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86
,反倒等來了蝗災大起,各地叛亂的局面。更有黔國公沐朝弼在云南起兵,糾集三萬多人馬,還聯合了一大堆的土司,攻擊四川和貴州。 整個西南大亂,內閣任命殷正茂繼續平亂,可是也沒有拿下王崇古。 結果就弄得兩個總督并立,人馬互相牽制著,只能坐困愁城。 殷正茂急得眼珠子冒火,卻也沒有辦法。 總算是塵埃落定,蝗災過去了,叛亂也消滅了,王崇古見大勢已去,干脆選擇撒丫子。殷正茂才重新拿到了大權。 “慚愧,真是慚愧啊,本官無能,要向朝廷請罪!” 劉顯大笑道:“督公不必如此,末將帶來了元輔的命令,我們三人帶兵駐扎安南邊境,您繼續帶兵進剿西南之亂,還要推行改土歸流。元輔還是器重殷大人的?!?/br> 殷正茂慌忙接過了命令,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又從尾到頭,看了第二遍,來來回回,劉顯和戚繼美他們都傻了,心說沒幾個字,至于費那么大的力氣嗎? 殷正茂心里苦笑,你們懂個球球??! 他總算是想明白了,其實唐毅早就知道西南的情況,他一直引而不發,根本是想坐等西南大亂。 那些土司從唐代就有了,綿延千百年,根深蒂固,良莠不齊。 有人真心忠于大明,有人朝三暮四,心懷不軌。偏偏這些人混雜在一起,根本分不清楚。 等到沐朝弼這么一鬧,情況就明白了。 誰心向朝廷,誰居心叵測,一目了然。 論起心機深沉,只怕誰也比不上元輔,真能沉得住氣??! 殷正茂大熱的天,打了一個寒顫,連忙把命令收好,拱手說道:“承蒙元輔錯愛,本官一定竭盡全力,立刻平叛!” 西南的大軍足有十幾萬,戰力不差,若非上面鬧起來,互相牽制,也不會讓沐朝弼鬧得那么大。 殷正茂立刻整軍備戰,要大顯身手。 至于劉顯他們,稍事休息,立刻南下,鄧子龍率領八千步兵,前往防城港,朝廷的大批物資已經運到了港口。 劉顯親自坐鎮諒山一代,戚繼美則是屯兵憑祥,三路大軍,就像是三把尖刀,懸在了安南的頭頂。 翻開安南的歷史,就會發現,他們在過去的兩千年,不斷面臨著北方強鄰的攻擊,一輪接著一輪,無休無止…… 這一次安南更慘,內憂外患,還分裂成南北兩個部分,哪里有本事抵御大明的雷霆一擊。 就在劉顯駐軍的第十天,莫全就派使者送來了一顆人頭。 “啟稟大人,這就是貴國的逆賊韋銀豹,他逃到安南,已經被我們殺死了?!?/br> 劉顯一聽抓起人頭看了看,厭惡地扔到了一邊,“這是假的!” “???”使者嚇得睜大了眼睛,惶恐道:“是真的,絕對是真的!” “哼,你們說是就是了,除非讓本將親自去查看,不然,你們就是存心欺騙上國?!眲@的手指頭敲著使者的腦門,警告道:“要小心大明的雷霆之怒??!” 第1101章 量安南之物力 咨議會議和禮部鬧了兩個多月,潘晟實在是承受不住一幫咄咄逼人,自以為是的商人,他把官司打到了內閣,還揚言內閣要是不替禮部出頭,他就辭官不做。 唐毅不得不召集閣員,共同商議。 “元輔大人,以往歷代都以禮法治國,故此禮部顯得至關重要,除此之外,禮部還負責科舉會試,尚書往往會被視作儲相,眼下元輔提倡以律法治國,而且整個考試選官的系統非常復雜,地方有,朝廷有,非是禮部能夠把握,再有官場也不該搞座主門生的那一套陋習,故此我提議拆分禮部?!?/br> 殷士儋建議道,顯然殷閣老很討厭潘晟這種倚老賣老的翰林官,故此一屁股坐在了咨議會議的一邊,張守直和唐汝楫互相看了看,他們早就被雷七的人給說服了,自然也同意。 唐毅當然樂得順水推舟,他倒不是在乎雷七的面子,而是他醞釀許久,終于有機會徹底打破延續兩千年的六部格局,這是整個官僚系統改革的至關重要一步。 經過了連日商討,終于拿出了方案。 禮部要一分為三,其一是教化部,主要負責國子監以下,州府縣學,還要負責各種私塾,蒙學,以及遍及天下的書院,學院。 第二個就是外務部,主要負責和四夷打交道,派駐駐外人員,了解各地風俗習慣,配合內閣制定對外戰略。 第三是文化出版部,主要負責推廣漢家文化,推銷孔孟之道,管理書籍,報紙出版等業務。 分拆之后,禮部原有的職能全部保留不說,還得到了擴大,其中光是教化部,唐毅就規定,每年要拿出預算的一成以上,興辦學校,鼓勵學生入學。每年幾百萬元經手,名利雙收,多少人都垂涎三尺。 對外事務那就更了不得了,顯然大明的戰爭機器已經啟動了,外務部是能在殖民事務上發揮作用的,拿下一塊土地,能撈到多少油水,看一看東番島的例子就知道了。 至于文化出版,這是最讓人怦然心動的部分,歷次政潮,都無一例外地證明輿論的重要性,唐黨能有今天,和牢牢控制輿論離不開。 這三個部拆分之后,立刻引來無數人爭搶。 相比之下,潘晟直接被華麗地無視了,他一氣之下,竟然掛冠而去。 唐毅原本還想給他留點面子,可是如此耍小性,鬧脾氣,十足的翰林老爺做派,如何能夠承擔大任!潘晟連致仕都沒有撈到,俸祿待遇直接被取消。 從尚書到平民,一天功夫,官場上下,無不駭然,唐毅果然不是好惹的。 接下來的半個月之間,經過推舉選拔,三個部的尚書終于敲定,教化部落到了陶大臨的手里,外務部交給了德高望重的胡宗憲,實際上這些年胡宗憲都在負責這一塊,只是原來名不正言不順,這一次唐毅直接給他扶正了不說,還特準外務部尚書可以列席相關內閣會議。 要知道這可是其他各部都沒有的特權,足見唐毅的重視。 至于文化出版,交給了徐胖子,作為唐毅的同窗,徐渭也終于踏入了部堂一級,新鮮出爐三位尚書,每一個部還要配屬兩位侍郎,下屬的官吏一大堆,他們都在積極招兵買馬。 原本的禮部左尚書諸大綬則是通過廷推,進入內閣,成為了第五位閣老。 唐毅還想補充兩位,可是眼下申時行還在主持移民事務,王世貞和他談過了,身為文壇盟主,王世貞不想被人家說靠著妹夫入閣,王家千年聲譽,加上他本人也不適合入閣柄政,所以就拒絕了。 一時間沒有合適的人選,五個大學士也暫時夠用了。 唐毅將禮部的改革,還有補充閣老的事情,照例送到了宮中,交給了萬歷皇帝過目。當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