夠撼動我們! 毫不夸張地說,唐毅和所有縣令暢談,徹底掃除了新政的障礙,哪怕?;庶h再上躥下跳,也無濟于事。 整個大的趨勢已經徹底落到了唐毅的手里,萬歷任何折騰都顯得可笑非常。 萬歷九年,按照唐毅的設想,從上到下,一場聲勢浩大的京察大計展開,不合格的官吏被撤換,年老昏庸的被淘汰。 任期和年齡,越發成為選用官吏的重要因素,皇帝的權威被完全排除在外。 一轉眼,萬歷十年到了。 唐毅依照自己的約定,請辭首輔大學士,并且辭掉了太師銜,一品大員,變成了普通百姓。 在唐毅的安排之下,內閣完成了改選。 唐毅、曹大章、譚綸、魏學曾、呂調陽、許國六位閣老一起致仕。 申時行晉位建極殿大學士,接替首輔一職,次輔落到了陸光祖的手里,至于?;庶h碩果僅存的一位閣老,王家屏僅僅是三輔而已。 六位閣老致仕,又重新遞補了四位閣老,使得內閣維持在七個人,這四位閣老分別是陶大臨、王錫爵、羅萬化、沈一貫! 清一色的唐黨干將,光是唐毅的學生,就占了三個名額。 消息一出,?;庶h上下都氣瘋了,尤其是萬歷,更是怒不可遏。他本以為趕走了唐毅,就鏟除了最大的對手,天平就會向他傾斜。只要沒了唐毅這個妖孽,就再也沒人能壓制皇權了。 可是哪里想得到,唐毅這個魂淡,在最后竟然全部辭掉官職,連榮銜都不留。 他走的干脆,一點也不拖泥帶水。 直到此刻,人們終于相信唐毅的承諾,在臺上的時候,唐毅受到百般猜忌,有許多人懷疑他。說他獨攬大權,圖謀不軌,還說他對不起隆慶皇帝,要陰謀篡位,居心叵測…… 種種指責,在唐毅辭官的一剎那,全都停止了,銷聲匿跡。唐毅用行動證明了那些都是中傷,沒有一個字是真的。 如今的大明朝,只剩下對唐毅的贊美和不舍。 人們追憶這十年的種種變化,東南的百姓能吃上rou了,中原的百姓能吃飽肚子了,而且十年間,人口增加了三千萬不止,沒有災荒,沒有大片餓死人,沒有了橫征暴斂的小吏……多了學堂,多了醫院,多了平坦的道路,多了希望…… 百姓們成群結隊,前往相府,遠遠望一望,又滿懷激動離開了,他們舍不得打擾唐毅的安寧。 “長安宦游,也該結束了?!?/br> 唐毅親手翻騰著種種的物件,收拾著書籍衣物,見申時行到來。 “汝默,為師要走了,接下來的任務就要靠著你了!”唐毅拍了拍申時行的肩頭,申時行咧著嘴苦笑道:“師相,弟子人小力薄,關鍵時候,還要師相幫忙才是!” “嗯,天下人都會支持你的!” 第1118章 老仇人 唐毅在交接了所有政務之后,沒有任何留戀,只帶著家人,裝了兩大車的書籍,從京城離開。 唐毅出京的那一天,還是半夜三更,京城到處出現了無數的火把,一個接著一個,慢慢的整個京城,都籠罩在了紅光之中。 這一刻,萬歷也沒有睡覺,他站在了宮中的最高處,舉目眺望著,每一點火光,就好像一粒炭火,落到了心頭,漸漸的把他的一顆心燒焦了,烤熟了。 萬歷煩躁地走來走去,暴跳如雷,他憤怒,惶恐,卻又無可奈何。 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出現了,雖然之前有過估計,可是真正當唐毅辭官,飄然離去的時候,產生的動靜實在是太大了。 從這一刻開始,唐毅就是真正的道德完人,再也無可挑剔。 立功,唐毅南北奔忙二十幾年,柄國十五載,開疆拓土,刷新吏治,挽救威望,如今的大明盛世,皆是唐毅的一己之功。 立言,唐毅著唐學三書,發表,主持編修,撰寫,重新闡釋心學,不敢說著作等身,但是每一部書籍,都開創了一個學科。而且唐毅將數學引入了各級衙門的管理之中??荚u官吏不再是靠著風評,靠著士林清議,而是真正看經濟的成長,百姓的收入,治安情況,國策落實,教育發展。雖然說數字出官,未必盡善盡美,但是至少這是一套相對合理的考評體系,文官之間,越發認同,而考評的合理,也極大限制了掌權者肆意胡為。 立德,功成身退,辭去一切職務,毫不戀棧。唐毅不是那些嘴上嚷嚷著視功名為糞土,卻滿心想著發跡成名的虛偽文人。他真正走到了權力的頂峰,甚至有資格行廢立之舉??墒鞘旯饩?,唐毅嚴守職分。從沒有大權獨攬,事事以內閣集體意見為主,不論是用人,還是推行新政,全都開誠布公,讓人無可挑剔。 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這是圣人的標準! 縱覽大明朝二百年,最接近的人物就是王陽明,再向前推,理學宗師朱熹,他的學說統治了幾百年,可本人德行太爛,加上他在政治上沒什么建樹,實際離著圣人的標準很遠。 再說的過分一點,孔孟二圣如何?他們也不過是周游列國,兜售治國理念,可是到頭來一事無成,不過是寫了幾本書,到了幾百年后,才被尊奉為圣賢。真正在世的時候,鮮有功績。 唐毅可不同,他不但有著書,還有實踐,而且還真正開創了一代盛世。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此刻,唐毅正式超越了王陽明,成為歷代讀書人的標桿,一座無法企及的高峰! 京城百姓,扶老攜幼,文武百官,士農工商,甚至聚集在京城的各國使者,天下的商賈,紛紛走上了大街。 年幼的孩童依偎在父輩的身邊,聽著他們講述著,這一座市場是唐毅做順天府尹的時候,修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