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72
而不是帝國的主宰。 實際上也的確如此,所謂大學士,就是教導、輔佐、顧問的,說白了就是服務皇帝的。 事到如今,還留著原本的官僚系統干什么,不如就徹底改革。 當然唐毅也深深知道,疾風驟雨的改革固然酣暢淋漓,可是觸動的利益太大,遭到的反彈也會非常多。 更何況架空皇權已經做得很過分了,又籌組咨議會議,方方面面的改革,已經讓很多人緩不過來,應接不暇,繼續弄下去,內憂外患,還真不好收拾。 唐毅很自信,卻沒有自大,他深知任何改變都需要恰當的時機,比如架空皇權,要不是李氏一伙喪心病狂,把百官當成寇仇,也不會有百官奮起反擊。 要不是有蝗災,他也沒法大力向海外移民。 而改革官制,也需要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得到機會的辦法有兩種,一個是制造機會,一個是坐等機會。 究竟該怎么辦呢? 唐毅正在思索著,卻沒有想到,一個天賜良機,從天而降,巨大的餡餅落到了唐毅的腦袋上。而送來這個餡餅的正是他的寶貝兒子,唐平安。 就在不久之前,莫朝的太上皇莫茂洽遇刺身亡,莫朝徹底大亂了。 平安小朋友敢對天發誓,他絕對沒有下黑手,不過王寅那家伙就未必了……說起來王寅在胡宗憲手下的時候,號稱毒士,他出的餿主意多了,比如抓捕王直的家人,偽造王老太太的書信,哄騙王直,到處煽風點火,弄得倭寇內亂,互相火拼吞并,人人提到王十岳都不寒而栗。 只是到了唐毅的手下,這家伙愛惜羽毛,凡事不喜歡太過出格,有十分力也只用三分,弄得束手束腳,王寅的才能也埋沒了不少。 來到了安南之后,這家伙再也沒有顧忌,充分發揮出天外飛仙,羚羊掛角的本事,前不久,明軍集中七千火銃手,加上三萬五千名莫朝士兵,在莫敬恭的率領之下,大戰清化。 明軍水師封鎖了清化城的海路,并且開炮轟擊城中百姓,擊毀無數漁船。戰斗持續了十天,清化城中的守軍孤立無援,只能獻城投降。 拿下了清化之后,莫敬恭大喜過望,簡直要美出了鼻涕泡。 清化可不同其他的地方,這里地理位置重要,是南北交通要沖。同時在數年之前,他爹謙王莫敬典就在攻擊清化的時候,受了傷,后來更是丟了命。 清化是莫敬恭的傷心地,拿下來之后,他立刻屠戮全城,凡是和后黎朝有關系的人,一個不留,足足殺了二十天,血水染紅了海灣,漂浮的尸體吸引來無數的鯊魚,整個城市都籠罩在血腥恐怖之中。 弄得平安滿心難受,他早早回到了河內,懶得看安南人發瘋。 莫敬恭瘋狂的殺戮引來了各方的不滿,包括莫朝的勛貴王族,趁機向太上皇莫茂洽諫言,要求解除莫敬恭的兵權。 莫茂洽當然知道侄子背后是明軍撐腰,他沒有這個膽子,思前想后,決定親自率領人馬前往清化,名義上是安撫地方,收拾人心,實則是約束莫敬恭,免得他胡來。 莫茂洽按照計劃率領兩萬人馬,在文武的陪伴之下,趕到了清化,接見了自己的侄子,并且加封他為平王,賞賜許多,然后就要調莫敬恭回河內。 莫敬恭也不傻,看出了伯父要把自己高高捧起來,架空權力。他索性就裝病不出,賴在清化不走了。兩個人就這么耗上了,不巧的是,一次莫茂洽巡視軍中,觀看軍隊演示火器,正在欣喜若狂,沉醉武器威力無匹的時候,不知道從哪里飛來了一枚鉛彈,炸開了莫茂洽的腦袋。 太上皇遇刺了! 莫朝頓時大亂,皇帝莫全認定了是莫敬恭殺死了父皇莫茂洽,悲憤欲絕,指天發誓,揚言要討伐逆賊,積極調兵遣將。 莫敬恭有口難辯,已經無暇調查是誰下的毒手,他只能拼命抓住人馬,擁兵自重。 可是狹小的清化養活不了幾萬人馬,莫敬恭的手下人心渙散,大有分崩離析之勢。他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求助平安,求助大明朝。 “……莫敬恭允諾,只要大明能支持他,擊敗莫全,奪下皇位,就愿意將清化,還有海防港雙手奉上。光是清化一地就擁有四百萬畝農田,按照一個三口之家,耕種四十畝計算,足夠安置三十萬人……” 唐毅眼前一亮,清化不止有農田,還有大片的森林,還有海港,可以捕魚,可以做生意,移民五十萬,一點問題沒有。而且有了這五十萬移民,鯨吞蠶食,很快安南就會落入掌握之中…… “給申時行送信,移民工作可以展開了?!碧埔悴粺o欣慰道。 第1091章 毒計 吳兌,字君澤,號環洲,是嘉靖三十八年的進士,比唐毅晚了一科,還是三甲進士出身,典型的入仕晚,學歷差。眼下卻是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身為中原重地的封疆大吏,升官之快,可以說是坐了火箭也差不多。 很多人都說吳兌能冒起來,是因為他是紹興人,和唐毅的死黨徐渭是同鄉,又是心學門下,攀上了高枝兒,才能爬上巡撫的寶座。 說這話的人,多半都是官場上的失意者,看人家過得好一點,心里不平衡,犯紅眼病。 吳兌能有今天的地位,純粹是一刀一槍拼出來的,他最初任兵部主事,因為政績卓著,一步步升到了郎中,后來唐毅起兵滅了俺答,吳兌負責后勤糧草,十萬大軍,三十萬的民夫,二十萬牲口,他安排的妥妥當當,一點差錯沒有。 從此之后,唐毅就記住了吳兌,還把他派到了大同出任兵備副使。 別看這幾年朝廷的重心向南轉移,北疆基本沒有大的戰事,其實紛亂還是不少的,比如永邵部就兩次起兵,攻擊大板升。那位倒霉的順義王大成臺吉奮死力戰,可是誰讓土默特受損太大,他又年紀輕輕,不能服眾,被打得灰頭土臉。 幸好大板升城經過了明軍加固,使用水泥強化,永邵部沒有得手。 眼見的草原又要大亂,吳兌親自統兵,八千步騎,連夜援救大板升,一戰之下,殺了五千多永邵部騎兵,解了大板升之圍。 他還不肯罷手,又聯合奇喇古特部,鄂爾多斯部,加上土默特部,四面圍攻,愣是把永邵部給徹底抹掉了。 按理說這種大功臣應該好好重用才是,怎么從邊疆給調到了中原? 原來吳兌他做得太絕了,草原上的規矩,消滅了一個部落,青壯是沒有活路的,以馬車輪子為標準,高過輪子的一律殺無赦。 在攻破了永邵部駐地之后,其他幾個部落也準備這么干,吳兌卻送來了一輛四輪馬車。 哲諾和大成臺吉研究了一陣,還是不明白,幸好有聰明人,鐘金繞著馬車轉了一圈,就告訴他們,“去殺人吧,凡是比車